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市場已有近8000只基金,比股票的數量還要多一倍,基金市場發行的火爆,更讓基金選擇的難度越來越大。很多人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看排名,這種方法有時會奏效,有時也會買的時候是“小甜甜”,買入后就變成了“牛夫人”。
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作者提到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傾向,認為可以通過短期內的一系列結果對長期趨勢做出預測,大多數投資者多會以連續上漲為假設直接購買上漲最快的基金。
但根據這種“線性”推演結果(業績排名)來買基金,有時候結果卻是虧錢的,那就要看排名背后的諸多因素了。
01
短期排名的“價值和局限”
短期業績排名好的基金,其優秀是可以肯定的,亦要看到其隱藏的局限性。
短期業績好的基金,一般會有以下特征:
爆發能力強。基金經理重倉的股票是那些爆發能力強的周期股,或者彈性較大的科技股等等;還有可能是事件或政策下推動下爆發,例如碳中和概念股,新能源汽車等等。
與市場當下風格相匹配。市場會快速地進行風格切換和板塊輪動,但一般來說,市場上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基本上是穩定的,當市場行情與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一致時候,基金的投資收益就相對較好,例如2019年到2020年,成長風格表現突出,相應風格的基金排名相對靠前。2021年,價值風格突然崛起,坐了許久冷板凳的價值風格基金經理終于等到價值花開,排名自然得到很大提升。
選擇短期排名靠前的基金,或許可以賺取一定的收益,但其有時候并不能完全反映基金經理真實的管理能力,短期上漲迅速,風險來時調整的也可能很快。正所謂“盈虧同源”,一個基金經理能夠既具有最尖銳的“矛”,又能有堅實的“盾”,是非常困難的。
?02
“長勝基金”的秘密
在眾多基金中,有這樣一類基金,它也許在其他基金漲的時候只是跟著上漲,在別的基金跌的時候它卻將回撤控制得不錯,拉上時間來看,基金的整體收益和持有體驗非常不錯。
長勝的基金,尤其是跨越周期的基金,和短期市場行情、突發事件的關系變弱,和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和管理能力相關性變大。基金的持倉集中度,持股的風格,交易的頻率、基金類型、是否做行業輪動都會影響到基金的整體走勢和波動情況。例如,同樣是消費行業的基金,有的基金會重倉幾只股票,前十大持倉集中度達到70%以上,有的會分散持倉,前十大持倉30%以下,這樣當風險來臨時,回撤控制不同,排名自然會有所變動。
長期投資不是一場博弈,而是在“變動”中尋求“增長”,長跑之后,方知誰是千里馬,一些優秀的基金,短期有可能排名并不亮眼,但卻不影響其長期創造超額收益的能力。
?03
排名之外的“思考”
在買基金的時候,除了看收益排名,也要看排名之外因素:基金管理人是否優秀,基金風格是否和自己的投資風格符合,并深刻了解基金的投資策略,甚至可以看看持有基金的業績歸因,看看它的收益從何而來,是否可持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去建立自己的投資風格,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
當然,存在即合理。對于初涉基金的小白來說,基金排名也是有參考價值的。可以將短期排名和長期排名相結合,利用“4433”法則,即過去1年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4的基金、過去2年、3年(甚至5年)以及今年以來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4的基金、近6個月在同類基金中排名1/3的基金、近3個月在同類基金中排名1/3的基金,選擇出相對優質的基金和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