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云計算和邊緣計算似乎是不兼容的。云計算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集中式發電站,而邊緣計算則是分布在靠近用戶的地方。盡管這看起來不一致,但云計算和邊緣計算配合得很好。二者可以增強彼此的能力,并在大量應用程序中提高用戶性能,這種協作被稱為邊緣云計算。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推動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開啟,算力已成為產業發展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作為主流的先進計算模式,云計算在過去十余年間憑借著服務按需化、按需服務等特性,成為諸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選擇。
然而,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可穿戴設備、機器人等終端設備數量迅速增加,同時終端設備所產生的數據量也呈指數級增長,這對數據處理的時效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著云計算服務不斷向著邊緣擴展,由此產生了邊緣云的概念。
什么是邊緣云?
根據《邊緣云計算技術與標準化白皮書》給出的定義,邊緣云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核心和邊緣計算的能力,構筑在邊緣基礎設施之上的云計算平臺。形成邊緣位置的計算、網絡、存儲、安全等能力全面的彈性云平臺,并與中心云和物聯網終端形成“云邊端三體協同”的端到端的技術架構,通過將網絡轉發、存儲、計算,智能化數據分析等工作放在邊緣處理,降低響應時延、減輕云端壓力、降低帶寬成本,并供全網調度、算力分發等云服務。
邊緣云的諸多優勢為用戶帶來了許多便利,其社會需求和市場空間無疑是非常巨大,具體來看:
1、降低時延:邊緣云就近提供計算和網絡覆蓋,用戶可以更快地獲取所需的計算結果。
2、自行恢復:當網絡出現異常問題甚至網絡中斷時,邊緣云的節點可以實現本地自治和自恢復。
3、節約帶寬:用戶從邊緣基礎設施調取所需的計算結果或存儲文件,僅需少數網絡跳轉。
4、自由調度:業務邏輯可以由中心云動態分發,具體在哪個邊緣節點執行是可以調度的。
5、安全可靠:通過部署特定的數據訪問策略,服務商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或合規的數據存儲方案,以及與傳統云計算一體化的安全防護能力。
產品不斷涌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諸多云服務提供商打造出了自家的邊緣云產品。例如,阿里云IoT推出的IoT?Link?Rack,集成了物聯網平臺(Link?Platform)、物聯網邊緣計算(Link?IoT?Edge)、物聯網絡管理(Link?WAN)、IoT設備身份認證(Link?ID2)和IoT安全運營中心(Link?SOC)共5款云產品的軟硬一體機柜,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計算能力,可供本地處理設備數據,減少上傳云端的成本;
騰訊云物聯網邊緣計算平臺(IECP)能夠快速地將騰訊云存儲、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等云端計算能力擴展至距離IoT設備數據源頭最近的邊緣節點,幫助用戶在本地的計算硬件上,創建可以連接IoT設備,轉發、存儲、分析設備數據的本地邊緣計算節點;
百度智能云智能邊緣(BIE)將云計算能力拓展至用戶現場,可以提供臨時離線、低延時的計算服務,包括消息規則、函數計算、AI推斷。智能邊緣配合百度智能云,形成“云管理,端計算”的端云一體解決方案;
華為云智能邊緣平臺(IEF)是基于云原生技術構建的邊云協同操作系統,可運行在多種邊緣設備上,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及數據分析等智能應用以輕量化的方式從云端部署到邊緣,滿足用戶對智能應用邊云協同的業務訴求;
浪潮云行·邊緣云產品(IEC)以軟硬一體的方式在客戶近場端提供邊緣云計算、物聯網、視頻感知、人工智能等云服務能力,為智慧社區、工業互聯網、基層治理等場景提供完整邊緣感知、多層認知的邊緣云解決方案。
根據信通院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計劃使用邊緣計算的中國企業比例達53.8%,企業的業務形態不斷變化,應用架構也在從原來的單點部署,到集群部署、云中心部署,并演進到目前的云邊混合部署模式。另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邊緣云計算行業展望報告(2021年)》預測,2025年整體我國邊緣云規模將達到550億元,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2500億元。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邊緣云技術的不斷成熟,將有越來越多的邊緣云產品出現,覆蓋的場景也將越來越廣。
寫在最后:
當前,我們正在快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邊緣云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未來競爭也將更加激烈。當然,目前的邊緣云市場依舊是一片藍海,至于誰能在該市場拔得頭籌?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