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上市公司中報漸次披露,備受關注的“國家隊”持倉情況也陸續揭曉。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在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出現在36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二季度共增持122只股票,同時新買入86只股票;證金公司、中央匯金合計持有超過560家上市公司股份,從風格看更偏愛醫藥股和計算機股。
業內人士認為,科技創新仍是主線;而經過前期的調整,部分醫藥股已回到或低于合理估值區間。
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122只股票
在目前已披露的2020年半年報中,二季度有36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社保基金的身影,其中39家上市公司社保基金持股總市值在10億元以上。
從單家情況看,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市值最高的個股是中國人保,持股市值達244.82億元,持股數量67.91億股,其中流通股38.02億股;長春高新位居第二,社保基金持股總市值合計84.18億元;排名第三的是雙匯發展,社保基金合計持有公司41.07億元市值的股份。
從持股變動情況看,二季度社保基金共增持122只股票,另有110只股票二季度遭社保基金減持。
具體來看,二季度社保基金增持最多的個股為常熟銀行,累計增持6314.05萬股;中信特鋼、三花智控、華域汽車等14只個股二季度獲社保基金增持超千萬股;中南建設二季度遭社保基金減持6774.21萬股,減持數量在社保基金持股個股中位居第一,減持數量超1000萬股的還有領益智造、節能風電、南極電商等17只個股。
二季度社保基金合計新買入86家上市公司股份,最受青睞的東方財富獲社保基金買入1.62億股,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市值達32.81億元;山東高速二季度獲社保基金買入7618.83萬股,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合計4.68億元;利歐股份、杉杉股份、蘇墾農發等20只個股獲社保基金新買入超1000萬股。
從持股風格來看,社保基金持有個股多數分布在計算機、醫藥板塊,信息技術、化工等也備受歡迎。隨著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增多,二季度社保基金在已持有10只科創板個股基礎上,新買入華潤微、致遠互聯、財富趨勢、華峰測控等9只股票。
證金青睞醫藥行業
匯金偏愛計算機行業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金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文合稱中央匯金)作為國家隊主力,持倉情況漸漸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在目前已發布半年報的A股上市公司中,2020年二季度證金公司一共現身192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其中,對12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增持,新進8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另外清倉了歐菲光。
以截至二季度末的持倉市值來看,證金公司對中國人壽的持倉市值最高,為311.66億元;其次是貴州茅臺,持倉市值為138.84億元;對中國太保、恒瑞醫藥、保利地產、新華保險、華泰證券、萬華化學、國泰君安的持倉市值也均超過了50億元。二季度證金公司對恒瑞醫藥合計增持1325萬股。
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
證金公司持有上市公司市值TOP10
從所屬行業來看,證金公司的持股主要集中在醫藥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房地產業。另外證金公司還出現在9家券商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持股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公司也不少,共有13家。
Wind數據顯示,在目前已發半年報的A股上市公司中,2020年二季度中央匯金一共現身501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其中,對2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增持,新進17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另外清倉減持了兩只股票,分別是翰宇藥業、三安光電。
與證金公司類似,中央匯金對保險公司的持倉市值最高,截至二季度末,持有新華保險市值為588.38億元;其次也是貴州茅臺,持倉市值為186.3億元;另外對立訊精密和中國人壽的持倉市值均超過50億元,分別為53.09億元和51.54億元。
與證金公司的持股風格不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公司是中央匯金的“心頭好”,持有該類上市公司的數量為57家;醫藥制造業同樣也得到了中央匯金的青睞,被持股的數量為37家;另外,持有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公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公司、專用設備制造業公司數量分別為40家、37家、31家。
關注業績確定的優質企業
近期A股行情持續震蕩,國家隊重倉板塊亦較此前高位明顯回調。展望后市,科技及醫藥兩條主線前景究竟如何?
興業證券指出,中長期看,科技創新仍是主線。“卡脖子”“補短板”等大創新科技成長方向,持續受到政策、業績改善的催化。建議挑選業績與估值匹配以及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優質企業。
川財證券認為,經過前期的調整,醫藥生物部分個股已回到或低于合理估值區間,建議逢低布局低估值、基本面向好的個股。行業配置方面,繼續看好業績確定、防疫需求旺盛的醫療器械領域,消費逐漸復蘇、估值具有一定安全邊際的醫療服務企業,以及受益于海外供給收縮的血制品領域,行業高景氣度持續的醫藥外包優質企業和特色原料藥企業。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