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始人第一次開始創業,因為沒有經驗,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一部分是基于目前已經掌握的資源去創業。
比如,電信運營商的一些高管辭職后,因為掌握了一些資源(技術或渠道)開始做數據營銷。
另一部分是基于生活中自己喜歡的某個領域去創業。
比如,中國有很多女性喜歡鮮花,有人覺得一般花店的鮮花搭配不好看,然后創業開了一家鮮花店;有人喜歡吃面包,覺得一般面包店的面包口感和營養都一般,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于是創業開了一家面包店。
這種創業方向就很危險,因為創業是要做出一款能被相對大眾市場接受、大家愿意花錢去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然后去服務很多人,而不是僅僅服務自己和周圍有共同愛好的一小部分人。
一、發現大家的抱怨點去創業
好的創業方向是,發現很多人對某個事情有抱怨,某些需求沒被滿足,一問周圍的朋友,才發現大家都遇到了這個問題,并且從各種平臺后臺(百度的關鍵詞規劃師、淘寶的生意參謀)的數據驗證了這種需求的旺盛程度,且搜索一圈發現目前沒有好的產品或服務能很好地滿足這種需求,而自己又掌握了一些資源(無論是技術還是渠道資源),于是選擇以此為創業方向。
比如,大家去理發的時候發現很多理發店的理發師變了,不好好理發,老是給你推銷辦卡充值,于是優剪這個品牌就出現了,手藝純粹、專注剪發,做好一件事。
優剪的理發師在理發的全程“不推銷、不辦卡、不閑談”。
有一次,我和朋友交流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這個主題,他說到了優剪這個品牌,我去體驗了一次,發現果然他們是不推銷、不辦卡、不主動閑談的,于是后來理發基本都是在優剪。
從他們官網查詢門店分布得知,他們已經在深圳、廣州、上海、武漢四個城市開了170多家門店。
這是一個典型的發現大家的抱怨點去創業的品牌。
二、小愛變大愛創業
當然,發現某個需求沒被滿足,調研周圍很多人都有這個需求,從而開始創業的人也有很多,這里面誕生了很多小愛變大愛的品牌。
比如,凱叔講故事。
凱叔發現自己家的寶寶睡前不聽他讀繪本、講故事是很難睡覺的,和周圍的寶爸寶媽交流,發現很多朋友家的寶寶都有這個問題,于是以此為創業方向,創立了凱叔講故事。
目前凱叔講故事是國內最大的童年故事品牌,包含哄睡故事、喚醒故事、日常故事、傳統故事、節日故事、優質繪本故事,0—10歲各年齡段寶寶喜歡的故事應有盡有。從滿足自己家寶寶的需求,到滿足上千萬寶寶聽故事的需求,這便是小愛變大愛。
注意
判斷一個最小可行性產品是否成立的一個很簡單的標準是,受眾是否愿意花錢來購買這種產品或服務。
如果發現這個產品原型只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大眾需求(也就是偽需求),沒有人愿意付費購買,那它就是不成立的。
如果有不少受眾都愿意花錢來購買這種產品和服務,那就說明這個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是成立的。
這時候就要開始找對冷啟動階段以小博大的渠道了。
三、選對冷啟動以小博大的渠道
以小博大是指以小的成本博取更大的收益。
剛開始創業,在沒有太多的人、錢和其他資源的情況下,冷啟動以小博大是一種特別好的方式,但是渠道不對,一切白費。
冷啟動以小博大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微信公眾號、微信群、貼吧、論壇、抖音、知乎等這些生產內容的平臺。
但是這些冷啟動渠道不一定都適合自己的企業,需要去測試。
例如,在知乎上做冷啟動以小博大。
選話題的時候要注意,選大話題,不要選小話題。如果一個話題很熱,那就可以作為冷啟動以小博大的渠道,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話題的關注量低于10000個關注者,說明這個話題的關注熱度不夠,并不值得花很多精力在這個渠道做冷啟動。
舉兩個例子:
假如你創業的方向是做網絡營銷培訓,發現知乎上這個話題有87814位關注者,你在這個話題底下寫下精彩回答,吸引一批粉絲后,通過服務這批粉絲,給他們提供好的網絡營銷線上或線下課程來變現。
如果你是提供裝修服務,在知乎上,裝修這個話題的關注者數量達到了3165032個,那也可以在這個話題底下做回答。
回答的時候注意技巧,就可以吸引很多粉絲,然后通過給這批粉絲提供好的裝修服務來變現。
再舉個冷啟動以小博大階段一個月做到500萬元以上營收規模的例子:
我認識的一家做舊房翻新業務的創業公司,他們招聘了兩個會做內容的高級新媒體人才,但是他們不是以我們熟知的微信公眾號去做內容,之后變現的方式做冷啟動,而是從知乎著手。
這背后的邏輯是:
2016年才開始做一個全新的微信公眾號,然后靠做很長的精品內容漲粉,再去賣舊房翻新的服務就比較晚了。
大眾對長內容沒有耐心,而且很容易在上百萬個微信公眾號里淹沒,但在知乎上就不一樣了。
知乎是個問答社區,并且知乎的用戶比較有耐心,更喜歡優質的長內容。
而舊房翻新涉及的內容太多了,于是他們就去知乎上把關于裝修和舊房翻新的話題都回答了一遍,并在回答里和其他位置(比如簡介和個人主頁的頂部位置)留下吸引關注公眾號的引子,這樣通過知乎內容營銷的方式往微信公眾號導流。
他們的微信公眾號在短時間內漲了幾萬粉絲,并且這些粉絲是通過看優質長內容被吸引過來的精準粉絲。
這個時候他們沒有急著通過舊房翻新的服務來實現商業變現,而是和其他粉絲屬性相同的微信大號做互推,通過相互推薦的方式,公眾號粉絲數很快到了十幾萬。
有了這十幾萬粉絲,再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優質長文章的效果就比較好了,因為總有一定比例的粉絲會把公眾號的文章和舊房翻新的案例轉發到朋友圈或轉給自己的朋友,這樣就可以持續吸引精準粉絲。
最后,他們開始通過推送軟文和案例的形式拿到預約上門洽談的潛在客戶號碼,最終實現商業變現。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走出了一個完美的冷啟動以小博大的路線:
先通過在知乎上回答相關精準話題,利用優質內容往公眾號導流,而不是直接通過公眾號導流。
有了基礎的精準粉絲數量之后,他們開始用和其他相同屬性粉絲的微信公眾號互推的方式把粉絲量做到十萬量級,最后靠軟文的形式來實現商業變現。
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月營收500萬元以上,他們內部很高興。
然后該公司被嗅覺靈敏的投資人發現,投資人一看數據,以很小的成本做到月營收500萬元以上,于是投了他們一筆錢,希望他們能快速地把規模做起來。
但是,他們很快就有點郁悶了,因為次月他們營收有了下降趨勢。原因很簡單,積累了很多精準粉絲,通過1—3次內容實現了商業變現,也就是能變現的就變現了,不能變現的也很難變現了。
漲粉慢,變現快,導致蓄客跟不上,冷啟動的優勢就是不需要多少資源就能把事情做起來,劣勢就是天花板太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