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行理財產品涉足權益投資背景梳理
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要支持資本市場發揮更廣泛更積極的作用。其中提到要批設更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并允許境外機構進入市場;同時要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鼓勵新設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大證券投資。這意味著更多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銀行理財向權益資產拓展的窗口已經打開。
其實這是政策支持銀行理財參與權益市場更進一步的表示,也是我國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體現。早在2018年,銀保監會就下發了理財新規,規定商業銀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以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私募理財產品則可以直接投入股市。相關政策指引為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指明了可行的路徑,有利于銀行資管拓寬收益譜系,分散市場風險,也有利于我國權益市場客戶結構的改善。
雖然權益市場已向銀行理財放開,但投資權益市場門檻較高,需要強大的資產配置及投研能力,銀行傳統優勢在于固收方向,權益投資非銀行所擅長,故目前銀行理財參與權益市場的程度仍然相對偏弱。此次郭主席表示銀行理財要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其實是理財新規良好嘗試兩年后的水到渠成,也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居民儲蓄進一步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信號。
二、當前銀行理財投資權益市場的情況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資權益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020年6月22日,我國商業銀行存續17109只凈值型理財產品,其中資金投資了權益類資產的產品有166只,占比0.97%(注:這里資金投資的權益類資產類型包括股票、債權類、衍生品類、收益權和基金類資產)。從銀行類型來看,國有控股銀行發行67只,占比30.18%;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12只,占比5.41%;城市商業銀行發行87只,占比39.19%。
圖1:按機構類型分商業銀行發行權益類產品占比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整理
從資金投向來看,這166只涉足了權益類資產的產品,有150只的底層資產都配置了債券類資產和貨幣市場工具,占比90.36%;有6只產品主要投資權益類資產,占比3.61%;另外有10只產品沒有披露資金投向。
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涉足了權益市場但底層資產配置為債券類資產和貨幣市場工具的產品,凈值和收益率波動較小。這類產品在債券投資和貨幣市場工具打底保證絕對收益的基礎上,利用權益類資產提升產品收益空間,同時,固收類資產的加入也使得產品風險可控,凈值波動幅度較小,收益率一般在4%-8%之間。以工銀理財發行的“博股通利私銀尊享債轉股封閉凈值型理財產品(2019年第9期)”為例,該產品的資金投向為“債券類資產,貨幣市場工具,現金及銀行存款,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產品凈值走勢平穩,年化收益率穩步增加。
圖2:“工銀理財·博股通利私銀尊享”凈值及收益率情況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整理
而資產配置主要為權益類資產的產品凈值走勢波動幅度相對偏大,風險等級一般為高風險。以招銀理財的“公司滬深300指數增強60605號理財計劃”這只產品為例,該產品資金主要投向權益類資產,產品的凈值波動幅度較大,該產品風險等級為R5(高風險),主要面對的是期望能夠搏取較高收益,能夠承受較大凈值波動的私募理財客戶。
圖3:“招銀理財·公司滬深300指數增強60605號理財計劃”凈值走勢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整理
三、總結
銀行理財資金涉足權益類市場正處于初步嘗試階段。目前資金一般有兩種策略安排,一類是適合中風險及中高風險的客戶,以“固收+”進行資產配置,是純債理財產品的良好替代;另一類是適合高風險的客戶,與權益類基金類似,產品凈值波動幅度相對較大。未來,隨著銀行理財涉足權益類市場經驗的完善,將會有更多商業銀行或理財子公司通過發行權益類產品深度參與資本市場,成為建設資本市場的一股中堅力量,為支持資本市場發揮更廣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