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龔小姐看了一篇理財專家的文章。文章里有一句話,讓龔小姐很難理解。龔小姐作為985高校畢生業,雖然薪水收入較高,但對于投資理財卻是很陌生的,屬于“菜鳥”級別。
龔小姐的錢都存在銀行里。她自己也知道,錢都存在銀行里,肯定是不對的,但卻不知道如何打理。所以,最近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工作較清閑的時候,惡補投資理財知識。
那篇文章里說:“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這句話讓龔小姐理解不來。所以,她很想搞清楚這句話所隱藏的道理。
“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它說出了普通家庭理財的困惑:存款受通貨膨脹影響而貶值的困擾,房子作為家庭資產配置過于單一的擔憂。
01
“存錢不安全”是因為通貨膨脹長期存在
通貨膨脹是普遍存在的,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許多國家的通脹率一般保持在2%至3%是正常的。2019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2018年上漲2.9%。
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就是物價。近10年來的物價(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大家都是深有體會的。僅從10年前的房價和現在的房價對比看來,也就大概能知曉通貨膨脹有多高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銀行存款的收益率不能超過通貨膨脹率,存款的就貶值了。也就是說,存款的實際購買力在下降。
例如,2年前100元錢可以購買5斤豬肉。但現在,100元錢只能購買2.5斤豬肉。這就是貨幣的貶值,也就是購買力的下降。
目前,銀行存款的利率不是很高,從銀行掛牌的存款利率來看,許多存款產品年收益率不能超過2.90%。如果不是大額存單和創新型的智能存款,很少有銀行存款的利率能超過4%。
4類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均值
但目前創新型存款已經被監管部門叫停了,因此,存款利率最高的只能是大額存單。但大額存單的起存點是20萬元,許多人的資金還達不到起存金額。
因此,如果只將家庭的資金全部或大部分都存在銀行里,表面上看是“安全”了(目前,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存款都是安全的;在地方性小銀行和民營銀行,只在存款本息不超過50萬元也是安全的)。但從存款的本質(即購買力)來看,卻是不安全的,因為盡管錢的數量不會減少,在“數量”上是安全的,但在“質量”上卻是不安全的。
五大國有銀行掛牌存款利率表
02
“買房也不是唯一”是指資產配置的問題
在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有一些人有三四套房子,但在沒有收入的3個月里,卻窮的沒錢吃飯。也就是說,窮的只剩下房子了。這種情況,就證明了“買房不是唯一”的現實。
將家庭資產都以房產的形式存放,不符合家庭資產配置的要求。家庭資產都以房產的形式存款,其實“風險”是較大的。
這種風險主要來自2個方面:一是房價可能會下降,導致家庭資產大幅縮水;二是當家庭發生突變,急用錢時,房子不容易變現,應急不了。
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大力倡導“房住不炒”的基調下,一些地方的高房價要受到調控。不僅普通民眾要求房價下降,馬云、王健林、曹德旺、董明珠等商業大腕也直呼房價太高,發聲助力房價調控。此時,家庭資產如果都以房產的形式存在,其實是很危險的。
關于這一點,目前許多文章都說的很充分了,我也就不再贅述。
03
正確的做法是合理配置家庭資產
家庭資產是要以一定的規則進行配置的,也就是說,家庭資產要以各種形態以及一定的比例存放。對于高凈值人群來說,家庭資產的內容及配置的比例,可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是通過大量的富人實踐,得出的一種最佳的家庭資產配置方法,有效且實用。配置的資產形態和占比如下:
1. 要花的錢(占比10%):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備用金;備用金不單單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可以是支取實時到賬的貨幣基金(例如,某某寶;基金公司的“活期樂”等產品),也可以是隨進隨出的凈值型理財產品。
2. 保命的錢(占比20%):保險型保險,其中以人身意外險和重疾險為主。
3.生錢的錢(占比30%):股票、基金、房產、理財型保險;這部分資產主要是去搏擊較高的收益,當然也承擔較大的風險。
4.保本保值的錢(占比40%):存款、債券、分紅保險等。這部分資產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針”,不追求高收益,但求大部分的家庭資產在安全保值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