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又漲價了,水果又漲價了,大米好像也漲價了,似乎大部分吃的每年都在漲價,只是漲價幅度有高有低,這是我們最直觀的感受。
工資沒有物價漲的快,很多人常這樣和白貓說。
物價上漲的背后是我們手中錢的購買力在不斷削弱。
業內有兩種說法,一種叫做貨幣貶值,一種叫做通貨膨脹,老百姓更喜歡說通貨膨脹。
今天不討論這兩者的區別,只聊聊這種情況下到底該不該理財?或者說怎樣去理財。
有一小部分人是不支持通過理財的方式來應對通貨膨脹,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因為你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大部分人的理財收益可能還不如通貨膨脹率。
舉個例子:假如100元可以買3斤豬肉,一年后通過理財把100元變成105元,這時候發現豬肉漲到108元,于是乎我還要再貼補3元才買得起這3斤豬肉。
這里得出第一個結論是:
理財收益必須大于通貨膨脹率,不然就是把錢越理越“少”。
在這種背景下有沒有什么解決方案呢?
最科學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年前花100元買3斤豬肉,這樣的話你就不用擔心明年豬肉漲價了。
還有一種更聰明的操作就是問別人借100元約定1年后還給他105元,然后把這100元去買3斤豬肉,1年后把3斤豬肉以108元賣掉,償還105元,還賺了3元。
于是又得出了一個結論是:
通脹環境下,進行借債消費,只要借貸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就是“賺”的。
上面兩個結論看上去好像沒有什么問題,但這背后卻隱藏了非常大的風險。
如果你了解美國次貸危機的由來,也感受過中國經濟去杠桿的陣痛,就會明白這種負債前行的投資方式,不僅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而且對于個人的財富也會產生極大的風險。
說說美國人民的現狀,今年的疫情下有大把的美國民眾“破產”了,因為那些美國民眾習慣了月光族的生活,每個月賺的錢剛好夠償還他們的消費信用卡和貸款。他們并沒有很多儲蓄,所以當疫情爆發后,城市陷入了停工的狀態,沒有收入來源的他們很快就破產了。
所以非常的明顯,這種理論上通過低息借債的方式,去跑贏通貨膨脹是絕對不可取的。
那么如果通過投資理財去應對通脹,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那些高回報的理財項目萬一發生了風險,怎么辦呢?
其實大家要從根源上來看待這個問題,通貨膨脹本身與每個人是否理財并沒有必然的關聯。
也就是說即便你的理財回報還沒有通脹率高,你也不用覺得自己虧了。
這是大部分人陷入的誤區,因為如果你把錢花掉,也是無法抵御通脹的,通脹和是否理財沒有直接的關系。
所以,理財還是非常必要的。
在通脹非常明顯的時代里,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理財方式和理財觀念的一些轉變。
白貓簡單總結了以下三點:
第一、純金融類理財方式不可取。
大部分的金融類理財比如銀行存款、國債和一些理財產品甚至于信托等都是債權。就是你把錢借給機構,機構借給他人,他人拿去做投資,償還借款給你利息。
這種情況下投資回報率往往不高,跑贏通脹的概率比較低。
如果經濟大環境不好有一些債權還可能出現逾期,甚至還會面臨風險。
大量的借債背后只有2種情況:要么經濟非常好,好項目非常的多,大量的投資企業借錢做項目,他們的投資回報會遠超借錢成本,此時通脹率也很高。
另一種情況是:經濟環境比較差,大量的個人、中小企業必須通過借錢度日,這種情況下通脹不會很高,但是投資的壞賬率會高聳。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也會同步降低理財產品的回報率,去應對壞帳,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的溝通理財產品是很難跑贏通脹的。
第二、增加大類資產配置
我們要理解通脹的背后一定也會有大量的貨幣增發,當市場上的錢變得越來越多得時候,錢就會自己去找出處。
任何國家能夠容納大體量貨幣的地方,一般只有樓市(土地市場)和股市(實體企業),當然還可能會有一些比較小眾市場,比如黃金市場,商品市場等。
所以你會發現通脹再某個階段一定會出現樓市得上漲,也一定會有許多優質的企業市值大增。
所以面對通脹的時候,可以適時的配置一些股票也可以購買幾套住房,不過要把握好買入的時機。
第三、注意現金流回報和流動性。
我們之前提到的通脹是一個周期行為,往往伴隨經濟增長而通脹率也是波動的。
不同通脹周期對應的資產價格也會有很大波動。
除非是長期穩定收益的理財,盡量不要去選擇中長期投資,尤其是沒有任何現金流的長期投資。
這背后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大類資產下跌的時候拋售就會異常困難,資金容易被鎖死。
一旦再遇上一些突發風險,可能會導致財富大幅度縮水,所以我們要特別留意投資的周期和現金流的回報率。
以上三點是面對通脹情況下一些理財建議,大家不要用不著過于放大通脹的影響,通脹也不可能一直持續。
如果你了解歐洲經濟或者日本經濟的話,就會明白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一般是通縮時代,而中國也正朝人口老齡化的方向邁去。
理財本就是與時俱進的,我們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去找到符合時代的理財方式。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
關注白貓,讓財富積累更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