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熵原創
作者丨古廿 編輯丨伊頁
時隔七年,我們又一次迎來了AR市場的火熱。
5月,一段從谷歌I/O大會上流出的概念視頻,以AR眼鏡+語言翻譯的功能組合給用戶帶來的新場景刷屏朋友圈。緊跟著7月,羅永浩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臺,并正式All in AR方向再度創業,自帶的網紅屬性將AR再一次送上社交媒體熱搜。
回來的不只是AR話題的熱度,如果你仔細觀察AR行業的市場動向就能發現,在消費級市場,今年的AR眼鏡產品也是頗具熱度。
根據公開市場信息不完全統計,僅在今年上半年就先后有四家企業面向C端消費市場發售新款AR眼鏡,在京東等電商平臺不斷刷新消費級AR產品的歷史銷量。
不僅如此,如果說上半年AR產品的發售代表著AR廠商開始從企業級面向消費級轉向,那么下半年新一波的AR產品發售,則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企業對于AR走向消費級市場的探索。
10月17日,國內AR廠商李未可在線上發布會推出首款AR眼鏡Meta Lens。作為全球首款戶外可穿戴雙目AR眼鏡,在產品創新上首創將數字人(8.450, -0.01, -0.12%)落地在AR眼鏡上,其次在硬件層面做到行業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戶外可穿戴AR眼鏡。
戶外、數字人、可穿戴雙目,李未可在第一款AR硬件產品上充分展示了自己對于未來AR消費級市場的理解。
01
誰才是元宇宙入口?
作為人類和元宇宙世界交互的兩兄弟,VR和AR幾乎每次都是形影不離。因此對于大多數進軍元宇宙的智能硬件廠商來說,第一個需要做的就是元宇宙入口的選擇。
從當下消費市場的出貨量來看,根據IDC數據顯示,相比出貨量已經達到千萬臺的VR,目前出貨量僅不足30萬臺的AR入口似乎已經落下半拍。
不過,在李未可創始人茹憶看來,AR設備具有顯示直觀、互動性強、使用門檻低等優點,隨著AR硬件設備的輕量化、便捷化發展,AR設備的使用場景將逐步拓寬。
業界持有相同看法的還有蘋果CEO庫克,在過去5年內,根據不完全統計,庫克曾十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看好AR。曾經在采訪中,庫克甚至直接表示“不要講什么元宇宙,我們將它稱作AR。”
一樣看好AR的還有Niantic CEO John Hanke,在接受《Wired》雜志采訪時,他表示,VR讓我們遠離讓人類感到幸福的東西,Niantic的目標是幫助人們通過AR聚在一起,并體驗事物。
在沉浸式計算領域,AR具備將數字信息和真實的物理世界相疊加的能力,因此以AR眼鏡為首的設備也是業內認為有望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代交互設備。相比元宇宙早期入口的VR風口熱,選擇押注下一代計算機平臺的李未可,無疑具有更大的空間成長性。
拉長時間來看,大眾消費市場出貨量的差異,往往來自于產品能夠覆蓋消費者生活場景和使用時長的多少。比如,周末使用的游戲主機出貨量千萬,工作日辦公時用的PC出貨量過億,24小時使用的手機則出貨量數十億。
因此作為下一代個人計算平臺,具有更優的移動場景下沉浸能力的AR設備顯然也比VR更有潛力。
02
戶外+雙目,推開消費級AR眼鏡大門
不過對于AR這個元宇宙入口,各家廠商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李未可團隊認為,AR眼鏡應避免與VR頭顯的同質化競爭,必須走出室內,才能發揮AR技術真正的優勢,因此李未可的第一款AR眼鏡主要聚焦在戶外場景。
從技術特性上來看也確實如此,AR的產品體驗強調虛擬與現實的交互,VR則是擅長虛擬世界的沉浸體驗,選擇戶外場景,恰好也是AR眼鏡差異化競爭的長板能力。
不過想要發揮這個長板能力并不容易。相比目前AR廠商主打的巨幕觀影等功能主要集中在室內,一款體驗不錯的戶外AR眼鏡在亮度、佩戴舒適度、安全性、聯網功能等多個方面都要有更高的要求。
在李未可看來,一款面向消費級的AR眼鏡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方面的產品能力:適應戶外環境的更高亮度+更舒適的佩戴體驗+獨立的便攜性。
對應這三個體驗要素,在光學成像系統方面,Meta Lens采用了在其內部稱之為binoculars雙目AR顯示系統。
通常一個AR眼鏡光學成像系統由微型顯示屏和光學元件兩個部分組成,微型顯示屏和光學元件又分別有若干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按照不同的組合方式,又可以分為“LCos+棱鏡”、“Micro OLED+自研曲面類”、“LCos/DLP/”等方案。
作為Meta Lens的核心技術模塊,binoculars雙目AR顯示系統由“Micro LED+雙目衍射光波導”方案組成。采用這個光學方案背后,是李未可團隊對于AR眼鏡如何更好走出室內的深度思考。
首先,為了滿足戶外環境下的更高亮度,在微型顯示屏上李未可采用了目前最先進的Micro LED光機,可以提供高達數百萬nit的亮度。
其次作為微型顯示屏的搭檔,在光學元件上binoculars雙目AR顯示系統采用了更加接近正常眼鏡形態的衍射光波導方案,并使用低密度玻璃進一步降低厚度。
最后,在更輕更亮之外,李未可團隊從體驗洞察出發,考慮到單目長時間佩戴會造成眼睛失焦等不適感,為了更好的實現用戶體驗,最終李未可突破性的采用目前行業難度最大的單機雙目方案。通過分光棱鏡將單光束分離成雙光束,分別呈現在左右兩側,實現雙目平衡顯示。
整體來看,搭載在Meta Lens上更輕更薄更高亮度的binoculars 雙目AR顯示系統,并以雙目方案,降低了用戶眩暈感提高了舒適度,極大增加了戶外場景下的使用舒適度。
作為可穿戴的AR智能眼鏡,全方面獨一檔的光學顯示系統之外,Meta Lens同時還具備電源系統、運算能力、聲學系統、聯網能力四大獨立系統,通過一體式產品設計,使AR眼鏡從“可攜帶”走向“可穿戴”。
Meta Lens采用了驍龍4100可穿戴設備平臺,為眼鏡提供4*A53的算力,同時內置eSIM卡,實現4G聯網,讓用戶的使用場景不受限,而且可以將更耗算力的部分,如語音交互放到云端,輔助眼鏡端完成更復雜的運算工作,做到真正的云端一體,讓Meta Lens的同時具備可穿戴的便攜性和多場景的實用性。
在這些技術落地背后,是李未可對于場景和用戶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挖掘,為消費級AR眼鏡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03
數字人,硬件之外的情緒價值
作為一家成立僅一年的企業,李未可表現出了充分的年輕和活力,大有突破行業舊地圖,以創新尋找新大陸的雄心壯志。
在發布AR智能硬件前,2021年10月,李未可就發布了同名數字虛擬人。用數字人作為品牌符號,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同時以數字人IP性格人設,建立了品牌的前沿潮流范,打下品牌基礎。
數字人的元素同樣也出現在這次發布上,李未可數字人家族中的零下、小柯也出現在演播廳,和李未可創始人茹憶產生了一段有趣的互動。
同時這兩個數字人也將以領航員的身份出現在李未可AR眼鏡中,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AR互動體驗——戴上李未可AR眼鏡,數字人領航員會提供導航、播放音樂、第一視角攝像等能服務,還會推薦附近的游覽路線和網紅打卡點。
基于數字人的語音交互方式,降低了Meta Lens的硬件使用門檻,通過社交和情緒價值增加了消費者使用黏性,提速AR產業的進程。
不僅如此作為嫁接在互聯網之上的新事物,元宇宙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互聯網要素的重新組合:底層技術、硬件平臺、生產工具、應用以及內容,在李未可的組合中,創新性地將硬件與內容組合在一起,構建硬件之外的情緒。
這意味手握數字虛擬人和可穿戴AR智能眼鏡的李未可,在一開始就擁有了未來元宇宙世界的兩個核心要素。
在李未可創始人茹憶的構想中,未來,數字人的交互的方式將逐漸向情感化方向發展,數字人將在理解用戶情緒的基礎上開始為用戶提供情緒價值,讓用戶感覺到自己被認可,產生對數字人的心理認同。
AR眼鏡設備作為數字人交互的載體,也將向著更加輕量化、便捷化的方向發展,AR設備的使用場景將逐步拓寬,最終將實現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愿景。
以數字虛擬人+AR智能硬件開局的李未可,在未來的元宇宙航海時代無疑已經開始左手握著硬件的船票,右手拿著虛擬人的指南針(46.240, 0.71, 1.56%),為AR產業繪制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