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銀行是如何依靠信用卡賺取收益的?
—我們的“信用”有多值錢?
大多數人對于信用卡都是很熟悉的。如今各行人員背著包給我們挨個推銷信用卡,大家對此已見怪不怪。銀行為何要這么費盡心思推銷?那是因為信用卡有利可圖。
銀行是如何利用你的信用卡來賺錢的?
顯性收益:
利息收入:簡單來講就是循環使用所應支付的利息,這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普通客戶在還款時,難免會出現還款日不能全額還清的情況。銀行針對此現象設定了最低還款額、利息和滯納金,在充分給予客戶喘息期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營收。
年費收入:我把卡給你用,每年收一定費用意思一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刷卡回傭收入:說起這個大家或許不信,用戶買東西刷卡消費時,商家要拿出交易額的一定比例(通常為交易額的0.55%~0.63%左右)分給銀行的,它是銀行從商戶手中收取的傭金。這也是銀行最主要、最穩定的盈利手段。
賬單分期手續費收入:如果沒法一次性還清當月賬單,這時分期還款就派上了用途,而分期手續費也是目前銀行的主要收入之一。
取現收入和懲罰性收入:前者,可以救你一時之急,但你要知道這錢也不是白拿的;后者是指信用卡超額透支所支付的罰金,是銀行為了彌補由于持卡人違約而給銀行帶來的風險損失。這兩部分在信用卡收入中占比較小。
其他增值服務收入:比如持卡人購買商品進行分期付款所支付的費用,這個其實類似于將利息收入中間業務化,實質不變,但有利于擴大消費和控制風險。
隱性收益:
主要是指信用卡業務給銀行帶來的額外收益,包括鎖定賬戶和資金、協同推進其他公、私業務等。其中,鎖定賬戶和資金,是最重要的隱性收益。
盡管據稱目前很多行做這類業務還處于虧損的狀態,但信用卡業務是有明顯的規模效應的,雖然暫時虧損,大家還是愿意拼命砸錢圈地。而且,作為世界上最賺錢的企業,該程度的付出也可以說是值得的。
現在由于理財渠道單一,理財平臺魚龍混雜,很多投資者還是會把錢放到銀行。窮人到銀行存款,富人到銀行申請貸款,結果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
我們要如何以“信用”反擊?
信用資產:我們的每一項資產都有一定的信用資本,而其中使我們快速賺錢的原理就是——杠桿原理。
財富基于信用:信用不僅是一個經濟名詞,就其本意而言也是經濟中最重要的基礎。
放大你的信用資產,用錢賺錢。
投資理財的角度去看,拿銀行的錢去賺錢,有助于你的自有資金發揮四兩拔千斤的效果,提升你的自有資金回報率,獲得遠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率的回報。
杠桿原理:
對于一個投資者計算回報率有兩種方法:
資產總值回報率:
一個用100萬元買的一個房子,第一年增值10萬元,租金收入5萬元。其回報率為15%。
現金投入回報率:
一個100萬元的房子,用20萬現金+銀行貸款80萬買回來。第一年增值10萬元,租金5萬元。還銀行貸款5萬元。
雖然其資產總值回報率 還是15%。但如果計算20萬現金投入的回報率=10萬增值+5萬租金-5萬利息/20萬現金投入=50%。
會借力使力的物理學家發明了滑輪,人就可以用以前一半的力氣提起同樣的重物;會借錢生錢的人,距離財富也會更近些。
在西方,借貸能力是一個人的信譽及資產的標志。銀行是根據你的抵押資產多少及償還能力來決定是否借錢給你或借給你多少。西方也將債務分為優良債務及不良債務。所謂優良債務是通過借錢的杠桿作用使你賺錢(扣除借貸成本后),使得財富增長收益遠大于借貸的成本,也遠遠超出于單靠自己本金投入所取得的收益。
借錢投資的原則:
1、投資收益必須大于借錢的成本
我們必須在決定借貸前仔細分析計算,確認投資產生的效益必須大于貸款的開銷,否則就是不良借貸。
2、投資風險在可控制范圍內
比如借貸炒股票,期貨風 險很大,自己沒有方法能力控制局勢發展。一般不提倡借錢投資股票,期貨。
有一個說法是“你只能拿你平時用不著,輸掉也不影響你生活的錢去炒股” 而不是拿你的生活費,買住房的錢去炒。
3、自己有償還能力
借貸最重要的原則,你必須得有償還能力。一般而言需要關注兩個指標。
一是家庭的資產負債比率,即家庭債務與家庭資產之比;二是每月還貸比,即每月還貸額與家庭月收入之比。兩個指標在50%以下是安全的,保守一些,則控制在30%左右。
我們如何使用“信用”?
讓銀行愿意借給你大概是首選了,利息低又不欠人情,銀行大多也不會讓你提前還款,除非你自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