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微報告》是硅谷洞察與旗下產教融合平臺智谷星圖聯合出品的產業報告型專欄,每期對產業內不同企業進行深度探訪,并結合實際案例和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力求與社會各界分享關于產業發展的最前沿洞察。“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搭建了金融業和實體經濟有機結合的新模式,催生了涉及多方主體參與、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的供應鏈金融模式。而區塊鏈因技術特性與供應鏈金融具有天然的適配性,“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也被認為是當前區塊鏈應用中最具潛力的場景之一。
那么,供應鏈金融究竟模式如何,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哪些行業痛點問題,目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實際應用與特點如何?本期智谷微報告將結合行業應用實例為您剖析。
什么是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是指在產業的供應鏈基礎上,金融機構圍繞核心企業或平臺的上下游企業、資金、物流等信息的記錄并整合后,在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情況下提供金融服務。它與傳統信貸業務最大的差別在于,可以利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信能力,來緩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中小型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將單一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

目前,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支持型企業以及核心企業,并根據不同主體的融資需求,主要產生了應收帳款、保稅倉、庫存質押三種模式。
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已經從摸索階段轉入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達到14.42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27.01萬億元,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015-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供應鏈金融為什么需要區塊鏈?
雖然供應鏈金融創建了鏈接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的新模式,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幾大核心問題。
一是信息傳遞的可信度不足。供應鏈平臺上的各個參與方的信息系統并不一致,系統也不互通 ,導致全鏈條的信息難以貫通。二是核心企業的信用傳遞層級不足。很多情況下銀行只愿意對核心企業上下游的一級供應商提供融資,導致了有巨大融資需求的二級、三級企業的融不到資。三是鏈條上參與方的信息化程度不足。在供應鏈金融執行的過程存在著大量的中間人,造成交易風險大、成本高且效率低。
而針對供應鏈金融中這些核心痛點問題,區塊鏈技術因其具有不可篡改、鏈上數據可溯源的特性,與供應鏈金融業務場景有天然的適配性。
首先,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風險問題。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記錄了參與主體的日常工作、賬務往來、合同關系等行為數據,保證數據真實且不可隨意篡改。其次,區塊鏈可以有效降低市場風險。而智能合約可以對質押物的現有價值進行判定,用平倉或者從抵押方自動收取差額補充抵押的方式來控制貿易風險。

圖 傳統與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區別,硅谷洞察制表
通過搭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聯盟,將核心企業、金融中介機構、資金方、保理機構、支持性企業等囊括進入平臺之中,并逐步實現數據上鏈、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交易、融資需求的匹配等業務。

圖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概覽,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實例
為了更好的探究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應用現狀與特點,我們此次調研訪談了國內外多家處于行業一線的企業,選取了當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具有代表性的實際應用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Findora供應鏈金融系統服務平臺
Findora是一家位于硅谷的先進區塊鏈技術公司,由斯坦福大學世界著名的密碼學家創立。Findora的核心業務是通過加密,區塊鏈和有效的身份驗證數據結構方面的突破來實現隱私加密和可審計的應用程序。
針對供應鏈金融存在問題,Findora與全球領先的某制造業集團合作,開發了一個多方、多角色參與的供應鏈融資和管理以及商業票據通證化市場平臺。在斯坦福應用密碼學實驗室的研究支持下,平臺采用尖端零知識證明技術、隱私多方計算技術和高性能分布式系統工程,連通供應鏈中的各方企業和金融機構。
1.平臺應用簡介:
該平臺通過將票據電子化,利用區塊鏈技術自動化發票的識別、核查、管理,實現可溯源查詢,金融機構與核心企業之間可以通過區塊鏈多方簽名、不可篡改的特性實現債權的轉讓與流動。通過區塊鏈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實現資金方對于企業的還款能力、交易真實性的審查,形成一個透明互信,實時共享的交易網絡。
對于供應商以及核心企業,平臺的意義在于能實現多級信用的穿透,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平臺分布式網絡能提供共享的業務記錄,通過保證鏈上企業票據的有效核查與企業交易信息的真實性,解決各方互信問題,輔助信用評估,優化資金配置。

Findora供應鏈金融平臺模式簡介
2.平臺模式及亮點:
多方多角色參與、管理模式。平臺支持龍頭企業對一級供應商的應付款(AP)可通證化(生成保密通證)并可拆分,在供應鏈內層層轉讓成為支付工具;同時也支持具有隱私保護的合同鏈溯源以支持企業間點對點交易和債權貼現。
全球領先的隱私技術。利用基于零知識的分類帳本進行審查與監控,利用保密支付、保密多元支付、保密資產轉移、隱私保護多方計算等功能保護企業的商業隱私不泄露公開。可消除服務器端欺詐和數據泄露風險,同時提供合規證明。借助選擇性披露憑證,用戶可以選擇性披露信息,而無需披露所有信息。用戶可以使用密碼證明來驗證有關其憑證,而無需透露實際信息。
采用零知識技術提供監管科技。當一個交易還不能確定具有欺詐性但是可疑時,自動報警系統將觸發欺詐預警,并立即通知監管機構,監管機構能夠直接通知相關方(例如控制資金的存管銀行),防止應付款欺詐、信用透支、一票多抵等違規行為。
高效率及高性能。將零知識證明技術應用于數據/資產交易中,通過防彈證明和高性能不可置信zk-SNARKs提高交易證過處理速度,允許每秒進行高達23000的交易處理。

Findora的平臺模式
案例二:RootAnt建筑工程行業生態供應鏈金融平臺
建筑工程行業傳統的融資模式為建筑企業通過集團公司擔保、不動產抵押等方式向銀行直接進行融資。但該模式一般僅限于大型企業,對于輕資產的中小建筑公司,因無法提供銀行認可的擔保方式,造成大量中小建筑企業無法直接從銀行獲得授信,不得不尋求民間借貸,融資門檻高、成本高。
RootAnt是以新加坡為總部,在中國、日本、東南亞運營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曾入選 “Singapore Fintech Map 2018”,致力于以Digital corporate banking as a Service的創新模式,賦能與連接金融與產業端,打造具有可持續性的供應鏈生態。
1.方案應用簡介:RootAnt與金融機構共同發起了基于區塊鏈與物聯網技術的建筑工程行業生態供應鏈金融平臺,聯合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為建筑行業的中小企業提供電子保函、“投標貸”、“極速回款”等場景化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
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技術,創新私有鏈+聯盟鏈的架構,實現供應鏈生態內、生態間的數據共享以及交叉驗證。利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特點,防止數據丟失、篡改及被偽造,解決欺詐問題、實現信用傳遞和穿透。進而幫助金融機構擁有更好的增信措施、風險緩釋機制,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貸款效率,為建筑工程行業的中小企業帶來更低的融資成本、普惠的金融服務門檻、更快的業務流程。

RootAnt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模式
方案模式及亮點:
1)電子保函 eBG
在建筑工程領域,保函被廣泛使用于行業中的各個環節,如投標保證保函、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支付保函等,而過去保函都是紙質為主,流通審查不便,近年來國家便在大力推廣“電子保函”。電子保函具有防偽、防篡改的特性,與紙質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可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增強保函的驗真、存檔,可實現對招標項目更好的管理和監督,降低投標企業的成本與時間。
平臺通過與金融機構直連互通,為銀行出具電子保涵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撐,實現在線申請、在線辦理、在線出保函等全流程業務服務,增強投標過程中的行為記錄,可作為企業征信數據的來源。
2) 投標貸 Bid bond financing
投標貸,即投標保證金貸款。投標保證金是指在招投標中,投標人隨投標文件一同遞交給招標人的一定形式、一定金額的投標責任擔保,用于參與招投標機構的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招投標、產權交易招投標、機電招投標等。過去,很多中小企業由于資信問題,只能從民間借貸渠道獲得短期貸款,融資成本高昂。

RootAnt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投標貸模式
平臺通過鏈接招投標企業、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生態參與者利用Open API的方式實現數據互通互聯,實現全線上投標貸金融服務。中小投標企業向保險公司投保(保證保險)后,在擔保公司的增信下,可低門檻、低成本地獲得投標保證金貸款。
3) 極速回款Multi-tier reverse factoring
極速回款指在融資企業的還款來源確定的情況下,基于RootAnt 創新的DPO – Digtial payment obligation,金融機構可為融資企業快速實現應收賬款反向保理,即極速回款。DPO在區塊鏈技術支持下,具有可拆分、轉讓的特性,從而可實現全供應鏈多級供應商在任何時間點通過平臺極速回款。

RootAnt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極速回款模式
”硅谷洞察、智谷星圖將與德勤聯合發布《2020區塊鏈金融產業報告》,歡迎眾多有區塊鏈金融產業落地案例的企業聯系硅谷洞察,與我們分享最一線的實踐案例,一同完善本次報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