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創業切莫疊加投資風險,選擇小而精的切入點為好。不建議大學生利用消費貸、P2P等借款方式,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常常采取非法的方式收取本金和利息,高額的利息成本難以通過其他收益方式來覆蓋
● 不要一味地把創業當作未來職業的發展,由于大學生缺乏相對的管理水平,創業風險是巨大的,很難走穩走遠。如果創業效果不好,還是應該從基層做起,盡快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在工作中積累人脈和管理技能,等條件成熟以后,再去創業
“如果重新選擇,我不會再輕易創業,大學畢業那會兒,雖有一腔熱血和誠意,但缺乏經驗、人脈、資金的現實,讓作為創業者的我們注定要走許多彎路。”回想三年前創業失敗的馬贊這樣說。
馬贊是個“非典型”的大學生創業者,畢業后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在師兄的帶領下選擇開辟餐飲這條創業路徑。馬贊團隊起初看中了傳統餐飲業潛力大、需求旺盛以及風險較小的優勢,集合啟動資金200萬元,信心十足的一頭扎進“餐飲連鎖經濟”。
在第一家分店成功運營之后,快速擴張導致的資金鏈緊張猶如一根導火線,引發了一系列的資金、股權、擔保危機,馬贊的餐飲店最終不得不面臨持續性虧損,結業倒閉的局面。
大學生創業“錢途”堪憂
“創業之初,我們的啟動資金基本都是自己拿出的真金白銀,學長們有工作積蓄,而剛畢業的合伙人都是靠父母出錢支持。”馬贊團隊最初寄希望于拿到相關政策資金扶持,但實際路演時發現,傳統餐飲業幾乎沒有“吸金能力”。
“無論是項目基金,還是投融資、企業孵化,類似的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持都偏向‘概念型’項目,也就是創意型創業。”馬贊對此頗為無奈,沒有外圍融資,意味著后續現金流和借貸風險的加大,而餐飲業又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一旦門店擴張速度過快,維持運營的成本將呈幾何倍數上揚。
“在北京核心商圈,一家300平方米的餐飲店,裝修費和租金一年就是兩三百萬元,創業半年,我們的錢基本就燒光了。”馬贊說,餐廳的運營比較成功,但現金流支撐是創業中最大的難題。“找錢”是整個創業過程中,馬贊團隊自始至終的焦慮。
“沒辦法,最后我們不得不去做信用貸,一是我們沒有抵押物,銀行借款困難;二是現在的融資成本都很高,且周期長,沒有更好的選擇。”有的信用貸利息高達10%,并且在大股東利用信用貸個人增資之后,馬贊等小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即使不是直接債務承擔人也變相產生了連帶風險。“如果大家籌集資金增資,會安全很多,但每個人出資能力有限,只得靠大股東借貸兜底。”馬贊說。
資金困難不是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馬贊坦言:“想法天真,決策不夠周全,在沒有任何調研和經驗的情況下選擇餐飲行業,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相較于馬贊的沮喪,洪旭則較為樂觀。已經是二次創業的她,經過前面的失敗更為坦然:“之前學校的創業課對我幫助很大,也慢慢融入了青年‘創業圈’,結識了很多校外NGO和創業沙龍認識的年輕創業者,于是想把專業知識、優勢資源和實踐結合起來,所以有了創業的想法。”
洪旭做足了相關的準備,在認真研究了國家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相關政策,并研判市場熱點和深度后,認為電商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大有可為。“選擇這個行業是正確的,的確站在了風口上,很多新的點子都有成長空間。”洪旭說,雖然團隊最終因經營管理分歧和資金問題而散伙,但資金困難不是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資金捉襟見肘是常有的事,但可以通過許多渠道來解決問題。互聯網行業有前瞻性,創新性產品,還是會爭取到很多機會。”
中國大學生創業孵化網曾研究建議,初次創業者一定要選擇新型中小投資項目,例如代購、電信與手機行業、都市情感行業、醫藥行業。研究認為:這些項目都是在時代變化過程中興起的,具有非常寬廣的創業前景,且所需的投資成本并不高,非常適合工薪階級的普通大眾人士投資創業。
《2019年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創新創業格局更加聚焦提升創新創業主體質量,高技術領域創新創業活動更趨活躍,越來越多高成長科技型企業和“隱形冠軍”“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快速涌現,新一代信息技術亮點頻頻,如平臺經濟、共享經濟、“互聯網+”和“智能+”等新業態新模式備受關注。
并且,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平衡戰略定位,創業形態愈加“接地氣”,如返鄉創業、地攤經濟、直播經濟等。政府和企業在創業政策落實、貸款支持和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相關培訓等方面也持續發力,各地創業補貼資金紛紛提至10萬元以上級別,有些大學生甚至可達到“零成本”創業。
“從整個創業市場來看,拋出的資源并不吝嗇,只是將集中在更有才華、更有能力的人和項目上,更加看重創新能力。”中國民航系統人力資源專家庫成員,中國勞動學會人才發展分會副秘書長丁雪峰建議,大學生創業切莫疊加投資風險,選擇小而精的切入點為好。“不建議大學生利用消費貸、P2P等借款方式,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常常采取非法的方式收取本金和利息,高額的利息成本難以通過其他收益方式來覆蓋。”丁雪峰提醒,這樣的融資看上去簡單便捷,實際上風險巨大,極易陷入填不滿的債務窟窿。
創業資金較為青睞概念型項目
社會各界一直對大學生創業給予了多方支持,為什么“馬贊們”卻在孤軍奮戰,得不到外援?丁雪峰解釋:“創業資金較為青睞概念型項目,一是因為傳統行業的門檻較高,成長性有限;二是因為大學生創業的風險本身就高于一般創業,創業資金本意并不是看中多高的投資回報,更多是一種支持和幫助成長;三是大學生創業普遍經驗缺乏,投資者更加關注個案的示范效應,對其他大學生創業者的激勵和引領價值。”
很多大學生創業的初衷是為了擺脫“螺絲釘”“格子間”的工作狀態,直到真正投身其中才參透創業所需要的必備品質、專業素養和知識應用能力。“現在心態完全不一樣了,即使不再創業,日常工作中也潛意識帶有管理者視角,更善于從大局出發,考慮整個項目的運營把控,而不只是單純的完成好本職工作。”馬贊說。
“即使創業失敗,也有正面作用。一些小的項目或投資,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經營管理能力,還能豐富社會閱歷。”丁雪峰建議,不要一味地把創業當作未來職業的發展,由于大學生缺乏相對的管理水平,創業風險是巨大的,很難走穩走遠,發展為大企業。“如果創業效果不好,還是從基層做起,盡快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在工作中積累人脈和管理技能,等條件成熟以后,再去創業。”(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徐陽晨)
來源: 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