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可謂是全民創業的時代,馬爸爸曾經說過:“互聯網放大了每一個人的能力”,所以在創業方面很多人都會選擇互聯網項目
互聯網上的創業項目可謂是琳瑯滿目,數不勝數
咱們隨便找個平臺,輸入“項目”倆字,略一搜索,結果可以看下面這個圖片

“創業項目”這個話題下面一共有19.5萬的討論,而“互聯網項目圈”這個圈子有6000+的人加入和1100+的帖子,這還只是隨機挑選的一個平臺進行搜索,由此可見網上項目之多
我最近也在考察互聯網創業項目,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互聯網上項目雖多,但坑同樣不少
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盤一盤互聯網上的那些深坑無底洞
一、某幣某鏈
這里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是空氣幣,第二種是區塊鏈虛擬盤
首先介紹背景,2017年數字貨幣在國內火了起來,造就了不少暴富神話,但在當時這畢竟屬于新鮮事物,很多圈外人不懂這個,眼看別人賺錢,難免眼紅。圈內真正懂區塊鏈的人都知道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懂這個道理的人也想賺錢怎么辦呢?那就去賺想賺這個錢的人的錢(有點繞口,但不難理解哈),圈內人稱之為“割韭菜”
割韭菜第一種方式就是發行空氣幣
空氣幣就是無技術支撐,無項目落地,無實際價值的數字貨幣
來看看項目方怎么割韭菜:幣只要上了交易所,開盤就猛漲,然后暴跌洗盤。
比如有一個叫“V某S”的幣,上線不到2美元,1個月時間沖到12美元,這期間就等著韭菜去買。等錢收到差不多了,就開始砸盤,暴跌,等著韭菜割肉賣出。
完了還能光明正大的告訴你,不是我騙你錢,價格隨著市場交易走,我也控制不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人民日報》都說了,區塊鏈創新不等于炒作數字貨幣,應防止利用區塊鏈炒作空氣幣。
第二種方式就是區塊鏈虛擬盤
同樣是打著區塊鏈的旗號,但是比空氣幣還要狠
他們連交易所都是假的,一個在百度或谷歌都搜不到的網站,或者一個在各大應用商店都下載不了的App,上面能看到比特幣、以太坊等知名數字貨幣,只是為了顯得平臺比較正規,然后其他幣全是虛擬的
掛靠一個知名的品牌包裝一下,乍一看還真像那么回事,等你交錢進去,能看到天天都在漲,等過段時間,你覺得賺夠了,想提現了,才發現錢提不出來了或者干脆平臺都跑路了
這種幣的價格走勢都是電腦模擬出來的,后臺要它漲就漲,要它跌就跌,還采取一系列激勵機制,鼓動相信的人拉人頭發展,其實妥妥的就是“龐氏騙局”(這里不再展開細講,各位可以自行搜索)
二、某魚
一個“分享二手好物”的平臺,如今卻有人感慨“變了味”
屏蔽不了的“原味交易”、語焉不詳的“特殊服務”、暗藏乾坤的“攝影學習”、屢禁不止的“釣魚騙炮”,除了以上亂像外,某魚還成為了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割韭菜”圣地。
網絡上隨便一搜,就能搜到大把的關于某魚的項目以及開店教程(為了不被和諧,此處就不配圖了),有些教程售價更是高達998,課程話術也是相當勁爆,什么“零成本”、“無貨源”、“百萬盈利”、“店群運營”、“流量扶持”、“批量復制”等等
只需998,學會之后就能月入百萬,年入千萬,怎么樣,心動了嗎?快醒醒吧,讓我來帶你解開此類騙局的真面目
首先,所謂的教程其實課程內容相當的空泛和低級,百度隨便搜索一下就能出來一堆
其次,所謂平臺流量扶持就是指某魚自帶的千萬月活,所謂學員盈利案例也是精修圖PS
最后,賣課做代理才是他們真正的核心賣點與盈利點

課程費的本質不是買教程,而是相當于“入會費”,買課后你甚至不用開店,只需要“招人”,就能掙錢回本了。
其實任何暴力的“商機”都逃不過一句話:先入局的都在悶聲發大財,后入局的都在割韭菜,某魚也沒能免俗
三、知識付費
說的過于籠統了點,細說一下就是知識付費平臺系統搭建
說實話這個項目一開始是吸引到我的,畢竟現在就是知識付費的時代,這一行也出現了很多的大佬,比如吳曉波、羅振宇、樊登和李善友等
可奈何這幫人太按套路出牌了,曬一下我在一個平臺上看到的兩篇文章

分割線===

兩篇文章謎之相似,第二篇還曬出了銀行存款截圖,7位數啊有沒有,都是月入十萬+的大佬,我就好奇怎么會這么無私過來分享經驗,一番臥底讓我查出了真相
原來根本就不是靠所謂的“賣課”賺錢,這兩位大佬都是出自同一個“某某商學院”,而他們的真實身份都是出來招商的

只需6800就能成為合伙人,總部幫你搭建好屬于自己的平臺,所有規則自己定制,所有課程資源都由他們提供,你只需要招募屬于自己平臺的代理,后期享受被動收益就可以
聽著是不是很誘惑,而且合伙人盈利點還挺多

哈哈,但是仔細想想,現在各大頭部知識付費平臺那么多,免費的學習資源又那么好找,誰會來這種小平臺買課,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不用說,又是一幫“賺想賺錢的人的錢”的人,幫你賺錢是假,收代理費賺你的錢才是真。再讓你按照他們這一套,去招收代理,實際上就是層層收割,吃的“人血饅頭”。
實際上這種課程平臺源碼,網上只賣幾十塊錢一套,就這東西,他們賣你6800,所謂的課程資源,也是在網上找來的免費資源上傳到自己的平臺,美其名曰不用擔心版權問題,實際上妥妥的都是智商稅。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3大創業陷阱,如果不小心相信了這些項目,那可真是掉進了深坑里
所以筆者在這里給廣大創業者一個忠告,創業有風險,選擇項目需謹慎,莫不要做了別人的韭菜
你還知道哪些“割韭菜”的騷操作呢,歡迎留言討論哦!關注我,創業路上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