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又多了一個全面取締P2P的省份,重慶。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是繼湖南、山東后的第三個了。廣州、深圳也已經通報了首批P2P清退名單。而與這些名單上陌生的名字不同的是,曾經耳熟能詳的平臺,都在奮力撕掉P2P的標簽,該更名的更名,該轉型的轉型。但是,P2P的轉型是否成立?這依然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能力去回答的問題。
回顧金融或類金融行業,其實,又何止P2P這個行業嘗試過撕掉標簽。
試問,有多少專業的保險經濟或規劃師,正在努力撕掉“賣保險的”標簽?原因,無非也是因為曾經的保險銷售魚龍混雜,素質層次不齊。但在沒有設立標準門檻的前提下,你想撕掉“那個賣保險的”標簽,就要更專業更努力,哪怕你已經年薪百萬。而想給自己換更專業的標簽,只要能力匹配,這并沒有什么錯。
對于P2P行業而言,道理其實差不多。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在努力交答卷的企業。
最近擬更名為“信也科技”的拍拍貸,其創始人兼聯席CEO張俊曾在近期公開表示,今年10月后所有撮合成交額的資金均來自機構。雖然拍拍貸目前還有一些P2P的余額,但已經沒有新增交易,目前公司的主戰場是“金融科技”。這或許也是為何拍拍貸選擇在11月更名的原因,名不副實,也不是張俊的風格。
這對于一家以P2P起家的平臺而言的確不易,但從其轉型的速度,卻不難窺見其與野心匹配的能力:
?到今年3月,機構資金占比超3成;
?6月,機構資金占比超5成;
?科技投入增長超3成;
?到今年9月,機構資金總體占比已高達75.1%,其中在9月份撮合的貸款當中,機構資金占比已高達97%;
?到10月后,拍拍貸撮合的資金已100%來自機構。
不難發現,雖然實力各有千秋,但朝著“金融科技”的目標邁進,已經成為行業轉型的共識。這條路雖然不易,但與那些沒有轉型能力走向清退的平臺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的確靠前期的資本及技術積累,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從P2P拓寬到整個智能信貸市場來看,謀求轉型的平臺其實有很多,包括已逐步褪去現金貸標簽的趣店、小贏、51信用卡等,還有在逐步擺脫P2P“原生家庭”影響的品鈦。大家轉型的方向其實都比較一致:核心還是圍繞智能信貸開展科技服務。也正因于此,金融科技公司的同質化競爭在加劇,持牌機構的資金優勢和話語權均在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對機構的持續吸引能力,才是此類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
在業內看來,機構有三個核心訴求永遠有市場:一個是風控;二是獲客;三是精細化運營。
舉個例子,對于部分城商行或城商行背景的消金公司而言,別說數字能力如何,或許連開發移動端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都不具備。這或許令人難以置信,但這對于很多城商行而言并不夸張。因此,除了上述三個核心問題,對于一些毫無基礎卻要開展智能信貸的城商行而言,科技公司可以參與的環節有很多,有些甚至是非常基礎的:比如面對無征信人群,部分銀行可能依然停留在傳統的線下調研加資產審核的風控模式,而科技公司可以有更多維度的數據去判斷這個客戶的情況,效率也更高。簡單而言,即對純信用類的貸款需求,類似拍拍貸、樂信等本身有經驗積累的科技公司或許更能讓合作機構少走一些彎路。
總體而言,與機構合作,拼的就是大家在智能信貸全流程中的服務能力,也就是科技能力。孰強孰弱,看機構選擇誰,最簡單明了。
“自P2P清退潮以來,持牌機構甄選合作對象也變得更為謹慎,所以正在轉型的平臺能在當前環境下,依然保持合作機構、合作資金持續增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家股份制銀行華南區分行的負責人表示,該銀行自總行層面在國慶之后就暫停了新接入合作機構的計劃,原有的合作平臺雖然影響不大,但資金也有收緊的趨勢。
而根據拍拍貸、趣店、樂信等平臺在二季報披露的情況看,無論是合作機構的數量、資金量均有明顯增長。
所以,轉型到底行不行?其實不需要過度批判,三季報披露期將至,今年年報期也不遠了,真實的業務數據才是最好的答案。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