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這些年的拍照是越來越強了,像素都已經沖到1億,短短十幾年增長了900多倍!傳感器面積也一直在變大,從10年前的對角線1/3英寸,變成了現在的最大1/1.28英寸。
從直覺上來看,拍照一定更好了,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如果把1億像素手機拍的照片和之前4800萬像素,甚至iphone的1200萬像素對比,你就會發現似乎也沒強到哪里去。
手機拍照為什么拉不開差距了
平時有人跟我詢問說想買一部5000元左右拍照好的手機,我的回答通常都是隨便買,因為雖然華為、小米、三星、蘋果、OPPO、vivo之類的廠商都把自己手機的拍照吹破天際,但它們的成像質量差異其實真的沒多大,除非你非要拿著放大鏡一一對比。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在是因為如今圖像傳感器對手機成像的提升效果其實已經沒有過去那么大了。
影像評測機構DxOMark的CEO弗雷德里克•蓋查在今年的一個專題報告中就提到,智能手機 10多年來,成像質量提升超過4EV;其中1.3EV是來自圖像傳感器/光學技術的提升;另外3EV 則是來自圖像處理器(ISP、NPU之類),或者說智能手機的計算能力提升。
尤其近幾年智能手機拍照的進步,除了攝像頭光學系統(包含圖像傳感器技術提升)之外,占大頭的還是圖像數字信號處理能力的發展太迅猛。
同樣都是旗艦手機,同一個價位,廠商都使用了最好的光學硬件,還有專門的影像技術研發部門,說實話水平其實都沒有太大差距,除了華為依靠雄厚實力在全球多個地區都建立了影像實驗室,經過其他廠商的奮起直追,現在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了,大家都能跟索尼定制傳感器,也有AI算法的應用,你拍月亮我拍銀河,誰還不如誰呢?
像素更高了,體驗反而倒退了?
以上是旗艦手機高像素畫質差別不大的原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手機在追求超高像素的過程中其實也犧牲了一部分畫質和體驗層面的東西。
手機光學技術不是一直在進步,難不成還會倒退嗎?情況確實如此,而且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
比如因為ISP處理性能不夠,超高像素模式普遍不支持HDR,也不能使用AI畫面優化,不能變焦等等;再比如雖然像素高了,但因為手機的鏡片規模太小,清晰度不佳,經過鏡頭后獲得的光線并沒有實際到達的那么多,從光學角度上就有比較明顯的損耗。
又比如不斷增大的傳感器,讓模組內的后焦距變得更短,直接造成光線入射角度變大,導致畫面四周邊緣的畫質受損嚴重,出現明顯的中心畫面清晰,四周模糊的慧差現象。
不過以上幾點都還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們可能并不會被明顯感知到,更多的時候,我們的直接感受是,怎么這些高像素手機越來越容易拍糊了?
因為這些數千萬上億像素的手機都有一個共同的短板,那就是對焦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換上了新款的超高像素手機之后,日常拍照過程中虛焦的比例似乎一下子變高了,“拉風箱”現象開始出現,偶爾想拍點微距怎么也對不上焦。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因為自從手機開始4800萬像素起步之后,對焦方式基本上都是PDAF相位對焦,它的原理是通過計算傳感器上不同位置的感光單元采集到的畫面之間的位置偏移值,進而推測出被攝對象的距離。
在Quadbayer陣列傳感器上做相位對焦,通常都是內嵌一定相位對焦點實現,但由于如今像素數的不斷攀升,導致單像素面積越來越小,現在普遍都是0.8μm,能夠用來做相位對焦點的數量大大減少。對于一顆數千萬像素的CMOS而言,它上面真正可以用于對焦估測的像素好的可能有幾十萬個,差的甚至只有幾百個,對焦效果可想而知。
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旗艦手機都增加了激光輔助測距和TOF鏡頭來彌補對焦能力上的不足,但也僅對近距離對焦有用,拍攝遠景時還是無法實現快速合焦。焦都對不上,那拍照的清晰度自然就無從談起了。
老技術的“再回爐”
這樣的手機拍照體驗顯然是一種倒退,因為在多年前,廠商就非常喜歡宣傳自己手機所具備的“全像素雙核對焦”,想必很多用戶對這個詞還有印象。
簡單來說,它就是讓一顆傳感器上的所有像素都參與對焦檢測,然后兩個成對的像素之間兩兩進行相位比對,最后在拍照時,再把每一對像素“二合一”視為一個大像素進行感光。當年經典的索尼IMX362、IMX363兩款1200萬像素傳感器,主打賣點就是全像素雙核對焦。
實際傳感器上一共有2400萬顆感光單元,對焦、成像時都是兩兩成對,相當于1200萬顆大像素。相比于普通相位對焦一幀才進行幾百到幾十萬次相位檢測,全像素雙核對焦CMOS在相同時間內的對焦檢測量要大得多,最終正確合焦的速度自然也就快得多了。
可以這么說,你手上的4800萬像素手機、1億像素手機,不管有幾顆攝像頭,對焦能力都比不上過去的1200萬像素單攝手機。
好在,經歷了2019年的“像素大戰”之后,手機廠商終于想起超高像素CMOS的對焦能力是該改善了,所以,我們看到年初的OPPO Find X2 Pro上了全像素全向對焦,華為P40系列也猛推自己的全像素八核對焦。
這些全新的對焦體驗,本質上都是過去全像素雙核對焦的回爐。OPPO的全像素全向對焦就是讓四個像素(而非過去的兩個)共用一個微透鏡,同時全部像素參與對焦偵測的設計,不僅提升了夜間對焦效果,還具備上下左右斜向紋理對焦能力。
華為P40系列的全像素八核對焦與此類似,在四像素合一之后進行雙核對焦,因此有了八核對焦。
重新用回這項技術的不止索尼,還有三星,目前搭載了三星1億像素傳感器的小米10、三星S20 Ultra都是PDAF相位對焦,對焦速度常常被人詬病。
而上月三星發布了一款最新的圖像傳感器GN1,明明有1億像素卻對外標稱為5000萬像素,就是為了全像素雙核對焦。
三星GN1采用了和1億像素方案HMX、HM1相同的1/1.33英寸大底,實際感光單元數量為1億像素,對焦時為5000萬像素+5000萬像素的全像素雙核工作模式,另外還會四合一為1250萬像素,和華為P40系列上的那枚索尼IMX700非常相似。
所不同的是,它成像時可選1億像素(此時雙核對焦無效)、5000萬像素(雙核對焦模式)、1250萬像素(雙核對焦+四像素合成模式)三種不同分辨率。vivo X50 Pro+已經宣布將首發搭載該傳感器,7月發售,售價4998元起。
看吧,在如今的手機拍照領域,誰也不敢說能甩掉別人幾條街,即便是上游的圖像傳感器技術,索尼也早已不再具備絕對領先優勢,不得不說,三星近幾年在圖像領域的發展的確很猛啊。
所以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想5000元左右買一部拍照好的旗艦手機,那真的不用太糾結,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牌子就行了。而如果想要一款對焦體驗更好的手機,就可以在vivo X50 Pro+、華為P40系列、OPPO Find X2 Pro、一加8 Pro、榮耀30 Pro之間進行選擇,也可以等一等,相信到了下半年,大部分旗艦手機也都已經配備全像素對焦了,差距又縮小一步。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智能手機的拍照水準由對焦速度決定,更不是像素數決定。只是從對焦設計這一個小點,就已經能看出一味追求超高像素并不是手機拍照的全部,而隨著對焦技術的跟進,大底大像素依然會是今后手機硬件的提升方向,再加上AI算法的帶動,手機攝影的未來還真的沒有到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