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時52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達16千米。據悉成都、內江、南充等地區震感強烈,不少網友表示,在打游戲的時候剛好遇到地震,而住在高層的人,稱有強烈的搖晃感。最近四川正處于干旱、電力不足等窘況,突如其來的地震讓四川雪上加霜。
好在,這次地震似乎沒有持續太久的時間,而且經歷過幾年前的大地震之后,人們應對這種突發災害更有經驗了,不再像以前那樣那么慌忙。當然,人們之所以能夠對地震進行快速反應,還離不開先進的技術。
(圖片來自小米官方)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智能手機基本都內置了自然災害預警功能,開啟之后,手機便會接入地震網,在地震來臨之前發送預警,讓用戶提前做好避險的準備。小米、OPPO、vivo等國內頭部廠商旗下的絕大部分手機,都配備了這一功能。
一般來說,地震預警是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更快的原理實現的,可以在地震來臨前幾十秒,將地震信息發送到用戶的設備中,最大化降低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有數據顯示,預警之間只要提前3秒,便可以降低14%的人員傷亡率,提前20秒就可以將死亡率降低至63%。
不過要知道的是,地震網傳播到智能設備上也需要一些時間,考慮到網絡等情況,整個過程又會浪費一些時間。后來,手機廠商開發了更先進的技術,那就是借助手機本身預測地震。通過手機內的低功耗傳感器,對地震波進行檢測,并通過AI分析,判斷是否發生地震,甚至可以提醒周圍的智能設備。
(圖片來自套殼網站)
相比于傳統的地震儀,智能手機具有數量大、成本低、覆蓋廣等優勢,傳播信息的速度也更快,不需要等地震網發送消息,也可以為人們逃生爭取更多的時間。小米早在2019年就上線了地震自動檢測功能,至今已經成功預警4.0級地震以上35次,“戰績”顯著。
當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地震預警手段相對落后,智能手機還沒完全普及,大家也沒有相應的避險經驗,才導致了大量的傷亡。小雷認為,手機地震預警毫無疑問是一項利民的技術,應該全國普及,為用戶的生命提供多一份保障。
(封面圖來自套殼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