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A股進入下跌通道,連帶著基金銷售也慘淡了下來,甚至已有多只新基金募集失敗,這和春節前火爆的搶基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近,總會聽到一種呼聲:基金定投,各種平臺把基金定投吹得神乎其乎的,似乎基金定投就一定能賺錢。不可否認,基金定投有它天然攤低成本的優勢,但就不是傻瓜式的隨便一只基金隨便什么時候做定投就能賺錢的。之前我們也專門聊過《基金定投一定能賺錢嗎?》文中具體聊了定投的擇時和擇基的方法,今天我們再來聊一下基金定投多長時間收益效果最佳?
先說答案:基金定投20期以內,平攤成本效果更好,如果按月定投,定投2年的時間效果最佳!
為什么?
我們以滬深300指數為定投對象,從2005年4月1日開始每月定投,以每月1日作為扣款日,如遇到非交易日則順延,直至2021年4月1日,共定投了16年的時間,橫坐標代表時間,縱坐標代表定投的累計收益率(投資內收益/本金×100%),以此得出這筆定投的累計收益率走勢圖如下圖:(模擬數據的收益率不代表真實一次性期初投資和定投投資收益率,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很明顯,定投累計收益率最高的是在2007年10月,從此以后,哪怕我們持續堅持定投,累計收益率卻并沒有創新高,這是怎么回事?答案很簡單:定投期數太多,出現了平均投資成本“鈍化”的現象。
舉個例子,假如第一期定投的成本是100元,第二期是60元,那么平均成本為80元,平均成本得到很好地分攤。但如果已經定投了100期,前100期的平均成本為100元,第101期的成本為60元,那么最終的平均成本為(100*100+60)/101=99.6元,分攤成本的效果大大減弱,這就是定投的平均成本“鈍化”。簡單說,就是由于定投的期數太多,最新的一筆投資對整個基金投資的影響已經很微小了,定投失去了“在市場波動中攤低單位成本”的優勢。
華泰證券經過測算發現,定投1000期后,定投策略的平均成本走勢圖與基金凈值走勢基本一致,反映的也正是這種“鈍化”現象。
定投多少時間最佳呢?
根據華泰證券的研究發現,定投期數在20期或以內,定投能夠很好地降低投資平均成本,而一般超過20期后,平均投資成本趨于穩定。因此,從平攤成本的角度看,如果是按月定投,那么,定投2年的時間效果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說定投2年時間,我們能夠獲得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因為基金定投的最終收益率,是取決于定投之后的市場行情的。道理很簡單,同樣是兩年的定投,在牛市和熊市的收益情況肯定是不一樣。所以,投資要順勢而為,最好每筆投資都預設止盈點和止損點,賺錢了要落袋為安,跌破了自己可承受的止損點要及時止損認輸,不要追求最高收益,更不要和市場死耗,A股牛短熊長注定最終耗死的只有自己。
基金定投并非神器,但他的平攤成本、把握長期投資收益的優勢正好能彌補普通投資者把握不好選股和買賣時機的缺點,掌握方法,理性投資,基金定投相對能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