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圍是否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每天張口閉口都在談理財,一會兒買買股票,一會兒買買所謂的“私募”產品,但折騰一年下來卻發現,自己不僅沒賺錢反而還賠了不少,最后只能怨天尤人地嘆息道“我沒有財運”。
怎么會這樣?生財君告訴你,在理財領域同樣適用“二八定律”,即80%的投資者實際在進行著“無效理財”,究其原因在于,他能做好成本、收益、風險之間的合理匹配,尤其是不懂得規避風險。
“在投資之前,我們不僅要看到投資收益,更要考慮投資的風險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說,牢記以下的“投資四不要”,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規避風險。
“一不要”,投資時,不要超過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上述負責人表示,投資者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經濟情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知道自己最多能虧得起多少,虧不起的錢千萬不要投資到風險大的產品中去,切忌“賭徒心態”。
“二不要”,不要投資不懂的產品。
目前投資市場上的產品形態“五花八門”,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非正規不靠譜“理財公司”,投資者應牢記,只投資自己有經驗、了解的產品,避開新型雷區。這里尤其要提醒的是,普通投資者應盡量避免投資金融衍生品和復雜結構的投資品種。
“三不要”,不要過度借錢投資。
在自己的償還能力內,適度借錢投資是可以的,但反觀歷史,當市場環境突然出現劇烈波動時,最難以逃離的便是“小散”,其中不乏因配資而被強行平倉者,最終血本無歸,造成了“本想杠桿致富卻被杠桿消滅”的慘劇。
“四不要”,不要盲目跟風投資。
其中,熟人的投資推薦尤其要“警惕”,投資前應親自把好調查關,了解產品的投資標的以及收益構成;此外,在資本市場上,切忌“看漲跟風”,要做優規劃的投資者。
“最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我們在判斷投資標的時應保持‘與時俱進’,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河西’,投資也要走進新時代。”上述負責人說,因此,不要給某種產品輕易下定義,過去風險小不代表它一直風險小,應重視組合投資,不要把所有資產押在同一類投資標的上,同時注意根據市場變化做出及時的動態調整。
(經濟日報 記者:郭子源責編:胡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