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并不是簡單的選擇產品,購買,坐等收入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對消費習慣,職業規劃等都進行的管理,最關鍵的,還是要有理財思維。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理財前需要培養的四個思維方式。
先儲蓄后消費
現在很多小伙伴都說自己是月光族,本來每個月發了工資以后,都告訴自己要少花點少花點,這樣就能攢一些錢了,但每次都是花著花著就都花光了,根本攢不下。
這其實是先消費再儲蓄的一個錯誤思維方式,覺得收入減去支出,剩下多少就儲蓄多少。
正確的應該是倒過來,先儲蓄再消費。每個月發了工資以后,先強迫自己儲蓄下一部分,剩下的再去花,哪怕是全部花光了,也能攢下一點錢。
比如你現在每個月工資是一千塊錢,發了工資后,先強迫自己存下100塊,剩下的900塊,哪怕是都花光了,每月100,一年也能有1000多塊錢,總比自己一年下來一分錢也攢不下強吧。
想怎么掙回來
現在都是無現金,手機支付了,大部分人對錢的概念越來越少了,覺得就完全是一個數字,花錢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心疼的感覺了,這樣只會越花越多。
所以,當下次想去買一個東西時,先來想一想,買這個東西,靠自己現有的工資收入,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把這個錢掙回來。
現在想買一個手機,手機是5000塊錢,但現在自己每個月只能掙1000塊錢,那先來換算一下,買這個手機需要自己不吃不喝的工作五個月才能買到。這樣對待錢就有了一個時間上的概念了。
除了這個,再來想想自己有沒有什么辦法不靠工資收入,靠別的辦法把這5000塊錢掙回來?擴展一下自己的思維,由被動變為主動。
不切實際的想法
之前在給大家分享理財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直接問,我要一年內成為百萬富翁,怎么理財?我不想工作,就像靠理財活,怎么理財?我有1萬塊錢,一年內怎么把它變成10萬塊?
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的,理財并不能讓你一夜暴富,而是需要踏踏實實,按攢錢,生錢,護錢三個步驟來管理的過程。
增加自己的收入,減少支出,擴大本金,合理配置,提高收益,最終才能實現自己想要的一個東西或者一個生活方式,不能脫離現實,只是幻想。
明確理財目標
一問你的理財目標是什么?很多人都會說要很多錢。具體是多少?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只知道越多越好。
這樣一個理財的一個過程,根本沒有方向,沒有目標,這樣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到底該選擇哪一類?該如何配置?是買高風險的還是低風險的,各占的比例應該是多少?這些都無法得知。
還有是理財應該與你的生活規劃相結合,一年內想要一個什么具體東西,三年后有想要一個什么,十年后想要一個怎樣的生活狀態,這些都是需要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