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灝,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
在投研圈,曾有人準確預測了2013年中國“錢荒”市場的暴跌和反轉,2014年中至2016年中中國股市5000點泡沫的始末,他就是洪灝。
洪灝在2017年被《亞洲貨幣》雜志評為A股、港股策略第一名、經濟學家第一名,并同時囊括12項市場策略、宏觀經濟研究個人和團隊獎項。2011年、2015年被彭博評為年度新聞人物,被彭博譽為“中國最精準策略師”。
時值2020歲末之際,相信很多人都關心2021年的市場走向和未來幾年的投資趨勢,功夫財經有幸獨家專訪了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在采訪中,洪灝老師不僅對市場方向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還認真分享了很多投資“心法”,頗有一份鐵肩擔道義的情懷。
以下內容整理自本次專訪:
1
對美股和全球市場未來的判斷
美國大選已經結束,我之前就說過,無論誰上臺美股都會上漲,只是市場結構會發生變化,而這對于個人投資者更重要。
一些人說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價格指數首次升破3萬點大關了,這個沒有意義,就算以后到4萬點、5萬點了,也有投資者賺不到錢。
就像現在即便是突破了3萬點,如果你沒有買FAAMG(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這5只股票,你還是沒有賺錢。(編者注:數據顯示,今年約占指數市值五分之一的FAAMG上漲約40%,而其余板塊仍在下跌)
所以投資者不要太糾結于絕對點位,中國的股市一樣,如果過分糾結點位的話,其實你反而忽略了結構的變化。
而且結構的變化是一個長期性的變化,目前市場的結構變化是從成長股向價值股輪動,這個邏輯很重要。
如果是長期投資,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價值。在投資定義上只有大盤股小盤股,或者成長股價值股之說,沒有白馬股。
先把定義搞清楚,從正確的定義中衍生出來對市場的理解,再看到市場結構的變化,才能找到投資的機會。
過去10年沒有價值投資,如果你是價值投資,你可能輸得一塌糊涂,而且會被人嘲笑,你看巴菲特就是這樣,大多數認為巴菲特老了沒用了,對吧?但是他買了蘋果,現在蘋果占了他一半的倉位,如果沒有蘋果,巴菲特的投資收益是遠遠跑輸大盤的。
價值股不是看市盈率、市凈率這樣簡單的指標,因為這是最公開、最公開的信息。如果拿著這些指標去投資,就會掉入“價值的陷阱”,就是說雖然它很便宜,但是還有它便宜的原因。
如果一個投資方法過于簡單,而且是依靠完全公開的信息,那么額外收益絕對不可以持續,就這么簡單。
目前來看,中國在未來15年里變成世界第一強國,沒有任何懸念了。在這個過程中衍生出來的機會和別國對我們的競爭,都會成為未來15-20年的主題。普通投資者把握中國相關的、和黃金相關的機會,我覺得就可以了。
2
如何提高對企業估值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價值是看不見的,但是股票價格每天在市場上上下波動,價值的回報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有些企業很容易算出來它的企業估值,比如說茅臺,它每年的產能、提價都是公開的,市場受眾也基本上是固定的,或者說很容易知道受眾的成長趨勢,那么它的估值就很好理解。
但是一些長時間沒有現金流的企業應該如何估值?我聽到一些觀點說估值的方法要發生變化了,我覺得都是扯淡。
一個企業的價值難道不是因為這個企業能夠產生現金流,以及這些現金流對于股東有回報決定的嗎?
這些不可能有任何變化,只是現金流產生的時間點發生了變化,那么這種企業應該怎么樣去估值?比如可以算出來能夠賣多少車、有多少產能、多大的市占率,或是產生多少流量等等。這些方法有一定的邏輯,也是沒有方法的方法。
那么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企業是否能夠持續地經營。如果這個企業是因為資金成本低廉存活下去,而不是因為企業自身的經營競爭力存活下去,那么以后還是會出現股東回報的問題。
其實很多投資者做了半天估值,他也拿不住,跌一點就跑出來了。比如今年漲得比較好的黃金,最近跌了10%就受不了了,其實黃金你放在家里,看著都開心。
大部分公開數據都是隨行就市的,我們可以去探討估值這個話題,但是大部分投資者都無法掌握這項專業技能,因為你沒有在投資第一線,你都沒有親眼看過這個企業是如何運營的,你怎么知道估值合不合理呢?
投資者要量力而為之,或者說通過學習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在哪里,然后把能力圈之外的東西交給別人做。如果非要跨越自己的認知范疇也可以,就把它當成一場游戲,比如有人就喜歡去澳門賭博。
我打個比方,過去這兩年的基金,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基金,80%的基金都跑贏了指數。
而且大家知道,有一些基金,他們有長期穩定的跑贏市場的業績,這就是專業人士有能力幫助大家去賺錢。大部分投資者自己炒股,都是去交手續費的。
說實話炒股不需要什么培訓,下載一個軟件再人臉開戶,就可以交易了,入門的門檻很低,但是贏的門檻非常高。
所以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專業事情最好是讓專業的人去做,然后自己可以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
3
怎樣看待技術派的技術分析方法?
您在新書里提到了850天均線,為什么用850天?
投資到了最后,每個人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技術派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都是有根據的。
比如德馬克指標,德馬克是研究股市周期的佼佼者,能力我相信無出其右,而且指標的成功率非常高,但是指標歸根到底只是一個指標,并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
有的人在市場里窮盡一生的精力,就是去找一個萬能指標,幻想有一個理論可以完全完美地解釋市場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個想法一定是錯的。如果任何人想用這種方法去研究市場的話,那么他虧錢的概率是很高的。
對個人來說,我是一個對圖形非常敏感的人,但是我也不會把自己對于市場的判斷完全建立在圖形上。
很多人認為850天均線是一個技術分析,其實不是的。很簡單,一個經濟短周期的運行大概是3-3年半左右,大概就是850個交易日。所以如果市場運行反應經濟運行的話,那么市場運行的周期也應該大概是850天左右。
4
如何把握短周期行情
周期不是鬧鐘,不能機械地說按照這個規律去處理問題就可以。尤其是短周期,它受到非常多東西的干擾。比如說2020年,就是一個很讓人無語的一年。
按照慣例,英國牛津詞典每年年末都會發布一個年度詞匯或短語,但面對動蕩混亂的2020年,因為沒有辦法用一個詞去概括今年發生的這么多事情,牛津詞典干脆整了個“年度詞匯表”……
我覺得這個問題最根本就是說,第一,肯定了周期分析方法或者說周期模型的有效性,這點我非常認可。因為過去這么多年,我用周期模型預測市場的方向和趨勢以及觀點判斷都是正確的。
第二就是說能否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我認為學習肯定是沒有錯的,但是能否通過學習,就一定賺到錢,這是不一定的。
有很多人學習的越多,膽子反而越小,我覺得那就失去了更多的機會。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自身成長,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順道賺一點錢,就挺好的,但是賺不到錢也沒有關系。
因為學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而且看世界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因為自己的提高而有所改變,所以千萬不要說學習就是為了賺錢,有時候這種功利之心會讓人很累。因為市場每天都在不斷地變化,它每天都會產生新的內容、新的趨勢和新的現象。
5
如何看待新聞事件發生背后的投資機會
對于市場投資機會的認識,我們千萬不要看到一個事情發生,就條件反射地產生投資建議,這樣做的話會讓你的投資策略隨行就市。
我們不要從經濟去反推市場,因為市場是經濟的領先指標。2021年復蘇彈性最大的行業都是一些周期性企業,傳統行業的彈性應該會比其他行業好。
我做宏觀做了20多年,早期是研究行業和個股的。
對于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宏觀只告訴你一個方向,千萬不要通過所謂的宏觀事件,比如說周期改善,就去買化工;經濟不行,就去買一些防御性行業,這種自上而下的宏觀主題,會經常變化,讓普通投資者無法跟進。
重要的是要發現好的公司,并且拿得住。我覺得很多人忽略掉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沒有考慮公司質量本身。如果公司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那么你買了股票或債券,它就不可能給你創造價值。
國內現在有很多人說要資產配置,其實沒有用,資產沒有超過一個億就不要配置了,1000萬的你全部扔到好公司里,買5個好股票比什么都強,對不對?
宏觀的意義并不在于告訴你什么投資行業,它的意義在于告訴你趨勢,給你一個方向感,因為如果你在前進的過程中,走錯方向了,你越使勁就會越偏離你的目的地。
宏觀這些東西讓專業的人去做,讓他給你一個指導方向。至于這條路上你走得快還是慢,你是用什么方式走,是電動車、四輪驅動、還是共享單車,這只是每一個人的偏好問題。
中國上市公司那么多,一方面是看宏觀方向,另一方面不要忘了自下而上,這才是接地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