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應鏈卷到品牌化出海,跨境電商進入了新的周期。
一邊是亞馬遜、PayPal的封號風波,另一邊是SHEIN、Anker等品牌化發展模式的火爆。在賣家、渠道和買家的三方驅動下,獨立站的概念被炒熱、迅速崛起,逐漸成為一部分實力品牌出海的進階選擇。
于是,許多關于“品牌出海”的討論應運而生:面對新一輪的跨境機會,中國品牌準備好了嗎?品牌轉身擁抱獨立站,是為了什么?獨立站究竟該如何運營?誰會更適合搭建獨立站?
在第六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上,36氪深度對話店匠科技(Shoplazza)華東大區總經理劉倩,試圖一窺品牌出海的獨立站進階之路。
不該拒絕流量
要想弄清楚獨立站的運營邏輯,首先得先清楚,獨立站是怎么火的。
劉倩向36氪表示,無論是跨境電商的老玩家還是新用戶,都應該敏銳地察覺到,流量正變得越來越貴。“如果今天做跨境還在重復早期的流量快變現模式,就很難成功。”
店匠科技(Shoplazza)華東大區總經理劉倩
隨著越來越多商家入駐亞馬遜等第三方平臺,戰斗已經從產品“卷”到供應端。誠然,這為許多擁有雄厚供應鏈能力的中國企業提供了機會;但另一面,平臺所帶來的流量紅利也幾乎被蠶食殆盡,即便是商家用心耕耘,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物流服務、營銷費用等不可控因素,正在清退一票低門檻、純靠經驗運營平臺的跨境電商賣家。
越來越多賣家開始選擇成本、門檻都更高的獨立站作為運營、引流的渠道之一。
這一轉變,在擁有十余年從業經驗的劉倩看來無可非議,品牌的全域流量布局尤為重要。她把流量比作電商生意的原材料,“如果所有原材料只從一家供應商處獲取,那么這筆生意往往是不夠良性的。”
相比于第三方平臺,獨立站賣家對于一手數據、優惠規則的把控更加自由。品牌能夠積累、沉淀用戶數據建立品牌資產,以此實現反復觸達、直接變現、多次變現。
傳統品牌做獨立站,成績亮眼的不在少數。以AlloyWorks為例,在把“汽車散熱器”配件做到eBay、亞馬遜平臺上的類目第一后,與店匠合作,轉身擁抱獨立站。起步的第三個月,AlloyWorks獨立站業績增長就突破了100%;第二季度實現了盈虧平衡;第十個月,已經提前兩個月完成年度業績目標。
事實上,獨立站與第三方平臺,并非“黑或白”的二元選擇。
劉倩認為,要想在逆勢中生存,品牌需要嘗試更加多元的布局,更何況搭建獨立站并不等于拒絕第三方平臺。對于想要出海的新興品牌來說,“獨立站+多平臺”雙軌并行的組合拳,成為平衡風險與收益關系、實現多元發展的最佳解法之一。
戰略長線布局
縱觀每一個成功的獨立站,其發展無一不遵循著“存活—穩步發展—打造品牌”的規律。
尤其在起步階段,最先要考慮的就是流量問題——一個沒有流量的獨立站,就是“死”站。
一個印象是,獨立站的引流成本會遠遠高于第三方平臺,部分新興品牌并不敢輕易試水獨立站,象征性地投入一點后沒能掀起水花,它們就很有可能會放棄這塊渠道。
但劉倩表示,這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事實上,獨立站的流量成本應該是會隨著運營的時間拉長,更趨于低價。
“平臺電商里不能把公域流量轉向私域,有的平臺甚至不會提供買家郵箱,連在包裹中塞一張營銷小卡片也被禁止。在這些平臺里,商家不過是一個供貨渠道。”通過獨立站的運營模式,賣家能更快速掌握客戶一手數據,挖掘并長效發展用戶,引導復購;甚至可以利用鏈接,挖掘用戶家庭社群中的潛在用戶。
“這樣看上去只花了一份廣告錢,但卻能產生十分的效果。”劉倩總結,在流量上不能單維地考慮某個客戶的性價比,關鍵還是看用戶留存率。
解決初期流量問題后,下一步是穩健發展。
谷歌數據顯示,從商家開始投放廣告到收獲初步成果,其見效時間通常在半年左右。到第二年再投放,谷歌的搜索結果會更顯章法,這也是幫助搜索引擎從緩慢累積走向對品牌、產品建立認知的過程。
在搜索引擎的內容鋪墊中,用戶通過不斷的搜索和刷新,會逐步建立品牌認知。尤其是在歐美地區的發達國家,消費者更偏向于為產品品牌付費,而非產品本身——這樣不僅推動品牌營銷,還間接推動了品牌形象的樹立。
“作為獨立站SaaS技術平臺,店匠不會干預品牌在搭建獨立站時的偏好。通過提供不同的功能插件,為品牌的獨立站搭建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獨立站的功能,一切取決于搭建站點時用哪些插件更多。”劉倩說道,權衡品牌與營銷,最終還是需要商家自己在長期的運營中尋找平衡點。
因此,無論從引流、平穩發展、還是品牌營銷的角度來說,獨立站都不可能是商家一蹴而就的選擇,往往需要時間的沉淀和長期布局。
品牌出海,要克服水土不服
“并不是所有品類都適合搭建獨立站。”劉倩表示,在第三方平臺中,產品可以被分為平臺友好型與不友好型。
有些第三方平臺的上品背板比較簡單,詳情頁面內只需講解功能,頁面交互也只提供了購買與否的選擇,沒有個性設計和情感交互的空間存在。
因此在第三方平臺上,功能相對簡單、不需要過多說明的產品更“平臺友好”,而需要美感和設計感的服裝/飾品類目、需要大量詳情頁面介紹的3C產品尤其不受歡迎。這種“平臺不友好”類目或更加適合搭建獨立站。
其次,獨立站對品牌的運營能力非常之高。
站點外投放上,商家需要做廣告投放。但營銷熱點和內里規則瞬息萬變,精細化要求高,品牌在投放初期往往掌握不到內容制作和渠道投放的技巧,容易浪費高額廣告費用。
站點內運營上,以前商家在第三方平臺只需負責單點店鋪,但獨立站需要垂直管理,集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客戶運營、流量獲取、結匯等工作為一體,如何留存用戶、提高轉化率、打造品牌,對于新興品牌來說又是一道難關。
劉倩談起十年前,那個時代的跨境電商致力于打造“一站通全球”的平臺,但發展至今,這個想法已經被時代所摒棄。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僅商家需要適應海外的水土,對于獨立站本身而言,接受市場間的差異化、做本地化調整成為獨立站打入本土市場的關鍵。
像SHEIN這樣的站點,底下細分域名非常多,一級、二級,分別搭載著不同語言、不同幣種,以此去適應當地消費者。即便是同一個關鍵詞,在不同國家的域名下,也會出現不同的搜索結果。這樣的本地化搜索優化,絕不是簡單做下網站翻譯就能實現的。
劉倩細細拆解,目前許多中國品牌在出海的過程中,并不具備本地化的優勢。但通過店匠,品牌能夠借助SaaS服務的支持,在語言、貨幣、流量追蹤上進行本地化的調整;其次,店匠能夠幫助品牌在獨立站容納海量SKU,以供應鏈的優勢在海外市場中占得先機。
“在推薦優質供應鏈出海這件事上,的確是只有最優質的賣家,才能通過跨境的方式為‘Made in China’這一印象提供嶄新的一面。店匠在幫助客戶搭建獨立站時,也是會在平臺挑選品牌中的佼佼者。”
據介紹,店匠科技目前在服務店鋪約有36萬家,覆蓋的消費者已經遍布150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