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估值,如果是相對基金凈值的“盤中估值”,大家總會有類似疑問,為什么盤中漲的好好的基金估值,到了晚上凈值一更新反而跌了。在支付寶的討論區轉一圈,發現類似疑問的投資者不在少數。

這要從基金凈值講起。
一、基金凈值
基金凈值是指基金所擁有的全部資產的凈資產價值,就是某一時點上資產總市值扣除負債后的余額。
我們通常直接用“基金凈值”代指“基金單位凈值”,基金單位凈值是當前的基金總凈資產除以基金總份額。
T日基金單位凈值=(T日基金總資產–T日基金總負債)/T日發行在外的基金份額總數
比如,某基金的總資產是20億元,總負債是5億元,發行在外的基金份數是10億份,那么該基金的基金份額凈值為:(20-5)/10=1.5(元)
在基金剛成立時,凈值都是1元,然后在后續運作過程的每個交易日是波動的。基金凈值一般要到股市收盤后由基金公司計算并經托管銀行進行核算校對,快的話一般晚上8點左右公布。
對于投資者來說,基金凈值相當于每一份基金值多少錢,是交易的基礎,是基金申購和贖回的計算依據,同時基金賺錢還是虧錢也是通過基金凈值來判斷。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申購時間的問題。15點以前申購,按照當天公布的凈值為準。如果是15點以后申購,就按照次日的凈值為準。
比如,今天(7月1日)指數上漲,如果是在今天15點前買入,那是以今天漲之后的凈值給你確認,今天的漲跟你并沒有關系,如果明天是跌的話,可以理解成是追高了。如果是在今天15點前賣出,同樣是以今天漲之后的凈值給你確認,就可以吃到今天上漲的收益了
二、盤中估值是什么?
因為基金凈值是在每個交易日結束后才會出來,為了能夠更好的指導投資者在當天進行買賣決策,三方平臺推出了基金凈值的“盤中估值”。

這個估值是在每個交易日的9:30-15:00間實時更新。但正如截圖方框里提示的:這個估值“僅供參考”,基金的實際漲跌,以基金公司每天晚上公布的凈值為準。
為什么要以基金公司公布的凈值為準?難道盤中估值不是基金公司提供的嗎?
還真不是。
這個“凈值估算”,是各個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自己做的。
同樣是今天,同一只華安科技動力混合基金,同一個基金代碼040025,但是不同平臺估算出的當天漲跌都不一樣,有沒有很刺激。
螞蟻財富說,這只基金7月1日估計漲2.4%
天天基金說,我覺得這只基金7月1日應該是漲了2.69%
別看只差了0.29%,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真相就是,每天的凈值只有一個,就是每天收盤后基金公司公布的那一個,也就是上面第一部分啰嗦半天的。
到這里,像部分投資者提到的“偷吃”的真相也浮出水面,估值只是第三方平臺提供的附加功能,和基金公司公布的凈值不符,那是第三方平臺的問題,一旦碰到估值和凈值不一致,反過來因為這個指責基金公司偷吃,基金公司是冤枉的。
三、盤中估值是怎么算的?
如果盤中估值的時候能知道基金的實時倉位,那計算對于三方平臺來說并不是難事,實際上,基金經理的具體投資策略大家不得而知,實時倉位就更不可能知道。
但有個叫報表披露的東西,要求基金公司要披露上一季度的投資情況,十大重倉股、五大重倉債、基金整體倉位等。
這些平臺(天天基金、螞蟻財富)的實時盤中估值就是按照這些公開披露的基金持倉和當天滬深股市的漲跌幅度估算出來的,每個平臺的評估方式會有所區別,因此每個平臺的實時估值也有一些差別,最后還是要以基金公司公布的基金凈值為準。
四、為什么盤中估值會有偏離

根據上圖會發現,就沒有估算數據和公布數據完全一致的情況。
知道盤中估值是怎么算的之后,就能很容易理解這個估值不可能是準的。
因為報表披露的往往都是過去的投資結果,即便是季報、半年報和年報也都只是披露了十大重倉股和十大重倉債券,并不能完全披露其具體詳細倉位,這一點就注定估值是不可能100%準確的。
基金操作是實時的,可能基金經理已經調倉了,而且基金每日的申購贖回量也會影響凈值波動,同時除了十大重倉股以外的持倉也會影響凈值變化,這些都屬于非公開信息。
繼續以華安科技動力混合(040025)為例

這個持倉還是2019年3月31日披露的,現在都已經7月1日,這只基金是否還持有這些股票,或者同樣的股票是否還持有同樣的份額,除了基金公司,是沒有人知道的。
所以定期報告剛出來時,估值或許稍微準確,越到后期,兩者的差距一般會越大,畢竟基金經理在兩三個月的時間里不調倉是不現實的。如果基金經理調倉換股或者加倉減倉了,各個平臺根據舊的季報年報公布的持倉估算出來的基金波動就會出現明顯的誤差,甚至會出現估值出來是漲的,但是基金公司公布的當日凈值卻是跌的。
為了減少這種估算上的誤差,可能有些平臺會采用一定的算法來修正它,好使它盡量和基金公司公布的凈值吻合,但算法只是算法,再怎么努力接近,也會時而出現不符的情況。畢竟基金經理是活的。
當然,對于指數基金來說,因為倉位是完全透明的,所以盤中估值是容易計算的,而且貼合度要高很多。如果是指數基金,三方平臺還拿著季報年報公布的重倉股票來進行計算的話就有點笑話了。但是指數基金完全不需要用盤中基金估值,直接看指數或者對應ETF之類就能看出漲跌。
四、那盤中估值一點用都沒有嗎?
首先,可以肯定都是,盤中估值不可盡信。這些估值可作為購買的參考信息,但并不可盡信,完全據此進行操作也并不可取,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估值和凈值是存在差異的。所以,我們不能完全以盤中估值來判斷買點和賣點。
對于差異,也不一定是壞事,也可以換一種角度,根據估值與凈值的差異情況來分析基金經理的持倉變化。
如果盤中估值與實際凈值差異不大,且能一直持續,則可以判斷這個基金倉位沒有變化,則可以根據盤中估值確立買點,比如工作日下午15點前,若盤中估值大跌,而你對該基金總體趨勢仍看好,那可以正好抓住這個買點。反之,若市場大漲,也可以用這個方法確定賣出時機。
如果盤中估值與實際凈值差異較大,說明該基金倉位大概率是變了。比如注意到某只基金上個季度公布的持倉重倉了白酒股,但近期白酒股大漲時,基金凈值卻變化不大,那么很可能該基金已經減倉了。所以,盤中估值漲幅大于基金公布的凈值漲幅,那說明基金有可能在減倉;盤中估值漲幅小于基金公布的凈值漲幅,則表明基金在加倉。
對于倉位的變化,如果你認可這個風口,而基金卻在減倉,可以考慮賣出基金。同理,如果你覺得風險過高,而基金卻在加倉,就可以考慮賣出基金。
五、總結
1、估值不同于基金凈值,基金凈值是由基金公司發布的,每個交易日這個值是唯一的;估值則是各個三方平臺提供的附加功能,不同平臺采取的算法不一樣,導致估值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出現估值跟凈值不一樣的情況,不要上來就懷疑基金經理偷吃了。
2、由于無法實時知道基金的持倉情況,估值時只能拿定期報告的倉位信息作為依據,所以距離定期報告發布的時間越短,估值跟凈值之間的差異就越小;
3、指數基金因為是全透明的操作方式,通過指數的漲跌幅即可用來參考,無需參考平臺的估值。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