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限法
適用于對分析對象的劃分。
確定指標,根據指標的高低,組合出不同類別。
2個指標,每個指標有高低之分,可得出4個類別。可視化后,就是二維坐標,每個類別分別落到四象限的一個象限里。
比如:
App根據使用頻度和垂直度,可劃分為4種類型。
高頻綜合,高頻垂直,低頻綜合,低頻垂直。
比如:
用價值度和流失度來劃分用戶類別。
可組合出4種類型用戶。
針對每種類型,實施不同的運營策略。
3個指標,則得出8個類別。可視化后,就是三維坐標,劃分出8個象限。
比如:
RFM模型。
R:最近一次消費
M:消費金額
F:消費頻率
組合出8種類別,每種類別對應一種用戶,對每種類別用戶實施不同運營策略。
象限法是策略驅動思維,對分析對象進行劃分后,每個類別的對象實施不同策略。
劃分依據,可根據中位數,平均數,或者經驗(直接給出具體數值)。
適用于:戰略分析,產品分析,市場分析,客戶管理,用戶管理,商品管理等。
應用范圍的廣泛,說明可用于劃分的指標的多樣性。本質還是根據不同指標的高低組合來分類對象。
2.多維法
象限法的進階。
因為象限法只有2和3兩種維度,但實際問題分析里,可能包括超過3種維度。
比如:
用戶統計維度:性別,年齡,出生地等
用戶行為維度:注冊用戶,用戶偏好,用戶興趣,用戶流失等
消費維度:消費金額,消費頻率,消費水平等
商品維度:商品品類,商品品牌,商品屬性等
多維法是精細驅動思維。
只要數據齊全且豐富,都可以應用。有點像建立Excel表格分析。每一行,都有多個列,每一列就是一個維度。
注意維度過多可能導致更多時間消耗。
對不同維度交叉分析時,注意辛普森悖論。
辛普森悖論:某個條件下兩組數據,分別討論時得出某種性質,合并討論時,卻得出相反結論。
為什么會出現辛普森悖論?
如何規避辛普森悖論?
3.假設法
在沒有數據可參考的時候,可利用假設法來進行分析。
比如:
營銷活動后,銷量整體比上周上升20%,但因為統計失誤,沒有銷量明細數據。如何確定活動是否有效?即,驗證銷量的提升是否是營銷活動的結果。
分析:
假設活動是有效的。
銷售有不同方式,可能是搜索,可能是活動等。但都會產生評價。
如果活動促進用戶購買,對應的商品評論也可能提升。
統計平時的用戶購買與評論比率;根據新增評論數,可獲得新增購買人數;——增長率和20%比較
統計評論中出現的活動字眼,根據購買人數,計算活動轉化率。
商品提價后,收入是否產生變化?
分析:
假設提價后,銷量下跌。那么下跌多少?
銷量=流量*轉化率
假設流量不變,商品價格影響轉化率。現在確定轉化率的波動。
假設各個類型用戶對價格敏感度不同,將用戶根據RFM模型劃分。
每個類別的用戶,得出歷史轉化率;根據不同類別用戶對價格敏感度,依靠經驗,確定價格上升后轉化率變化值,用+10%或者-10%表示。
計算不同類別用戶數量*變化的轉化率,最后相加得到整體的銷量變化。
假設法,本質是一種啟發思考驅動思維。
更多是一種開拓思路的方式,根據假設,驗證,判斷,來得出結果。
在缺少數據的情況下,根據假設進行推斷,往往有奇效。
假設法,不僅僅是針對前提,也可以假設概率,比例。假設什么,有賴于對業務的熟悉,以及合理的邏輯推斷。
4.指數法
數據太多太雜,如何聚焦數據,有效使用數據?
將數據加工成指標。用指標聚焦數據,衡量業務效果。
加工方法:有線性加權,反比例,log。
線性加權,提升權重;反比例轉化為小數,之后可再加權轉化為某個范圍數值;log是縮小數值范圍。
指數法是目標驅動思維,能指導業務。
要注意的是,指數法沒有統一的標準,很多指標依賴于經驗的加工,一旦設立指數,不宜頻繁變動。
比如:
知乎某個領域的活躍度計算。
活躍度=(發布內容數+3*log(收到贊同數)+6*收到專業徽章數+10*被編輯推薦次數)* 10
log是以2為底。
5.二八法
二八法則:帕累托提出的,任何一組事物中,只有20%為重點,其余80%為次要點。
比如:
社會上20%的財富,掌握了世界上80%的財富。
即財富分布的不平均。
在數據里,20%的變量將直接產生80%的效果,數據分析更應該圍繞20%做文章。
持續關注topN的數據,是一個好習慣。不僅僅是數據分析,在很多行業都應關注頭部數據。
這給我們什么啟發?
雖然指標很多,但往往某些指標更有價值。
對指標,要確定關鍵指標,并關注關鍵指標。
要注意的是,數據分析也不能放棄全局,不然容易使思路變狹窄。
6.對比法
好的數據指標,一定是比率或比例;好的數據分析,一定會用到對比。
單純的數據量,不能僅僅依靠直觀感受,直接論斷效果好壞,價值高低。
一線城市月入1w和三線城市月入1w是兩種概念。還要考慮城市人均消費,每月存儲。
身高上,女生的170和男生的170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應該和地區平均身高比較。
孤數不證,沒有比較就沒有結論。
節日大促,女生消費占比從60%提高到70%。能證明女生節日愛消費嗎?
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節日大促,整體的消費額是降低的。
比如消費額從原來的60/100w,變成56/80w。實際絕對消費額度降低了。
女生消費占比提高,可能是男生跑去競爭對手那了。
對比法,都有哪些維度的對比?
競爭對手對比,類別對比,特征和屬性對比,時間同比環比,轉化對比,前后變化對比等。
同比與環比
環比:是連續2個單位周期內的量的變化比。
同比:是一個單位周期內和另一個更大周期的同一個段周期內的變化比。
環比只有一個,同比則因參照量(另一個更大周期)不同而不同,有多個。
例如我今天(12.25日,星期日)步數是1000步,昨日800步,則環比為 1000/800=1.25;
同比有多個,例如上周日為700步,上月25日900步,則上周同比為1000/700,上月同比為1000/900。
有人遇到上月同比和上周同比時,把上周同比當成環比來理解了。
記住一個重點,環比是連續(無任何時間間隔)周期內變化。
具體例子:
同比:2010-12/2009-12;year over year,年比較,比去年增長;同一位置的比值。
環比:2010-12/2010-11;month over month,月比較,比上月增長;一環接一環。
對比法是一種挖掘數據規律的思考方式。
對比法可以與任何思維技巧結合,比如多維對比,象限對比,假設對比等。
每次數據分析,都要利用到多次多種角度的對比。
不然會得出狹隘片面的結論。
7.漏斗法
一種流程化思考方式,在考慮變化和流程時,都可以使用。
單一的漏斗分析沒有用,轉化率20%并不能說明什么,要結合其它分析思維。比如多維,對比。
比較不同流程的轉化率,比較不同維度的轉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