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銀行發行的都是預期收益型的理財產品,不管保本還是不保本,投資者基本都能如期拿到本金和預期的收益。面向普通大眾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基本沒遇到過虧損的情況。
但是近年來銀行理財市場“打破剛性兌付”的聲音越來越大,所謂打破剛性兌付,就是要投資者自負盈虧,銀行把投資者的錢拿去投資,賺得多了,投資者能獲取更高的收益,賺得少了,投資者的收益也會很少,甚至有可能會虧損。
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意味著銀行理財要正式打破剛性兌付,以后銀行理財不能再保本了,截止到2020年底之前,所有的保本理財都要退出。那么,銀行理財不能保本了,真的會虧損嗎?如果虧損了,本金最多虧多少?
不同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安全性差別較大
銀行理財分為5個風險等級,PR1級到PR5級,等級越高、風險越大。風險等級的劃分,是由銀行理財的資金投向決定的。
過去保本型理財都是PR1級,以后保本理財退出,PR1級將都是活期理財產品。活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一些安全性和流動性都比較高的產品,比如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這些資產非常安全,基本不存在虧損的可能,所以購買PR1級理財產品是非常安全的,跟貨幣基金差不多。
PR2級理財產品的債券配置比例很高,超過50%,除了國債、政府債之外,還會配置一些企業債,風險會略高一些。如果踩雷,投資的債券違約了,就會造成一定損失。但是銀行的債券配置是很分散的,不會因某一個債券踩雷就會對產品造成很大影響。整體來看,PR2級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風險也很低。
現在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允許直接投資股票,所以現在市場上有很多PR3級的理財產品會配置股票、股票基金或金融衍生品,配置比例大多在10%或20%以內,少數在30%以內。

不過大家不要看到銀行理財投資股票就害怕了,認為銀行理財跟股票的風險一樣高。實際上,目前理財產品配置股票的比例偏低,而且并非配置某一只股票,也會分散配置多只股票。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一只銀行理財產品有20%的資金投資了股票,結果股市下跌導致股票虧損了10%,但有80%的資金投資了相對安全的債券、非標準化債權等資產,收益率為6%。整體上,這只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為2.8%。
大家可以看到,盡管股票虧損比較多,但是由于配置的比例不算太高,所以銀行理財仍然是賺錢的,只不過收益率偏低而已。即使PR3級理財產品虧損,本金虧損的幅度也會很低,會控制在5%或10%以內。
不過PR4和PR5級理財產品風險就要比PR3級產品大很多,投資風格會比較基金,虧損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本金虧損10%、20%以上都是很有可能的。
理性對待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
從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可以看出,不同產品的投資風格差別非常大,綜合來看,PR1和PR2級理財產品安全性較高,虧損的概率很低;PR3級風險稍微高一點,虧損的概率也不大,但收益率波動會大一些;PR4和PR5級風險要高很多,適合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者。
不過目前銀行理財市場上,PR3級及以下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占比超過95%,PR4和PR5級產品一般只面向銀行的高凈值客戶或私銀客戶銷售,普通投資者買不到,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擔心。
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率是對等的,雖然購買PR1和PR2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比較安全,但收益率也要低一些。
比如一款PR2級產品預期收益率是3.8%,PR3級產品預期收益率是4.5%,兩只產品該怎么選?這就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了,如果你愿意追求高收益,并承擔相應的風險,可以選擇收益率更高的理財產品;如果承受不了本金損失,那還是購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歡迎關注度小滿金融~也歡迎大家在文章下留言評論,聊聊你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是多少,有虧損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