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快遞面單有多值錢嗎?
隨著快遞實名制全面普及,一張小小的快遞面單上,姓名、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一應俱全,也就成為了網絡詐騙等電信違法活動的“武器彈藥”,由于快遞面單,詐騙犯可做到“精準詐騙”。
而由于快遞面單的“流通價值”,物流行業成為個人隱私泄露的重災區。據了解,一張小小的快遞面單,幾經轉手后,最終會以5.5元至7元的價格成交。例如,平均一位快遞員負責5~7個小區,經手數萬條居民信息。可想而知,若是這些面單信息被售賣,將獲利幾何?
另外了解到,依據面單商品的價格、類別,客戶信息被分等級精細化售賣。電商平臺和快遞網點的人,一天能成交幾千條。當天流出的“實時面單”可賣到4元,已被聯系過的“歷史面單”只能賣幾角錢。
防止快遞面單成為商品,最好的應對之道,就是推廣隱私面單。今年6月召開的主要電商平臺企業涉郵政快遞個人信息安全治理專項行動視頻推進會上,會議強調,要強化信息安全源頭治理。推行隱私面單、虛擬號碼等個人信息去標識化技術,從信息源頭阻斷不法分子實施犯罪的可能性。
通過制度約束消除信息安全“真空地帶”,從源頭化解寄遞用戶信息泄露安全隱患。要按照“安全可靠、便利服務、上下游貫通”原則,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與寄遞企業打通信息瓶頸,及時共享有關數據,配合開展好隱私面單推進工作,努力推動年內基本實現郵政快遞面單個人信息隱藏全覆蓋目標。
什么是隱私面單?
隱私面單,是指消費者的信息通過技術處理,不顯示在快遞面單上,同時在后臺也進行了加密處理,快遞員只能通過App聯系收件人,無需人工識別手機號碼。即,隱私面單是將收件人手機號碼中間四位以星號代替,有的“隱私面單”則不僅不顯示手機號碼,還隱去了具體地址。
目前,部分省市的郵政、順豐、京東、中通、申通、圓通、韻達、極兔等主要寄遞企業都推出了隱私面單。但也有律師指出,用戶信息“裸奔”情況普遍存在,之前部分快遞企業和快遞平臺嘗試推出“隱私面單”,但這一舉措并未廣泛推廣。同時,雖然不少快遞企業有“隱私面單”服務,但需要用戶下單時自行提出需求或者在APP上主動選擇加密服務選項。由于相關提示很隱蔽,很少有用戶知曉這一服務。
事實上,隱私面單已經出現5年,卻遲遲難以得到普及。其中的原因,并不復雜。實行隱私面單,會增加快遞企業的成本,也會增加快遞員額外查驗的負擔,大大影響投遞效率。因此,隱私面單對于許多快遞企業來說,都是備選項而非必選項,一些快遞企業將隱私面單列為增值服務,用戶想要把個人信息隱藏起來,需要額外付費。
另外,除了隱私面單,還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較低成本實現用戶隱私的隱藏呢?數影的智能識別敏感數據功能,利用替換、無效化、亂序、對稱加密等方式進行自動化脫敏。員工通過隔離區在線訪問數據,無論系統怎么迭代,隱私數據如何流轉,都不再有泄露,給個人隱私從源頭上好“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