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代人已經基本上無法離開網絡了,大家每天拿著手機在看。其實大家需要的不是手機而是為了上網,如果這個手機不能上網,他就不會用手機。隨著這個網絡世界迅速發展,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在網絡世界大家每天發的短信,收的郵件,要上的網站,看的新聞,產生了大量交互的數據。這么多的交互數據,怎么來保證它們的安全不會被篡改,也就是誰來管理這個數據模型?
現在的網絡模型都是中心化的一種網絡模型,比如說大家現在用到一些服務:微信就是騰訊提供這個功能給你,再比如說你要存錢就是銀行給你提供。。。這些服務都是有一個中心存在。大量的現實生活,最終都會歸納到一個中心化的機構或服務部門來管轄。那這個跟區塊鏈又有什么聯系呢?
坦白說以上內容跟區塊鏈一點聯系都沒有,區塊鏈的特征是去中心化,也就是把以上服務的中心去掉。去中心化就是說并不是由某一個機構、也不是由某個國家、更不是某一個個人提供,它是由所有人共同提供,去中心就意味著信息共享,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不需要管理者來參與管理活動。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不需要有中心的,比如說錢就是這樣,你的錢為什么要存在別人的地方?大家打開錢包看著,你錢包里的錢之所以是你的,就是因為它現在在你手里而已。那么這樣重要的東西,你為什么放心把它放在銀行里?那是因為銀行說我可以提供擔保。其實銀行也是一個機構而已,任何一個機構它都有可能倒閉或者遇到風險又或者出錯,這樣就造成你有可能出現損失。那么有沒有一種安全的機制,能夠避出這些風險,讓你的錢安安全全的在你手里,而且又不被任何人管理?
答案是有!

區塊鏈技術就是一個全民記賬系統,我花了一塊錢,就是我把錢給了你這個事實被所有人手里的賬本記錄上了之后,“我少一塊錢,你多一塊錢”這個事情就成為一個事實,因為每個人賬上都寫著“我少了一塊,你多了一塊”。我擅自改動賬本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因為這樣就和你們所有人的賬對不上,只要不超過50%的賬本被篡改的話,這個就是事實;當然如果超過50%的話,被篡改的事情就成為事實。但是區塊鏈這個技術,因為用戶群體特別的龐大,你不可能篡改所有人的信息共享,因此科學家認為他是最安全的記賬系統。
關于區塊鏈的應用,早在2008年的時候,一個叫中本聰的人突然蹦出來說,區塊鏈技術可以做貨幣,于是大家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建立起比特幣系統,直到今天這個系統有沒有產生什么問題。但比特幣不等于區塊鏈技術,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場景。

后來比特幣運行成功以后,很多人就想這個結構一旦發展起來,就可以擊潰世界上所有的大企業,包括谷歌、蘋果、Facebook等,因為他們都是中心化。像谷歌提供的服務,都是由谷歌服務器中心提供的,然后通過付費讓大家使用,但如果他的服務器受到攻擊,那谷歌的服務就不存在。谷歌現在用的是辦法是分散他的服務器,他的服務器到處都有,你攻擊我這個服務器,那我還有其它服務器,但如果分散數量有限的話,也有可能同時被攻擊。唯一不會被攻擊的只有完全分散到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谷歌的話,谷歌就不會消失了,這就是去中心化。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谷歌,那谷歌他肯定不樂意了,你們都變谷歌了谷歌還掙什么錢?

以前看電視就是這樣,他放什么你看什么,這就是中心化的行為模式。現在可不一樣了,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上傳影片,當上傳者到了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話,那網絡平臺就屬于一個非常健全的信息共享平臺,只要沒有外力干擾,大家都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創造大家喜歡看的東西,而最終決定這個東西好不好,不是網絡平臺本身也不是媒體本身,而是觀眾,這就是去中心化。其實大家在有意無意間已經接受去中心化的思維模式。
中心化世界的既得利益者、掌權人,是絕對不希望這種東西發展壯大起來的,所以這就是區塊鏈技術一度被封印起來的原因。如果我們大力發展去中心化,我們整個社會結構就會發生變化,現在建立的中心化社會結構就不存在了,通過區塊鏈技術,只要有網絡存在整個世界就存在。

這,就是區塊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