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深交所正式“官宣”,計劃于8月24日組織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這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又一劃時代改革正式落地。
此次改革不僅優化了企業的上市門檻、退市制度,對于投資者適當性等規定也有多項調整。其中有哪些新政要點與投資者切身相關?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會議指出,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
創業板是什么——科技、成長型企業孵化器
創業板是與主板市場不同的一類證券交易市場,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等需要進行融資和發展的企業,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
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于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
創業板是一個孵化科技型、成長型企業的搖籃,也是中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即將上市,有利于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與此同時,創業板交易新規也同步亮相。
看看都有哪些重要變化:
改革后,創業板上市門檻、退市制度、投資者適當性等規定均將在此輪注冊制改革中發生重大改變。
優化上市門檻 簡化退市流程
上市門檻優化:允許虧損企業上市
此前創業板上市財務門檻則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另外還需要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注冊制后創業板上市市值及財務指標重新擬定:
(1)最近兩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
(2)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
(3)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
優化后的上市門檻,已經能覆蓋一批未盈利的中小企業,這對于處于成長期,又急需資金的企業來說,是個利好。
允許符合條件的紅籌企業上市
在上市門檻改變的同時,改革后的創業板也允許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的紅籌企業(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的上市公司)申請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并在創業板上市。
具體要求為:營收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且尚未在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申請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并在創業板上市的,要滿足:
(1)預計市值不低于100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
(2)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5億元。
總的來說,創業板對紅籌企業的上市標準要求得很嚴格,某些程度上都符合了主板上市標準。但符合上述條件的紅籌企業,都可以在創業板上市。
豐富退市指標 簡化退市流程
注冊制下,創業板的退市制度也進一步得到完善。
深交所先是對退市指標進行了豐富:
交易類指標方面: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于5億元”指標,適度調整成交量和股東人數退市指標,充分發揮市場化退市功能。
財務類指標方面:將凈利潤連續虧損指標改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的復合指標,納入審計意見指標并全面交叉適用,退市觸發年限統一為兩年,及時淘汰既無盈利能力又缺乏收入的空殼公司,以實現精準從快出清。
規范類指標方面:新增“信息披露或者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未按期改正”指標,強化公司合規披露和規范運作意識。
退市流程上,未來創業板將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對交易類退市也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未及時披露定期報告或改正財務會計報告的退市觸發期限統一調整為四個月。
在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新規則中,最受市場關注的,莫過于兩大規則:
1
新股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
↓↓
旨在提高市場活躍度
2
所有股票漲跌幅變為20%
↓↓
給予市場充分定價空間
兩大規則的改變直接涉及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投資者需要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在創業板注冊制帶來市場規則改變的情況下,至少有三個方面需要投資者特別關注。
投資者“打新”需注意這三點
“打新”,就是用資金參與新股申購,如果中簽,就可以買到即將上市的股票。“打新”分為“打新”股票和“打新”基金。
雖然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投資環境變好了,投資環境也相對更加公平,但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還有三方面需注意:
“打新”需謹慎
新股申購有風險,投資者需謹慎“打新”。尤其是在行情低迷的情況下,投資者“打新”更需要慎重。
在新股上市實行審批制的情況下,新股發行市盈率基本上被管理層控制在了23倍以下,這就為新股上市后的炒作預留了一定的空間,這也導致了“新股不敗”的出現。所以,在審批制下,投資者“打新”基本上都是安全的,這就形成了投資者“逢新必打”的局面,不論是什么新股發行,投資者都會積極申購。
但這種“打新”的做法在注冊制下顯然是存在風險的。因為注冊制下的新股發行是一種市場化發行,新股發行市盈率是不受控制的,新股發行價格可以很高。因此,投資者再也不能“逢新必打”,而應該有選擇性“打新”。
“炒新”別盲目
投資者不能盲目地參與“炒新”。在審批制下,新股發行受23倍市盈率的限制,同時新股上市又有漲跌幅的限制,所以,投資者“炒新”也是相對安全的。一只新股上市,通常都會出現連續漲停的局面。這時的新股上市,投資者“買到就是賺到”,因此,市場“炒新”的熱情很高。
但注冊制放開了新股上市漲跌幅的限制,新股上市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如此一來,原來的“炒新”套路就行不通了。一方面新股本身就是高價發行,另一方面新股上市又沒有了漲跌停限制,因此,投資者在新股上市首日盲目追高的話,就有可能面臨短線套牢甚至中長線套牢的風險。
節奏要把握
此外,股票的漲跌幅由10%放寬到20%,意味著股票上漲與下跌的空間都作了相應的放大,股票上下震蕩的空間也就加大了。投資者操作的節奏把握得好,可以賺;節奏把握不好,也可能虧。而要避免與減少這種損失,投資者在買進股票時就一定要謹慎,買自己熟悉的股票,同時不要盲目追高。對于短期震蕩較大的股票,需要及時獲利出局,減少持股時間。
新階段 新機遇 新挑戰
經濟學家指出,經過十年的發展,創業板實施注冊制的條件已經成熟,現在正式實施注冊制,標志著創業板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是我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一環,有助于國內金融市場改革,進一步激發創業板的投融資活力,提升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例,更有效率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同時也會提供更好的環境,讓更多科技創新企業發展起來,為現階段無法盈利但是成長性良好、處于“風口”的高科技公司帶來機遇。
可以預計,在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未來產業所形成的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之中,將有更多的企業上市。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在為眾多中小企業提供上市激勵的同時,也會加劇企業的股價分化,使得強者恒強,弱者會隨著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而加劇企業的股價風險釋放,在此過程中培養投資者理性意識,促使中國股市逐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