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一下什么是互聯網廣告,讓大家從宏觀上認知互聯網營銷的方式。
解讀從信息流廣告原理及產品形式到短視頻市場環境、營銷趨勢及用戶人群特征和習慣。
1、互聯網廣告常見的媒體
搜索引擎:百度搜索、360 搜索、搜狗搜索、谷歌搜索
電商平臺:天貓、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
新聞咨詢:搜狐、網易、頭條、騰訊
社交軟件:微信、QQ、陌陌、微博
視頻平臺:優酷、騰訊、愛奇藝、嗶哩嗶哩
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視頻號、微視
2、信息流廣告發展歷程
什么是信息流廣告?
它指的是把我們廣告的內容和信息流的內容混排在一起,讓我們的用戶無法感知到這個廣告的一種存在,它是一種原生廣告的主要的形式。
a、誕生期
2006 年——Facebook 最早推出信息流廣告
2012 年——國內新浪微博推出信息流商業化產品
b、萌芽期
2013 年——Twitter 推出信息流廣告,騰訊新聞客戶端信息流廣告產品上線
c、快速發展期
2014 年——網易新聞等各資訊類客戶端上線信息流廣告
2015 年——朋友圈信息流廣告上線、陌陌、搜狐新聞客戶端 上線信息流廣告
d、爆發期
2016 年——百度、UC、小米上線原生信息流廣告
2017 年——信息流廣告市場突破達到 577 億
e、成熟期
2018 年——各大短視頻平臺上線信息流,未來信息流廣告市 場規模預計 1662 億
3、信息流廣告的特點
a、用戶體驗好
信息流廣告與內容交互統一,讓用戶不受強制廣告的宣傳,不影響用戶正常瀏覽,是最不像廣告的廣告。
b、資源位豐富
單個信息流中多次出現。
c、互動特性強
用戶可以點贊、評論、分享,甚至可以選擇不同的廣告結果,有很高的觸達率。
d、投放人群相對精準,轉化率較高
基于大數據分析實現用戶與廣告的智能匹配,推薦更適合的廣告展現,較為容易滿足用戶的需求形成轉化。
4、信息流廣告呈現的形式
信息流的樣式也在不斷變化,推陳出新,從早期的三圖,大圖,小圖的圖文模式到視頻模式。
5、信息流廣告的分類
根據平臺屬性大致可分為四類:社交媒體類、新聞資訊類、視頻類、搜索引擎類。
6、互聯網廣告常見指標
a、曝光
衡量廣告顯示的次數,一個廣告被顯示 了多少次,曝光就計為多少。
計費模式
CPM:(Cost Per Mille)千次展現收費 =(廣告消費額/展現量) * 1000
按天計費:CPD(Cost per day),按每日為單位計費
按時長計費:CPT(Cost Per Time),按廣告投放時間來計費 T 的單位可自由設置,一般是按天、周、月是品牌廣告主常用的投放計費方式
b、點擊
當網民點擊廣告主的廣告,計為一次點擊。
相關數據指標
平均點擊價格:CPC(Cost Per Click) 是指在統計周期內,廣告主為網民的每次點擊所支付的廣告費用 =廣告消費/點擊量
注意:點擊價格與出價不同,出價是廣告主愿意為一次點擊支付的最高費用,可在廣告后 臺自行設置,而點擊價格是為了保證廣告在當前排名位置需要支付的最低費用。
點擊率:CTR(Click-Through-Rate),是指看到廣告的用戶中有多大比例會選擇點擊廣告,體現了廣告對用戶的吸引程度 =點擊次數/曝光次數
c、轉化
通過廣告投放,吸引用戶達到目標頁面, 成功達成一次轉化行為,計為一次轉化。
相關數據指標
CPA( Cost Per Action )=廣告消費額/轉化量 亦稱按轉化計費,是指每一次用戶轉化所產生的成本
ARPU 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是指每位用戶的平均收入, =總收入/活躍用戶數(MAU)
ARPPU (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 是指針對付費用戶的平均收入,=總收入/付費用戶數
轉化率:CVR (Conversion Rate) =轉化量/點擊量
投資回報率: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總收入/廣告消耗*100% 又稱投入產出比, 通過廣告投放所獲得的收入
平均轉化成本:=廣告消耗/轉化量,是指投放周期內效果轉化的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