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信、支付寶等手機軟件的廣泛應用,各種“套路”甚至是“騙局”也開始把目光鎖定在這些平臺上,虛假的高額優惠以及各種以“紅包”為噱頭的誘導分享給不少消費者造成了困擾。
誘導分享純粹“逗你玩兒”
最近,家住南開區的劉先生被微信上的“套路”坑了。不久前,年逾五十的劉先生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了一個鏈接,顯示閱讀完分享可以得紅包,看起來,和他去年春節看到的語音紅包、答題紅包等“真紅包”的界面非常相似,因此劉先生便按照提示進行了操作。分享了一次后,界面跳出“再分享2次就能得紅包”,劉先生照做后又顯示“再2個群就能得紅包”。“就是因為它能知道我具體做了幾次分享,我才覺得它真的是微信后臺的活動!”對于是如何一步步“上套”的,劉先生邊解釋邊向記者展示著保留下來的手機截圖。當完全按照要求操作完畢之后,系統提示需要保留分享48小時不刪除,后續紅包會到賬。然而,遺憾的是48小時之后,劉先生發現自己被“套路”了,根本沒有什么紅包。
對此,不少有類似遭遇的消費者坦言,因為微信上的確有一些小程序按照提示操作后會有紅包,所以才會輕信一些“誘導分享”的鏈接。
高額優惠都是噱頭
除了微信等社交平臺的套路以外,支付寶和電商平臺上的套路也越來越常見。據了解,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嘗試使用支付平臺購買基金、黃金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平臺也推出各種紅包來吸引用戶。
一名消費者反映,不久前其支付寶里有一筆閑置資金,平臺又“剛巧”向他發送了一個50元的金融產品紅包,于是他打開紅包打算下單,沒想到查閱紅包詳情時才發現,這“50元”的紅包,其實是由100個“0.5元”的小紅包組成,讓他哭笑不得。
此外,也有消費者反映,在生日得到了飛豬平臺的“最高100元火車票立減券”,當他仔細閱讀規則才發現,“立減券”的要求非常苛刻,除了“不能與其他優惠共享”這樣常見的限制以外,還要求用戶必須在“1天內”使用掉,而且即使用戶在當天馬上購買了符合“多項”要求的火車票,實際得到的優惠金額也是隨機的,用戶大呼“沒誠意”!
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都已經是市民生活中的常用軟件,希望平臺能夠肩負起應有責任,對“誘導分享”等虛假信息和行為做到有效監管。
本報記者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