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股民進入股市,往往就做兩件事兒,一個是不停地打聽個股,另一個是不斷地問炒股秘笈。結果往往是邯鄲學步,哪個都沒學懂,有了個股不知道如何操作;有炒股技巧,卻并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市場中規律,順勢而為,更不懂得市場中模式劃分,對應完成策略,實現相關利潤。今兒,玉名也來介紹一些博弈中獲得的經驗,或許沒有什么大道理或科學、嚴謹的理論,卻是實實在在的操作中積累起來的,供大家參考。
炒股先學會這五個因素
炒股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用句大白話總結,先保命再賺錢!首先保住本金(建立止損止盈風控機制,確保不大虧,就有了生存的能力);接著,先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獲得平均收益,等待有能力后博弈超額利潤。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因素:

1、未曾操作,先學止損,這是對股市的敬畏、對市場未知因素的承認、對操作紀律的尊重。為什么這樣說,因為老股民都知道這樣一個諺語“賺的是別人的錢,虧的是自己的錢”。股市是不公平的, 你賺了幾十年,財富累積很多,但只要你有一次放棄風控,財富就會歸零,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股價從100元跌到50元,跌了50%;而50元漲回到100元,則需要漲100%。這就是每一個股民都要面對的現實!所以,無論股民博弈什么個股,先想一個自己能承受的風險下限,跌破就必須要走的,這是保命的關鍵。

2、建立時間周期概念。股市中最多的不是投資者,而是股票,大量新股每年上市,股民不停地換個股,那么十幾年也還是一個“新股民”,實際上很多時候,老股民是在學習甄別市場新變化,通過對“老朋友股”的熟悉和研究,強弱時間周期的梳理(個股很多時候無所謂好壞,都有自己的強弱周期),找到合理的策略。說白了,市場是新的,但用的則是市場自身規律和相關固定模式,在這樣基礎上才有創新。如果每次股民都是從零開始,自然很難提升。

3、能力越差的時候,越要減少操作,多看少動,先將長期穩定利潤拿到手,規避短期波動。炒股最大的敵人是股民自身,不少人是以游戲心態來股市的,游戲追求的是刺激,頻繁的操作,各種嘗試;但對股民來說,任務是實現財富堆積,那接受的就是枯燥、乏味和機械式的操作(《要想長期財富,就要減少無謂操作,擇時而動》中有詳解)。能力堆積后,才有更多操作的可能。所以,初期哪怕做一些指數品種,銀行股博弈,雖然慢,但能夠穩定獲利,將信心和操作紀律培養起來。

4、操作時,沒有朋友,沒有專家,只有自己的計劃與執行。這句話,大家可能會覺得有疑問,難道不是集思廣益嗎?實際上,操作前,可以多種聲音,多種研究,多種選擇,這個時候可以聽取任何人的分析,研究,并且由此制定好操作計劃和風控措施,但只要進入到實戰操作,那么只有操作紀律,執行完成后,才能重新聽取別人的見解。道理很簡單,操作只對自己的資金負責,每個人角度不同,結果完全不同。

5、敬畏趨勢,忽略其他。市場諺語“不要試圖接下落的飛刀;不要殺了下金蛋的雞”。講得就是這樣的因素,個股跌多少是盡頭?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有一段時間不新低,構筑平臺,抬高重心,才叫做底;同樣道理,只有反彈趨勢結束,才能知道哪里是頂,我們猜不出來最高點,被動止盈卻能讓我們獲得距離最高點固定值的次高點,是可以接受的“滿意解”。(《股民利潤的“最優解”與“滿意解”》中有詳解)
以上,就是操作中積累的一些簡單,卻非常有效的經驗。這些因素值得投資者用些時間,琢磨和對比自己過去的操作,就能夠有所收獲,然后就是改變和執行。接下來,進一步詳解這些因素。

專欄
每周金股研究
作者:玉名
888幣
8人已購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