未來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凈值型的,不會出現需要定期幾個月的才能賣出的理財產品了。而且看到各個金融機構,在這段時間,快速清理未到期的那些收益型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是明年1月1日起,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都將是凈值型的。
凈值型理財產品是沒有投資期限和預期收益的本息浮動型金融產品。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動性較強,投資者在開放期可對資金進行申購贖回,也就是說在投資者在購入之后,只要處于開放期間,隨時可以賣出,也可以隨時買入。每天都會公布凈值,投資者用賣出時的凈值減去買入時的凈值,就自己能算出盈利或虧損了。
那么在此時,如果需要購買理財產品,也就沒有所謂的預期收益率在4%、5%這么一個說法了,也不會提供預期投資收益率作為參考。投資者僅僅能看到目前的凈值和歷史凈值,自己去計算風險和收益的可能性。
舉例:假設趙女士購買的凈值型理財產品1萬元,買入時的凈值為1元。2個月后,該產品的凈值漲到了1.1元,如果賣出該理財產品,就能獲得1000元的收益,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60%。但如果兩個月后,理財產品凈值變成了0.9元,那么賣出理財產品,就會虧損1000元,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負數60%。
貨幣基金類的理財產品現在就是特殊的凈值型產品。例如支付寶的余額寶等。只不過其作的保守型投資,本金虧損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貨幣基金將每日收益按份額進行分配,也就是每日紅利再投資,增加了基金的份額。如果當日收益為負的,則減少持有的份額。當我們贖回基金時,按份額算成現金。
所以未來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并不是去看所謂的期限和預期收益率,這兩個指標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了。而需要去看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例如債券型基金底層資產是債券,風險是比較小的。曾經很火的原油寶或者原油基金,底層資產是原油期貨,風險是非常大的。
另外還可以看管理團隊歷史此產品的凈值變化,如果凈值相對穩定,而且收益也在逐次增加,那么說明未來有可能繼續增加正向收益,凈值會逐步提升。如果凈值不穩定,忽上忽下就像心電圖一樣,那么投資人就要自己判斷是否值得去冒這個風險嗎?
未來購買理財整個基礎都變化了,大家一定要與時俱進哦。抱著原來的老思想去判斷理財產品的風險,可是會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