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7日,人民銀行起草了《關于規(guī)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在投資范圍、久期管理、流動性和風險控制等方面提出 具體要求,基本上是參照貨幣基金進行管理的。
投資者購買活期理財產品,通常考慮安全性、收益率、流動性這三方面因素,各類活期產品的安全性差別不大,本金虧損概率都極低,所以考核點就主要體現在收益率和流動性這兩方面。
在收益率方面,一是看收益率高低,這方面很直觀;二是看收益率浮動大小,有些活期產品收益浮動很大,這種情況下單日收益沒有太大參考意義,最好比較中長期收益率;三是看收益規(guī)則,大部分活期產品每日收益率是固定的,少部分產品則是靠檔計息。
在流動性方面,主要看資金提現多久能到賬,其次要看能到賬多少錢。
如果現金管理類產品新規(guī)開始實施,則和貨幣基金會非常雷同。
過去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投資范圍更廣、久期更長,所以收益率要比貨幣基金高很多。但是根據征求意見稿,今后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yè)存單期限要在1年期以內,債券剩余期限要在397天以內,不得投資信用等級在AA+以下的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過120天,平均剩余存續(xù)期限不得超過240天。
這些投資要求都會導致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下降,直至降到與貨幣基金同一水平,屆時現金管理類產品會失去收益優(yōu)勢。
目前現金管理類產品分為T+0理財和T+1理財,近兩年T+0理財發(fā)行量有上升趨勢,流動性要更強,工作日交易時段購買,當日確定份額并開始計息,工作日交易時段贖回,資金實時到賬。T+1理財的流動性就要弱一些,計息時間和贖回資金到賬時間都要晚一天。
但是根據征求意見稿,單個投資者在單個銷售渠道持有的單只產品單個自然日的贖回金額設定不高于1萬元。該贖回規(guī)則與貨幣基金相同,新規(guī)實施后,T+0理財的流動性會大幅減弱。
理財子公司發(fā)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購買起點大多是1元,首次購買可直接在網上做風險評估,有望通過互聯網渠道代銷,今后和貨幣基金將會非常類似;但傳統(tǒng)銀行發(fā)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門檻最低是1萬元,且首次購買需要到銀行線下網點做風險評估,對投資者來說相當于多了兩層障礙。所以,現金管理類產品新規(guī)對很多不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來說沖擊比較大。
當前對銀行和理財子公司來說,可以先跑馬圈地,繼續(xù)發(fā)行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來吸引客戶。即使今后現金管理類產品與貨幣基金雷同,在不出現明顯短板的情況下,客戶不會輕易流失。
- 1 -
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下降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曾在去年11月13日監(jiān)測了18家銀行的45只T+0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27%,比同期貨基寶寶收益率高了89BP;3月4日,這些T+0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3.2%,比11月下降了7BP,比上周貨基寶寶收益率高了79BP。可見過去幾個月銀行T+0理財收益降幅要略大于貨幣基金,在流動性寬松背景下,接下來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將會繼續(xù)走低。
目前已經有9家理財子公司發(fā)行了理財產品,共有3家理財子公司發(fā)行了現金管理類產品,工銀理財、招銀理財分別發(fā)行1只,建信理財發(fā)行3只。
這5只現金管理類產品有2只是T+0理財、3只是T+1理財,3月4日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36%,要高于以上18家銀行的T+0理財平均收益率。
工銀理財的現金管理類產品門檻較高,1萬元起購,建信理財3只產品門檻均為1元,招銀理財產品門檻為1分。
- 2 -
5類活期產品對比
目前活期產品主要包括貨幣基金、銀行理財、養(yǎng)老保障管理類產品、短債基金、互聯網存款這幾類,這些產品在交易規(guī)則、收益率、購買門檻、銷售渠道等方面存在差異,具體如下:

1.買入和贖回的交易規(guī)則
互聯網存款是365天隨存隨取、當日起息,資金贖回實時到賬,流動性最強;銀行T+0理財的流動性排在第二位,交易時段買入當日起息、贖回資金實時到賬;貨幣基金流動性排在第三位,雖然是T+1交易機制,但是允許每天快速贖回1萬元;養(yǎng)老保障管理類產品排在第四位,標準的T+1交易機制;短債基金流動性最差,買入均是T+1日起息,資金贖回有的是T+1日到賬、有的是T+2日到賬。
2.收益率
短債基金整體收益較高,但是收益率浮動也比較大,不同產品之間的收益差距也很大;互聯網存款利率也很高,不過受監(jiān)管約束,現在活期的互聯網存款已經很少了,不容易買到,今后有退出的可能;銀行活期理財和活期養(yǎng)老保障管理產品的收益率差別不大,不過少部分養(yǎng)老保障管理產品的收益率比較高;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在各類活期產品中是最低的,目前平均收益率只有2.4%左右。
3.購買起點
除了傳統(tǒng)銀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門檻是1萬元,其它活期產品的門檻普遍都比較低。貨幣基金大多1元起購;短債基金1元或10元起購;互聯網存款50元起購;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1元起購;養(yǎng)老保障管理產品1000元起購。
傳統(tǒng)銀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不僅門檻高,而且首次購買還需要到銀行網點做風險評估問卷,理財子公司的活期產品大多1元起購,而且首次購買可直接在網上做風險評估問卷。相對傳統(tǒng)銀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理財子公司產品的優(yōu)勢很明顯。
4.銷售渠道
貨幣基金的銷售渠道最廣,銀行、基金公司、基金代銷平臺、互聯網平臺都可以買到;銀行理財的銷售渠道最窄,目前僅能通過銀行渠道購買,不過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今后有望通過其它渠道代銷;養(yǎng)老保障管理產品、短債基金、互聯網存款大多都是通過互聯網理財平臺銷售。
綜上來看,在活期產品的各種特征中,投資者往往最在乎產品的收益率,所以今后銀行理財收益率降至與貨幣基金同一水平之后,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將會大幅減弱,養(yǎng)老保障管理產品和短債基金的收益優(yōu)勢就會凸顯出來。雖然互聯網存款的收益率比較高,但受監(jiān)管影響今后不會大量發(fā)行。
本文源自融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