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要讀書?
西安理工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一個男生一年去圖書館732次被校長寫進畢業典禮致辭。
此前中國礦業大學公布了圖書館借閱榜,一名學生一年2000多次出入圖書館,書籍閱讀量達240余冊,考研成功上岸。
生活越來越“卷”,不確定性越來越多,閱讀給年輕人提供了強大的彈藥庫,在不斷提升認知、開拓眼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更新,悄悄讀書然后驚艷所有人。
楊絳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好比“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
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對質。
如果說讀書讓人們實現了時刻求知的可能,那么日新月異的科技則打開了閱讀的無限想象空間。
互聯網中泡大的年輕人,深感科技帶來的便利,在閱讀這件事上更是“既要、又要、還要”。
既要通過閱讀不斷優化自己的認知和思考,又要廣泛涉獵,還要追求更自由更沉浸的體驗。
這么多要求,到底是理想還是妄想?
從近日央視播放的一條刷屏的宣傳片或許可以窺見答案。
宣傳片開頭就以“閱讀還可以更美好嗎”發問,分別從打破閱讀界限、科技賦能、好書共創三個篇章回應,暢想了元宇宙閱讀的美好圖景。
“哇,原來元宇宙時代的書店這么酷”“get了全新的閱讀方式,好奇妙”,片子在央視上線,引發了大眾關于未來書店和閱讀形態的廣泛討論。
未來閱讀會是什么樣子的?
在元宇宙的世界里,閱讀的生產消費、形態體驗、場景空間都將實現更高維度的蛻變,紙頁或許會消失,但是書籍中的結構化概念依然會存在。
書會成為思緒神游的混合現實空間,在這個文學空間里,讀者不僅可以現場目擊,也可以觸手可及,還可以交互體驗,從無字句處讀書,在元現實中沉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據了解,中國移動咪咕首創的“云書店”概念,將線上閱讀與線下文化消費體驗融合在一起,聚合60多萬冊在架圖書、60多萬冊電子書資源等多元內容資源,為用戶帶來紙書、電子書、文創等全方位文化體驗;
還能看書不止圖文,享受音視頻、3D、4D、AR、VR等富媒體化的 5G閱讀新形態。
算力時代,一切才剛剛開始,一起期待元宇宙閱讀更腦洞大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