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雖然互聯網上的資源理論上來說不存在什么實在的成本。但是這一切其實只是我們作為一個終端享受者的偏見。
就好比,當我們看一部電影時,如果我們不是影視行業從業者,又或者了解過拍攝以及后期制作的話,我們也很容易說出諸如:“拍電影不就是找幾個帥哥美女,再買一臺攝像機就行嗎?”之類的蠢話。
圖片來源網絡:電影拍攝現場
電影的工種非常多,而且一部電影需要的人力也很龐大。我們在電影里看到的畫面,幾乎都是可視的。無論是黑夜,還是在深邃的礦洞里面。這在現實中是做不到的。但是電影里可以,正是因為燈光師進行了布光。
這些都可以簡單理解為“前端”。我們無法看到一個互聯網產品的制作全過程,我們只是在享受這個產品到達我們手上的時候的體驗。我們無從得知其生產過程,我們也就無法理解其工作的繁瑣和艱辛。
另一方面。互聯網產品,幾乎都是智力勞動的成果。而智力相比于體力而言,是一種難以量化的無形資源。到目前為止,我們仍舊沒有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標尺,來量定智力勞動。其次,智力勞動比起體力勞動,雖然消耗了更多的能量,也更容易導致人體過早陷入衰敗,但是這個過程除了脫發和猝死以外,似乎也很難像體力勞動一樣看到更加具體且有沖擊力的損傷。
無法量定標準,意味著其資源的價值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制作人,大背景,發行環境,產品質量,受眾,產品定位等等要素,均是以無形在影響無形。而為了便于理解,許許多多人使用了“技術”這個籠統詞匯加以概況。
這就導致了“技術萬能論”的誕生。電腦游戲里面的流體運動和物理碰撞,我們可以說“這些都是技術!”電影里面的360°全景以及逼真的怪物模型,我們也可以說“這些都是技術!”手機下載一個四五G的視頻,在wifi的支持下只需要十來分鐘,我們也可以說“這些都是技術!”
那么對于那些使用科學上網的方式,從國外的推特和youtobe下載來某些資源的人。也會將這個過程視為“技術”。畢竟雖然下載加速器,掛VPN,只要多研究研究就能做到,然而對于不少人來說還是太過麻煩了。
原本免費的資源,由于其獲取存在一定的難度,于是便成為了付費資源。我們沒有向創作者,也沒有向平臺,沒有向渠道商支付費用。而是變成了向這個“中間商”支付費用。而原則上,我們是可以免費獲取資源的。
“技術”正在成為一個漸漸被濫用的詞匯。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靠“技術”盈利的人會越來越多。那個時候,“技術”就成為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