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基金的時候,除了業績收益,基金規模也是我們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認為,規模大的基金肯定不會差,而且基金規模過小還有清盤的風險,所以選擇基金的時候,規模越大的就是越好的,這樣想對嗎?
其實,基金規模并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對于基金規模到底要多大最合適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結合基金的具體類型來看。
1、首先,規模過小的基金不要選
很多人都知道,規模小的基金面臨清盤風險。比如有些基金規模不到一千萬,這樣的基金清盤風險比較大。雖然基金清盤后,基金的資產會全部變現分給持有人,但是同時也浪費了投資者的機會成本。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買入可能會遭遇清盤的基金。
另一方面,在基金運作當中,規模太小對基金的業績也會有一定負面影響,比如固定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律師費等,分攤到規模過小的基金上,單位份額的成本就越高。而對于規模較大的基金來說,這些成本就能稀釋掉,受到的影響很小。
另外,規模過小的基金可投資的范圍也受到限制。比如,打新股是有持股市值門檻的,只有具有一定市值的基金才能有打新股的資格,如果基金規模不夠大,可能獲配的數量也不夠。并且,規模過小的基金需要預留更多比例的現金來應對日常贖回,也可能會對實際操作造成一定影響。
2、那么,基金規模就是越大越好嗎?
并不一定!基金規模到底多大才好,要根據不同基金的類型來看。
對于主動偏股型基金來說,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因為規模過大,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也在加大。
第一點是規模越大,需要配置更多的股票。因為公募基金有“雙十規則”,隨著規模越大,考慮到股票的流動性,基金經理就需要把資金分配到更多的股票里。但是A股市場優質的股票是有限的,基金經理跟蹤調研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配置更多的股票,可能會使得基金經理難以集中精力跟蹤每只股票。
第二點是不利于基金經理調倉,影響操作的靈活性。在行情低迷時期,市場成交量少,如果手握資金太大,調倉的時間就會更久,調倉成本也會上升,對持倉股票的沖擊也要更大。
第三點是會影響打新收益。有些基金會參與打新來增厚收益,但是打新基金所獲配的新股配額是有上限的,因此如果基金規模太大,打新收益會被分攤,資金的利用率也會降低。
而對于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來說,規模越大越好。因為指數基金不進行主動操作,規模越大,申購贖回對凈值的沖擊就越小。如果在挑選指數基金時候,比較完費率、跟蹤誤差等指標都差不多,那么就挑選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就可以了。
對于債券基金來說,規模對業績的影響就不大了。因為相對于偏股型基金來說,債券基金經理管理的容量要大得多,有些規模大的債券基金還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因此,對于選擇債券來說,規模多大并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