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理財資金發生了幾輪遷移。
第一輪:銀行存款資金向余額寶等貨幣基金分流。時間是2013年-2018年。
數據顯示:貨幣基金凈值從2015年2月的2.17萬億增長到2018年2月的7.8萬億。
原因:在2013年之前普通老百姓所熟知的理財工具只有存款、股市、房產、銀行理財等,但股市風險太大,樓市耗資過大,所以錢只能在銀行里生息,至于銀行理財,因為很多是保本理財,存在剛性兌付,其實也屬于存款。
2013年余額寶出現,其理財不僅便捷,而且“安全”、靈活,基本可以日取。大量的年輕人通過下載支付寶把每月的工資轉入余額寶獲得收益??梢哉f,余額寶興起的那幾年,正是普通老百姓理財觀念大幅提升的時期。
第二輪:貨幣基金向銀行現金類資產分流(最近兩年)。
現金類資產和貨幣基金類似,都是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每日可以認購、贖回的理財產品,只是發行的主體往往是商業銀行或銀行理財子公司。打開銀行App基本都可以找到銀行現金類產品。
2018年后余額寶等貨幣基金面臨強監管,一些市場份額占比過大的貨幣基金規模面臨收縮,收益率下降。而另一方面,銀行現金類理財興起。
數據顯示:2019年末貨幣市場基金凈值是7.11萬億,到了2021年3月是9.1萬億,增長27.9%。
2021年3月末,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是7.34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4.16萬億元增長近80%,而2018年10月現金管理類理財規模幾乎為零。
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興起的原因:
1、收益率普遍比貨幣基金高。據悉,2020年每日開放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率保持在2.5-3.5%左右,相比貨幣基金有大約50-70BP溢價。
銀行現金類產品收益率較貨幣基金高,一方面是現金類產品之前可以投資的范圍較大,可以匹配一些風險略高的資產以此獲得較高收益。另一方面是貨幣基金面臨強監管,投資范圍也面臨限制,比如《貨幣市場基金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貨幣基金主要的投資資產應該是銀行存款、債券等低風險資產,而不能投資到股票、可轉債等高風險資產。
2、隨著商業銀行最近幾年發力線上業務,許多銀行APP用戶量很大,比如截至2020年上半年,招商銀行App累計用戶數達1.29億戶。
由于銀行本身信用度就比較,高收益+低風險+便捷,自然會受青睞。
第三輪,債權類資產向股權類資產分流。
過去幾十年,普通老百姓最常見的理財工具無非是銀行存款、貨幣基金以及銀行理財(保本理財、現金類資產)。
但是上述理財都屬于債權類資產。比如銀行存款是儲戶借給銀行,而貨幣基金和現金類資產主要投放則是銀行存款、債券。債券類資產因為是到期歸還,只要借款方實力夠強、信用度高,風險都不大。但債權類資產因為到期要歸還,利息不可能過高,呈現低風險低收益的特點。
當然此前市場上也有一些低風險、較高收益資產,比如之前存在剛兌的銀行理財,但2018年資管新規后監管層明確不允許剛兌,此類產品也在消失。再比如,最近兩年流行的銀行現金類資產,收益比貨幣基金高。
但近期銀保監會、央行發文明確了現金管理類產品限制投資范圍。和貨幣基金基本是同一標準了,即不能投資高風險資產,不能投資期限太長的資產。
未來一段時間里,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可見,隨著貨幣基金、現金管理類資產收益率下降,債權類資產將全面回歸低風險、低收益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一些不愿意接受低收益理財的投資人開始轉向風險略高的基金,以此獲得較高收益(前提是愿意承擔一定的風險)。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基金市場總凈值是21.55萬億,較2019年的14.76萬億增長46%。
可見,居民理財資金已經慢慢從債權類資產向股權類資產分流。
為什么資金會流向基金而不是股市呢?
主要是因為股市的風險更高,對于普通人來說由于專業度有限、資金有限、資源有限,往往會在股市里虧得一塌糊涂。而基金雖然風險也高,但起碼比股市低。買基金(非貨基)相當基金公司代理我們買股票,由于專業度高,資金集中風險也會小一些。所以相對來說,居民理財在收益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折中的辦法就是基金。
在宏觀環境上看,我國社會融資模式慢慢從債權融資向股權融資過度是大勢所趨,而這需要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
國家多次提出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但是股權投資風險比較太大,普通個人投資者可能難以承受。
那怎么辦?
那只能是把資金交給專業的機構們,讓它們替我們理財,一方面有助于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所以未來,以基金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為代表的股權投資方式,必將成為居民資金的重要流向。
即本文標題所以說的,新一輪理財資金大遷移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