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不熟悉的產品,最好不要碰,特別是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不然很容易就會被當成韭菜割。對于結構性存款相信還是有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以為有存款兩個字就代表是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所謂結構性存款就是儲戶將錢拿給銀行,而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期貨、貴金屬、外匯等金融衍生品來獲取收益,這樣說可能還是有很多人聽不懂或者看不懂。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拿10萬元存銀行,銀行拿9.5萬元存一筆定期,這筆定期確保在到期之后能產生5000元的利息收入,這樣就能確保這筆錢到期后本金不會虧損,而剩下的5000元則拿去投資貴金屬、外匯、期權、期貨等高風險和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中,按照銀行這樣設計和投資,即便是這5000元投資全部虧損了,本金也能保證百分百的安全,所以這跟銀行存款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產品,銀行存款屬于是保本保息,而銀行結構性存款理論上來講屬于是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沒辦法保證利息。
上面我們講這結構性存款是沒有辦法保證一定能獲得多少利息的,所以銀行員工口頭承諾4.5%的年化收益率到時候并不一定能實現。正常來講,銀行結構性存款會給出一個最高收益和最低收益,比如最高年化收益率4.5%,最低年化收益率可能只有1.75%甚至是1.5%,個別銀行員工為了推銷產品,可能只會講最高收益,有意或者無意隱瞞掉最低收益,這是儲戶需要小心的地方。
正常來講,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是不會寫出來的,購買結構性存款和銀行普通存款不同的地方在于,普通存款一般最終拿到的是存單或者存折,而結構性存款則需要簽訂相關的購買協議。目前大部分結構性存款的合同中,保證本金安全會明確地寫進去,但是收益則一般不會寫進去,因為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是浮動性的,投資厲害的銀行,收益率會較高,但投資比較差勁的銀行,收益率可能會很低甚至為0。
除此之外結構性存款和普通存款不同的地方就是普通定期存款在急需用錢時可以提前支取,最多就是損失一部分利息而已,但結構性存款把錢存進去,如果沒到期,那么錢是取不出來的,這跟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一樣的。
當然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普遍也都是以短期為主,短則幾個月長的一般不會超過2年,原因也很簡單,投資的金融衍生品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收益率就越不可控。目前年化收益率4.5%的結構性存款并不算太高,但如果是理財小白,對結構性存款并不是很了解的儲戶,想要購買的話還是要三思。結構性存款比較適合那些不愿承擔風險,追求保本和高收益率的人群,并不適合一些追求保本保息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