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LTE通常分為FDD LTE和TDD LTE。提起TDD,稍微懂一點通信的同學,一定會想到中國移動。
是的,一直以來,中國移動就是TD/TDD的代名詞。因為從3G時代開始,中國移動就沾上了TD,使用的是TD-SCDMA這個通信標準。
到了4G時代,中國移動可以說是“命里帶T”,被工信部“光榮”授予了TDD LTE牌照。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3G時代分別用的WCDMA和CDMA2000技術,到了4G時代,攜手走向FDD LTE(雖然名義上也有TDD)。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大家提到TD的時候,總有談虎色變、一臉嫌棄?為什么中國移動搞TD-SCDMA和TDD LTE,總是讓人覺得掉進大坑?
難道TDD就是不如FDD嗎?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今天,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FDD和TDD,分別是什么?
其實,FDD和TDD,從本身字面上來說,只是代表了兩種不同的雙工方式:
TDD,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FDD,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那么什么叫“雙工”?
我和你通信,像廣播一樣,只能我說你聽,是單工;像對講機一樣,同一時間只能一方說,另一方聽,就是半雙工;如果雙方可以同時說和聽,就是全雙工。
TDD和FDD的區別,通過下面的圖就能看出來:
注意箭頭的方向,舉個例子,它們倆就像雙車道和單車道。
FDD:雙車道,一個車道只能走一個方向,雙向互不干擾。
TDD:單車道,不同時間允許走不同的方向。
所以,給FDD分配頻段,一般都是成對分配——給一個頻段發送,另外再給一個頻段接收。 而TDD呢?只會給一個頻段。
那么,是不是TDD就節約頻段資源啦?別急,待會我再告訴大家。
雖然看上去TDD和FDD區別很大,但是從整個系統來說,FDD LTE和TDD LTE的區別很小。核心網完全一樣,無線接口協議上,兩者絕大部分都是相同的:
TDD和FDD,區別就在于物理層(physical layer,PHY)。
什么是幀?
在之前小棗君的文章里(鏈接在此),我提到過RB(資源塊),也提到了“時隙”。
它們都是移動通信物理層的關鍵概念,是組成通信資源的基本單位,時隙再往上,就是幀了。
簡單理解,幀也是數據傳輸的載體單位,就是上節課所說的“豆腐塊”。LTE共支持兩種無線幀結構:
Frame structure type 1 (適用于FDD)
Frame structure type 2 (適用于TDD)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就叫FDD幀結構和TDD幀結構吧。
這就是一個FDD幀結構的樣子。無線幀,也叫無線系統幀,它的長度是10ms, 為什么無線幀的長度是10ms? 這就需要一點大學“信號與系統”方面的知識了,它是這么得出來的:
一個無線幀,包括10個子幀。每個子幀,包括2個時隙。
1 slot(時隙)= 0.5 ms
1 subframe(子幀) = 1 ms
1 frame(無線幀) = 10ms
現在,我們再來看TDD幀結構。
大家發現,TDD幀結構比FDD幀結構復雜,是不?
確實如此。。。
TDD幀結構里面,除了無線幀和子幀之外,中間還有一個“半幀”。
一個無線幀,包括2個半幀。每個半幀,包括5個子幀。
1 slot(時隙)= 0.5 ms
1 subframe(子幀) = 1 ms
1 half-frame(半幀)= 5 ms
1 frame(無線幀) = 10ms
大家一定發現了,1號、6號子幀與其它子幀不太一樣啊。。。
DwPTS、GP、UpPTS,這3個家伙是什么鬼?
是的,1號和6號子幀,叫做特殊子幀,特殊子幀里面包括3個特殊時隙:
DwPTS :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下行導頻時隙
GP : Guard Period 保護間隔
UpPTS : Uplink Pilot Time Slot 上行導頻時隙
大家知道,TDD在一條馬路上來回開車,當然會存在控制和調度問題。為了節省網絡開銷,TD-LTE允許利用特殊時隙DwPTS和UpPTS傳輸系統控制信息。
GP用于上行和下行的隔離。小區半徑越大,GP就應該越大。其實,大家都應該能夠理解,對于同一個車道,會存在不同的運輸場景:
A到B的車多(不對稱)
B到A的車多(不對稱)
A到B和B到A的車一樣多(對稱)
如果你是FDD,那么,遇到上下行車輛不均衡的情況,就會出現資源浪費:
搞TDD,雖然會帶來一些管理上的開銷,但總體上還是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在TDD幀結構里面,就根據不同的場景,定制化設計了不同的時隙配比方式。
D : Downlink subframe 下行子幀
U : Uplink subframe 上行子幀
S : Special subframe 特殊子幀
那個5ms和10ms是什么意思呢? 代表轉換周期。
轉換周期為5ms,表示每5ms就有一個特殊時隙。每10ms有兩個上下行轉換點。適合時延要求高的場景。
轉換周期為10ms,表示每10ms就有一個特殊時隙。對時延的保證略差。但是系統損失的容量較小。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啦。
綜上所述,TDD相對于FDD,有哪些優勢呢?
優勢如下:
能夠靈活配置頻率,使用FDD不易使用的零散頻段;
可以通過調整上下行時隙轉換點,靈活支持非對稱業務;
具有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的接收和發送可以共用部分射頻單元,降低了設備成本;
接收上下行數據時,不需要收發隔離器,只需要一個開關即可,降低了設備的復雜度。
缺點也很明顯:
TDD系統上行鏈路發射功率的時間比FDD短,因此TDD基站的覆蓋范圍明顯小于FDD基站;
TDD系統收發信道同頻,無法進行干擾隔離,系統內和系統間存在干擾;
為了避免與其他無線系統之間的干擾,TDD需要預留較大的保護帶,影響了整體頻譜利用效率;
因為高速運動下信道變化快,TDD分時系統導致手機報告的信道消息有所延遲,所以TDD系統在高速場景下不如FDD。
總而言之,大家不要對TD-LTE抱有偏見,TDD在很多應用場景下,還是有它的優勢滴。如果TDD和FDD融合組網,那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喲!
哦,對了,差點忘記TD-SCDMA了。
不過,忘了也沒關系。我倒是建議大家忘掉它。據了解,中國移動已經把這個TD-SCDMA退網退得差不多了。。。
如果大家一定要記住它,那么,只需要記住一點就夠了——TDD LTE和FDD LTE之間的差距,比3G時代TD-SCDMA和WCDMA之間的差距,小得多。說句實話吧,TD-SCDMA是一個很“不OK”的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