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出現大跌。比特幣一度跌至4000美元一線,直到3月20日之后,比特幣價格才艱難回到6000美元上方。
暴跌只是其眾多風險之一。你想通過“炒幣”暴富,殊不知有人已經盯上了你的本金。
當心!虛擬貨幣交易背后這些“坑”不得不防!
交易量“摻水”欺騙投資者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常見套路是,先通過虛假交易騙取客戶入場,再通過操縱市場價格和惡意宕機使客戶被迫“爆倉” ,最終血本無歸。
在普通人眼中,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交易量越大,就證明平臺的人氣越高、可靠性越強。殊不知,交易量也可以作假 。
1、機器人刷量
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前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平均換手率分別為13.25%,8.33%和6.15%,都大幅高于國外持牌交易所的平均換手率2.37%,分別高出5.6倍、3.52倍、2.6倍 ,說明交易平臺存在采用機器人刷量的嫌疑。
2、人為修飾數據
在市場調查中,隨機抽取幾家大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交易金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其交易特征違反了Benford定律。
Benford定律是指自然產生而未經人為修飾的同類數據,其數字出現概率基本服從相同的概率密度分布。
市場調查的數據顯示,樣本交易金額中,某個數字的出現頻次呈現異常翹尾現象,這表明這些數據經過了人為修飾 ,并不是自然交易的結果。
3、虛假交易刷排名
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通過虛假交易刷出龐大的交易量 ,可以在幣價網站Coin Market Cap網站上獲取更高排名,讓虛擬貨幣獲得更多的關注,營造出一種繁榮的市場假象,使客戶普遍性地高估虛擬貨幣的價值,從而吸引客戶入場。
系統“癱瘓”實為人為操縱
繼虛擬貨幣之后,虛擬貨幣期貨市場更為火爆,高達百倍的杠桿“玩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但在虛擬貨幣的期貨市場上,其越來越演化為一些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斂財工具 ,人為操縱的痕跡也越來越重。
1、“拔網線”制造系統異常
如一家平臺通過“拔網線”的方法,使得交易平臺多次出現閃退、卡頓、倉位無法顯示 等異常現象,影響客戶正常的下單,撤單和平倉等交易操作。宕機時間一般持續半小時到2小時不等。
2、平臺勾結讓投資者被迫“爆倉”,血本無歸
一家平臺人為制造系統異常的同時,另一家平臺通過機器人買賣操縱價格,在其他平臺宕機期間將價格強制拉低或提升。
客戶在加了10倍甚至20倍高杠桿的情況下,面對價格的巨幅波動,由于系統宕機無法選擇止損或補倉,只能被迫爆倉,最終損失慘重,甚至血本無歸。
兩家平臺過一段時間交換角色,故伎重施,改為前者操縱價格,后者宕機以侵占客戶財產。
從2017年起,相關部門已經多次重申虛擬貨幣交易非法,并加大了打擊力度。2017年9月4日,人民銀行會同中央網信辦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代幣發行)是非法金融活動 ,并開展清理整頓工作。
但仍有部分虛擬貨幣交易“死灰復燃”。有平臺為躲避監管,通過將服務器設置在境外、實質面向境內群眾提供交易服務的所謂“出海”方式,繼續從事相關非法活動 。更有相關平臺利用了區塊鏈這種新興技術和群眾對新興技術的興趣,打著高收益的幌子,以區塊鏈技術創新之名、行在線詐騙之實。
數據顯示,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對此持續進行監測和打擊,共監測和處置“出海”虛擬貨幣交易平臺300余家 。
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應擦亮眼睛,主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盲目跟風炒作,以防止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如發現有任何機構涉及此類非法金融活動,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涉及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記者: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