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源/碼工小熊
今天分享的是商品分析。在過去,商品分析曾經是最重要的分析內容,但現在已經讓位給推廣分析了,一起來看下吧。
一、商品分析,在分析啥?
商品分析,指的是分析在售商品的進貨、銷售、存貨情況。大部分企業都是靠銷售商品賺取利潤,因此要及時掌握:
- 有多少商品在售
- 一定時間內,能賣出多少
- 倉庫里,還剩多少
掌握情況以后,就能進一步決定:
- 賣得好的話,要不要進貨
- 賣得差的話,要不要清貨
- 這一批賣完了,還要不要進下一批
那么,商品分析該怎么做呢?一起來看一下
二、商品分析基本邏輯
對單件商品而言,最主要的指標就是:
- 銷量:最近1周/1個月銷售件數
- 庫存:當前庫存商品件數
- 周轉時間:預計庫存還能用多久?
- 進貨時間:預計進貨需要多久?
看個簡單的例子(如下圖)
這么看,似乎商品分析很簡單,不過現實很麻煩,因為很少有商品的銷量是一條直線,上周500件,本周還是500件。商品銷量不確定性,導致了分析很麻煩。
三、商品銷量的波動
商品銷量有三種典型正常波動
1、生命周期波動。常見于科技產品(手機、電腦)、時尚產品(服裝、裝飾),從商品上市,到商品退市,有明顯的波動(如下圖)。
2、季節性波動。很多商品有季節性,比如冷飲、雪糕、電扇夏天賣得好,涮肉、手套、暖寶寶冬天賣得好。這樣隨著時間變化,有明顯差異(如下圖)。
3、周/月波動。有的商品每個季節都有,是人們固定需要的,但是消費者并非每時每刻都會來采購,因此會產生周/月波動。比如快消品一般周末賣得好,人們放假了才有空買東西。toB類采購,則是工作日賣得好,周末沒人加班搞采購流程(如下圖)。
這些波動都是正常的,還有不正常的,比如:
- 因為天氣異常,沒客人到店
- 因為天氣太冷,夏季產品比預計的差
- 上市前以為很暢銷的新品,上市后無人問津
以上所有問題,都會導致商品銷售數據波動巨大。銷售數據波動巨大,自然會導致庫存積壓,周轉減慢,進一步影響到后邊的清倉、補貨節奏。這時候就得關注商品庫存。
四、商品庫存分析
商品庫存,主要關注:是否會因為長期保存而導致損失。
比如生鮮產品:
放久了不新鮮,賣不上價(跌價損失)。
放久會腐爛,徹底不能賣了(超齡損失)。
電子產品、汽車、時尚產品也類似,上市的時候,功能新穎,設計獨特,能賣上好價錢。但時間久了,對手也出了同樣產品,就會跌價。等這個設計、功能已經成土老帽了,就徹底賣不出去了。
因此,一般商品會統計:庫齡(入庫多久)指標。在清貨的時候,優先清理庫齡較久的商品。同時,還會監控市場價格與對手產品。如果對手推出同級別產品,且市場上同級別產品價格已經下降,就開始產生跌價損失,需要及時調整價格了(如下圖)。
五、商品分析的難點
綜合來看,商品分析難點,不是計算過去銷量,而是預測未來走勢。且影響商品銷量的因素,總是相互疊加的,想計算清楚會很麻煩,甚至成為一個玄學問題(到底能賣多久!!!)。
對于入門級小伙伴,能做到下面幾點就已經合格了:
- 做出商品進、銷、存報表
- 識別商品各種正常走勢
- 做出商品庫存、庫齡、市場價報表
如果真要做預測,就基于大的商品生命周期/自然周期+最近2周的銷量,拍腦袋拍一個下周的量出來吧。
六、為啥商品分析提的人少
在過去實體店年代,商品分析很重要。因為一個店開起來不容易,不能輕易換,只能可勁折騰商品。現在互聯網推廣流程,商品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在互聯網上賣貨,更講究爆款,銷售的商品數量、品種也大大減少。各大電商平臺、社群、裂變、分銷、直播、短視頻各種玩法,使得選擇好渠道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