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資產漫灌、通貨膨脹的加劇和家庭理財需求的增長,投資基金成為了越來越主流的財產保值方式。
但是,基金公司作為成立、管理該基金的機構,自身往往是不進行銷售宣傳工作的,更多的是依靠銀行、券商和互聯網平臺進行基金的銷售工作。那這三者之間,都有什么優勢劣勢,今天將幾個重點給大家剖析一下,便于大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第一,產品豐富程度
一般情況下,在產品豐富程度上對比上,互聯網>券商>銀行。
互聯網平臺,比如支付寶、天天基金網等,本身搭建的是一個產品展示和銷售的平臺,只要是正規備案的產品,不論該產品以往的熱門與否、收益大小、起伏波動如何,在該平臺都是可以進行銷售的。所以,產品豐富、種類繁多是該平臺的特色之一。
如果你喜歡的基金,在銀行和券商那里都沒有銷售,要么去這類公共互聯網平臺,要么直接下載該基金公司的App。
而券商和銀行因考慮到監管嚴格性、自身客戶的特性和自身的經營風格,會審查不同的產品,篩選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產品。
比如說,銀行的客戶群體,大都是來尋求保本收益的,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是非常低的。是不是在銀行見過有大爺大媽理財產生了些微虧損,在大廳大吵大鬧、尋死覓活、誓不罷休的?反正小黎見過很多次。根本無法給他們解釋什么市場有波動,凈值有損失。所以銀行的理財經理在推薦基金的時候,更多的會推薦偏債型中低風險基金。中高風險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賣他做什么?提成沒幾個,賠錢要投訴。這也就注定了銀行更喜歡代理一些中低風險的產品,當然,該類產品的收益率要偏低。
而券商面對的大部分客戶,是來炒股發財的,追求的是高收益。所以券商代理的產品,往往是各類產品中的收益精英,抗風險能力較股票要大,但進攻能力很強,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能大大跑贏同類的基金收益,漲幅居前。
第二,服務專業度差別
就該細分類別,大概率券商>銀行>互聯網。
首先,不難理解,基金本質上是股票和債券的組合,特別是收益越高的基金,股票占比越高。對于天天沉浸在股海中不能自拔的券商來說,這是他們的拿手好菜。他們對于行業發展、行業熱點、持倉分析、歷史業績和波動率,都能帶給客戶非常專業的分析,能幫助客戶更好的選擇幾支適合客戶自身需求的產品,進行資產的配置和風險對沖,并能給到客戶較好的買入和賣出建議,幫助客戶鎖定收益。
可能很多客戶都不知道,在銀行、券商工作,能賣給你理財產品、基金產品的,都是需要持有專業資格證書的,并不是在該類機構上班就可以。特別是券商機構的投資顧問,要求至少證券從業兩年以上,相對來說,專業性要高很多。
至于互聯網平臺的服務,也許在智能機器人哪里?
所以小黎的建議一向是:如果你的資金小于5萬,想要做定投學習,對互聯網操作非常熟悉,可以選擇互聯網平臺。但如果大于5萬,一定要找更專業的投資理財經理,溝通清楚你的訴求,讓他們幫忙給你推薦更好。
第三,產品費率高低
三種渠道內,新基金的申購費率一般都是完全一樣的。
對于老牌基金的申購費,互聯網平臺是最低的,一般是打一折。而有的基金自家有APP 的,甚至申購費率可以取消。
這是因為互聯網平臺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當于扣除了人工成本。
所以,持有多支基金的專業人士,可以選擇支付寶、天天基金等平臺,申購費較低,還可以時時看到預估凈值。持有單只基金的朋友,可以直接下載該基金公司APP,走零申購費通道。如易方達e錢包。
第四,場內場外買賣
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小黎只說一下實用案例。
新基金在發行完后,需要在證券市場買入股票、債券等進行資產分配,然后運行炒作去幫咱們基金賺錢。
這中間就存在著:第一,他需要去選擇要投資的股票品種;第二,等待股票債券等有合適的價格買入。
那么,中間就至少需要3-6個月的時間。很多基金甚至是封閉幾年期,在封閉期內是不允許客戶賣出的。那我們中間缺錢了怎么辦呢?
有的這類基金在成立完之后,會選擇在證券市場上市,意思是該基金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進行買賣。這時候,你手里處于封閉期賣不掉的基金,可以來證券賬戶上賣掉了。
所以,購買新基金的時候,小黎建議還是從證券機構購買。
這樣只要你持有的新基金后期上市了,當你急用錢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在證券賬戶上賣出套現。
我是小黎,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語言,分享投資機會和投資熱點,幫你省錢更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