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快速增長,“新基建”的提出更是給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帶來綜合性的新機遇。然而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什么因素導致不同數據中心之間的投資效益存在分化?本文將從業務發展的角度出發分析數據中心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1、市場競爭現狀
IDC行業洗牌,供給向頭部廠商聚攏
當前我國IDC服務提供商可以分為兩大陣營,運營商與第三方IDC服務提供商。運營商憑借國內壟斷的網絡資源優勢和早期市場介入占有了IDC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近年來第三方 IDC 服務商迅猛發展,業務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如收入體量處于我國第三方IDC服務商排名第二的萬國數據,近三年的復合收入增長率超過50%。
隨著政府對數據中心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市場從高速發展期向成熟期的過渡,IDC的產業發展迎來新一輪結構調整,行業門檻提高,國內供給向頭部廠商聚攏,運營商與第三方IDC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愈加激烈,只有優質資源和服務能力的持有者才能在此輪行業洗牌中占據一席之地。
2、市場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那么,影響IDC企業業務拓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從收入的計算來看,數據中心能夠獲取的收入規模的大小由建設規模,上架率以及單機柜價值來決定。建設規模已定的情況下,上架率提高意味著更多的用戶入駐與攤薄的折舊成本,帶來收入與毛利的雙提升;而單機柜價值越大,整體收益也越大。但背后決定數據中心上架率與單機柜價值的因素是多樣而復雜的,我們選擇其主要影響因素:地理位置,服務價值,客戶結構以及商業模式來進行分析。

1、區域布局
根據不同需求分場景布局。
數據中心的應用場景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類在本地解決計算的快速響應問題(如邊緣數據中心),一類為邊緣計算提供強大的后臺計算支持和數據存儲能力(如中央云數據中心)。不同類型的數據中心對于地理位置的要求不同。
在我國,由于一線城市的高人口密度,密集的企業分布以及優越的網絡條件,本地部署,靠近用戶的數據中心必然將一線城市作為第一選擇,因為數據中心所在地的市場需求決定了其上架率的高低。從數據上來看,我國一線城市數據中心的上架率基本已達到60%-70%,呈現相對飽和的局面,而中西部地區二線三線城市上架率僅30%上下,利用率低。未來,物聯網、AI、5G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時延和帶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線城市及周邊地區仍將是服務于本地計算的數據中心需要搶奪的重要資源。當前第三方IDC服務商企業數據中心布局,基本集中于核心樞紐城市,并持續通過行業并購、改建擴建、近郊新建等方式搶占一線城市資源,上架率得以保持在較高水平。
用于大規模數據存儲的中央云數據中心對于帶寬與時延的要求不高,可以選擇布局在電力與土地資源低廉,氣候適宜的西部偏遠地區。但目前我國超大型云數據中心的上架率也僅30%左右,原因在于實際市場需求并不足以支撐數據中心的健康運轉。因此對于大型和超大型云數據中心的建設規劃還需結合市場需求的演進分階段開展,防止因過度追求規模而造成資源浪費。
2、服務價值
差異化服務決定定價話語權。
目前我國大部分IDC服務商以機架租賃+帶寬出租為主要業務,提供的服務價值大同小異,客戶在同等水平下可以選擇報價低的數據中心,因此市場價格競爭也相當激烈。反觀國際頂級IDC服務商如Equinix,NTT等,通過對自身資源的評估與整合,為客戶提供有別于競爭者的多樣化產品與服務,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客戶習慣,增強客戶黏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市場上形成難以匹敵的定價能力,享受高溢價的增值回報。以Equinix為例,其自有的互聯網交換中心(Internet Exchange Point, IXP),10毫秒內抵達全球絕大多數市場,提供給客戶穩定高速的網絡通道。比較Equinix(亞太區)與世紀互聯2018年平均單機柜收益,Equinix約為世紀互聯的1.6倍。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資料來源:DBS行業報告
3、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決定其細分市場與競爭環境
數據中心的商業模式可分為兩種類型:批發型數據中心與零售型數據中心。二者在業務模式與運營效率上都存在一定差異,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由于批發型與零售型數據中心特有的服務特征,導致其定位于不同的細分市場,競爭環境也有所差異:零售型數據中心主要目標客戶群為中小企業,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將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越來越多的零售型數據中心用戶可能會向云端遷移,想要突圍只能結合自身的資源與能力優勢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服務。批發型數據中心的目標客戶群很大部分來自云計算企業,云計算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可能給批發型數據中心帶來一波業務紅利。
4、客戶類型與結構
客戶類型與結構影響價值回報與成長潛力
客戶類型:不同種類的客戶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存在分化,其中:
- 云服務商:數據中心作為云計算 IT 資源的載體,受益于云計算規模的大幅增長。云計算需求的增長將成為IDC需求增長的重要來源。云服務商作為市場需求的主要驅動力,拿下其訂單能幫助企業快速搶占市場份額。
- 金融企業:金融類客戶回報率更高。因為金融類客戶的資本實力雄厚,價格敏感度更低,能夠接受更高的單價,且金融客戶受到嚴格的監管機構審查制度制約, 對增值服務有更多的需求,包括災難備份、遠程操作等。
- 大型龍頭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帶來的集聚效應從長遠來看提高業務的增長潛力。比如騰訊會吸引其他游戲開發商選擇同一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
客戶結構:通常來說數據中心收入結構向大客戶集中有利于上架率的快速提升,因為其需求的規模普遍更大,但是大客戶的議價能力更強,會降低單機柜的價格,因此在市場拓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平衡客戶結構,穩定維系大客戶關系的同時,發展中小型客戶,降低業務風險。
3、 結語
核心的地理位置,高附加值的產品服務,優質的客戶結構等都能幫助IDC企業更快的實現市場拓展目標,然而市場份額的擴大,收入的快速增長并不意味著高投資回報,數據中心的建設模式與運營管理也成為其競爭力較量的另一個舞臺。欲知投資造價與運營成本如何影響數據中心投資效益,盡請關注下期數據中心專題系列——建設運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