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聯合清收機制。進一步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清收處置渠道,摸排個人有效財產線索,通過發律師催收函、以訴促談等方式向借款人施加足夠壓力,展現對違約客戶實現風控手段的積極姿態,提高客戶違約成本,降低客戶違約動機,提升銀行資產質量管理工作的強度與硬度。尋求公安部門、稅務部門、不動產登記部門、銀行業協會的支持,積極打擊逃廢債,溝通交易稅費減免,辦理好業務重組中的抵押登記,在銀行業協會的指導下落實維權措施。
伴隨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之間競爭越來越白熱化與同質化,商業銀行為了應對同業競爭和金融脫媒,不約而同地致力于發展零售業務,搶占優質客戶資源,尤其是個人線上信用貸款業務。由于個人信用貸款市場開發快、準入門檻低、審查效率高等特點,貸款規模的快速拓展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商業銀行面臨的客戶違約風險。如何精準識別風險因子,從準入源頭篩選個人優質客戶,是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建立基于個人信用風險的差異化模型
(一)預先設定閾值標準。應在考慮基準利率和貸款資金成本的基礎上,全面考慮到借款人的風險溢價、風險處置成本、同地區其他金融機構定價情況,應預先設定模型評價的閾值標準。一是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從產品、平臺、項目等維度實施限額管理,每類產品總規模和單戶額度均應有限制,避免風險過度集中。二是單戶授信額度應結合客戶風險水平進一步細分,單戶額度測算應注重與客戶需求和還款能力的匹配,避免過度授信。三是設置逾欠、不良率等容忍度,預測不良率時應進行數據測算,充分考慮業務增長、額度控制調整、逾欠貸款轉化為不良貸款等因素。
(二)運用差異化定價模式。銀行對個人消費信用貸款進行定價,應在考慮基準利率和貸款資金成本的基礎上,全面考慮到借款人的風險溢價、風險處置成本、同地區其他金融機構定價情況,逐漸實現基于客戶信用風險等級的差異化定價。一是基于歷史客戶信息、申請信息、業務信息、交易信息等數據開發統計模型,按照模型確定的評分卡對貸款進行打分,通過分值高低預測貸款好壞趨勢,評價貸款的信用風險,為信貸行為決策提供依據。二是以基準利率為基礎,根據貸款期限、金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等,設定不同層級的利率浮動幅度,銀行再結合信用貸款的安全性、收益性、市場需求和同業狀況以及更重要的個人客戶信用評級體系,綜合確定各類信用貸款產品的具體利率定價。三是建議在貸前對借款人的性別、年齡大小、婚姻狀況、住宅狀況、教育水平、職稱級別、行業性質、職務高低、每月公積金水平、貸款金額、貸款用途等違約影響因素進行評估,對于更有可能違約的借款人,一般收取較高的利率來彌補風險成本。
深化全流程風險統籌與管控
(一)嚴把客戶準入風險關口。信貸客戶經理在貸前必須突出“客戶來源”“背景核查”和“還款能力審核”。一是明確規范授信客戶的來源渠道,核查其背后是否存在投資陷入困境、他行壓縮退出、民間借貸地雷、擔保風險暗礁以及個人道德低劣等表面難以發現的核心風險。審慎介入房地產中介及同業公開渠道介紹的客戶,嚴格控制介入社會資金中介介紹、同業客戶經理個人介紹的個人貸款客戶。二是“背景核查”的內容要通過各種外部渠道核實、調查、印證個人的信用狀況、資金實力、不良嗜好、真實經營、資金鏈、擔保圈子、社會活動圈子、主要投資和盈虧、同業授信態度、民間融資等各類非財務信息。三是嚴把借款人還款能力審核的準入關口,加強對借款人收入證明、納稅憑證、銀行卡流水等材料的審核,通過交叉驗證,核實借款人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及收入的合理性。對于虛構還款來源、超出自身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禁止放松準入條件,真正做到源頭風險的把控。
(二)強化重點領域全流程風險監測。深入推動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全流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各種類型風險的識別、監測及評估工作。一是信貸人員應綜合運用各類行內外信息查詢工具,嚴把貸中審查關。信貸人員必須運用好各市區縣房地產抵押登記查詢系統、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市級各級法院被告賬戶信息查詢記錄、風險信息網(訴訟相關信息)、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銀行內部信貸系統預警信息、全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在內的“七種武器”,并明確制定查詢、上傳、審核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規范。二是信貸人員要貸后突出“第一還款監測”,通過客戶資金流向來了解和分析客戶的保證金來源、貸款資金流向、往來交易對手等,通過對大額信用貸款資金流向的跟蹤檢查,避免資金流入股市等高風險行業,及時預警和處理因資信惡化而導致的風險隱患,提高個人消費貸款業務貸后風險管理水平。三是加大貸后監督力度。以實地核查風險防控為重點,通過對重點業務品種、重點監控客戶開展實地檢查,掌握客戶真實情況,防范信貸業務風險,一旦發現貸款資金挪用、借款人參與民間借貸、涉訴等重大風險信號,依法合規立即采取暫停提款、宣布貸款提前到期、訴訟保全等有效措施,通過主動管理,把風險化解在萌芽階段。
(三)加強與合作機構線上業務的合作。實施金融科技戰略,促進線上貸款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平衡好風險控制與業務發展的關系。一是加強合作機構的準入管理。要求合作機構例如數據合作方提供通過合法渠道獲得的,滿足身份驗證、貸款調查、風險評估和授信審查等要求的有效風險數據,包括客戶原始信息數據等。二是識別、防范并控制線上貸款業務各類法律風險點。特別是客戶身份識別與認證有效性、數據信息采集與傳輸合規及安全性、電子合同簽約和數據保存有效性、合同簽約條款的完備協調及可操作性、風險緩釋措施有效性、反洗錢措施具體落實等重點環節,確保線上貸款業務依法合規、風險可控。三是持續監控合作機構。對承擔風險緩釋責任的合作機構須比照一般授信保證人貸后檢查相關要求執行。發現合作機構經營出現重大風險、無法履行約定責任的,應立即暫停業務,并開展風險排查。
優化信用貸款風險管理手段
(一)加強信用保險運用模式。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要求資質較差的借款人提供信用保險作為擔保方式,保障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一是每年根據合作保險公司經營情況、擔保能力以及該產品整體運行情況等審批確定與其合作額度,各分行在合作額度內辦理保險保證貸款業務。二是強化信用保險風險流程。明確銀行平臺和保險公司平臺對接的業務運作流程,明確各項操作環節要求。三是了解客戶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質,對異常交易仔細核查,確認為可疑交易的,提前中止額度或收回貸款。
(二)構建大數據技術風險管理機制。其一,運用大數據信用信息,判斷風控方式。一是運用政府部門所掌握的、可公開的企業、自然人信用記錄,包括優良記錄、不良記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獎勵等,篩選查詢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稅務總局、安監總局、證監會等部門違法案件當事人名單等信息,判斷選擇風控方式。二是運用客戶在系統基礎信息、資產信息、交易信息、賬戶信息、歷史服務記錄等數據分析其風險偏好,判斷采取線上或線下的風控方式。三是充分考慮客戶的生命周期,對處于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各種類型的客戶選擇不同的擔保方式或單純信用,或信用為主考慮引進資質較好的擔保機構,實現線下風險共擔。
其二,完善交易技術,保障交易安全。一是通過增添防火墻、防控病毒技術、加密及查驗入侵、防御以及認證方式,依托VPN特有的新技術識別客戶身份,增設數字簽名。二是對客戶的物權憑證在相關出具部門進行在線核實,在場景化平臺中發布真偽以及使用情況并加注時間戳,追蹤其源頭,保證其唯一性。三是嚴格控制網上交易資金,對每筆資金的去向進行追蹤和控制,對資金收付采取分布式記賬加注時間戳,并對其定位,確保每一筆資金流向的真實性,當收支環境發生變化時發布實時預警,并向企業尋求確認。
其三,深入分析數據特點,分類制定預警規則。通過研究數據變動與風險變化的相關性,定位關鍵指標,制定預警規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違約影響顯著的因素,例如:借款人的性別、年齡大小、婚姻狀況、住宅狀況、教育水平、職稱級別、行業性質、職務高低、每月公積金水平、貸款金額、貸款用途等數據同比及環比的異常波動。另一類是針對客戶的異常行為,包括欠稅、處罰、異常融資等。根據數據波動的劇烈程度和異常行為,生成不同等級的預警信號,并每季回溯分析,動態優化。
(三)制定切實有效的不良清收政策。一是開展自主清收。及時上報風險處置信息,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訴訟、訴前保全等方式,多措并舉,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通過將個人違約信息納入征信記錄、嚴重違約納入失信人名單、適時依法在媒體上發布違約信息等方式做實月度潛在風險客戶及欠息資金排查,提前介入,定時通知客戶提前備妥資金,配合銀行完成收息工作,幫助個人信用授信客戶樹立按約按期還貸還息的觀念。二是構建聯合清收機制。進一步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清收處置渠道,摸排個人有效財產線索,通過發律師催收函、以訴促談等方式向借款人施加足夠壓力,展現對違約客戶實現風控手段的積極姿態,提高客戶違約成本,降低客戶違約動機,提升銀行資產質量管理工作的強度與硬度。尋求公安部門、稅務部門、不動產登記部門、銀行業協會的支持,積極打擊逃廢債,溝通交易稅費減免,辦理好業務重組中的抵押登記,在銀行業協會的指導下落實維權措施。三是創新清收方式。積極和上級管理單位、監管單位溝通協調,綜合運用轉貸、展期、打包處置、收益權轉讓、風險代理等措施進行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有效化解信貸風險,提高資產質量。
(作者系華夏銀行無錫分行行長)
作者:宋晉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