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通訊技術與智能手機APP的發展,大到政務辦事、小到銀行轉帳,一臺手機幾乎能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當我們享受APP帶來的快捷和便利時,各類隱私泄露、安全陷阱問題也接踵而至。不久前,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一起手機清理軟件將老年人推向詐騙陷阱的案例,更有大量APP打著安全衛士的旗號,用聳人聽聞的“病毒”、“安全漏洞”誘使用戶下載,APP惡意行為一時間成為媒體和用戶關注的焦點。
(央視曝光手機清理垃圾APP騙局)
而除了媒體的關注與曝光,互聯網服務平臺也在持續與APP惡意行為做斗爭。就在3月19日,全國首例智能手機劫屏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迎來判決結果。這一案件的裁決落定,成為互聯網軟件服務平臺在使用技術與人工檢測之外,開始通過法律途徑維護用戶體驗的一大標志性事件。
在此案件中,原告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認為,被告寧波某科技公司開發“嗨來電”APP使用彈出全屏廣告信息流彈窗頁面或半屏純廣告彈窗等惡意行為,使得手機用戶在操作手機系統中的鎖屏、桌面等功能時,需要更多更長的操作路徑才能重新進入系統或者亟需關閉應用程序。這一惡意行為極大占用了用戶的注意力,大大降低用戶使用手機功能的體驗。經過審理,法院判決寧波某科技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300萬元。
以案件中的原告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為例,任何一款APP在上架其運營的軟件商店之前,廣東歡太都會利用全方位、全天候檢測平臺識別上萬種安全與隱私風險,同時采用人工檢測方法進行全流程跟蹤;在APP上架軟件商店后,廣東歡太還會進行人工抽查,并進行系統側的實時技術監測。據悉,上述案件中的APP“嗨來電”目前已根據廣東歡太運營的軟件商店的上架規范進行了整改,并持續接受系統監督。
雖然互聯網服務平臺在不斷提升APP惡意行為識別與打擊能力,并始終通過規范與制度約束APP行為,但各類APP的惡意行為仍然屢禁不絕,此次廣東歡太的積極維權無疑成為利用法律手段來保障用戶使用體驗的先行者。作為用戶的我們,在今后使用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風險辨別能力和自我防護意識,面對APP不規范行為,應積極向歡太及其運營的官方軟件商店反饋;而作為APP開發者,也應該意識到任何不規范行為都有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只有通過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才能實現長久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