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健康險業務發展十分迅速,消費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直接進行繳費投保,非常方便。但同時,也有消費者產生疑慮。購買保險時常常需要開通自動續費,定期扣除所需繳納的保費。開通自動續費有風險嗎?自動付費會少扣、多扣、亂扣費嗎?如果選擇不開通對購買的保險有影響嗎?

目前,大部分人買保險的時候都會選擇分期付款。尤其互聯網保險出現之后,消費者既可以按照年度繳費,也可以按照月度繳費,付費方式非常靈活。由于分期繳費次數較多,很容易出現忘繳少繳的現象,所以保險公司一般會建議消費者選擇開通自動續費。
記者從保險專業人士處了解,是否選擇自動續費決定權在消費者,自動續費主要是為了防止斷繳,因為一旦斷繳,很有可能導致保單失效,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
具體來看,對于短期型保險而言,如果沒有選擇自動續費又忘記繳費,很有可能導致出險而無法得到賠付,再次重新投保還需重新審核健康情況,重新計算等待期。如果是老年人斷繳,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麻煩。因為:第一、再次投保,健康情況很可能不符合健康告知。第二、年齡也可能不符合投保要求。以百萬醫療產品為例,投保上限是65周歲,如果在65周歲后發生斷繳,就無法重新購買。
對于長期保險斷繳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后果。因為繳費周期相對較長,保險公司對長期保險的斷繳續費相對寬容,一般會有60天的寬限期,如果忘記續交保費,在60天以內繳納,保險合同依然有效。但斷繳超過60天,保單就將進入中止期,中止期內出險保險公司將不予賠付。
一般而言,中止期最長可達2年,期間進行保費補繳,保險公司也會重新進行健康方面的審核,如果超過2年中止期后仍未繳保費,只能退保,而退保將面臨的是經濟方面和健康保障方面的雙重損失。退保返還的并不是繳納的所有保費,而是保單的現金價值,即保險公司按照規定扣除相關費用后,退還給被保險人的金額,這部分金額往往低于已繳的保費金額,對于消費者而言損失將會非常大。
自動扣費會多扣錢嗎?根據銀保監會相關條款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在劃扣首期保費24小時內,或未劃扣首期保費的在承保24小時內,以保險公司名義,通過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提示投保人,提示內容應當至少包括保險公司名稱、保險產品名稱、保險期間、猶豫期起止時間、期繳保費及頻次、保險公司統一客服電話。
可以說,每一筆保費的劃撥都是有根據可追溯的,如果發現金額不對,可以立刻通過賬單流水查證,聯系保險公司的客服人員進行處理。但這里要提醒消費者,要選擇正規的保險公司或互聯網保險經紀平臺進行投保。
綜上所述,購買保險時開通自動續費,每到繳費期限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扣費,延續保障,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消費者出現已購保險卻保障“裸奔”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