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動支付到共享經濟,大數據正在加速重塑著大眾生活的諸多方面;從萬物互聯到智慧城市,大數據正在深刻影響著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的各個領域。了解大數據、掌握大數據、運用大數據,這是當下的現實課題,更意味對未來的判斷和引領。
5月26日到29日,秉承“全球視野、國家高度、產業視角、企業立場”辦會理念的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舉行。通過思想的交流、技術的展示,為行業帶來最新銳的思想觀點、最先進的現實應用、最寶貴的發展機遇,通過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這也將推動數字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數字時代,數據就是機遇,數據就是潛力。近年來,從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到開展“互聯網+”行動計劃,從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到加快推進電子政務,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的效應逐步顯現。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GDP比重34.8%。數字化創新持續迭代,數字化新業態加速涌現,數字經濟不斷創造新的可能。
曾有人認為,技術進步帶來失業增加。但總的來看,效率提高必然加速企業發展,從而增加更多崗位和機會,技術進步并不是消滅傳統產業,而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吸納和帶動就業的新引擎。以新職業數字化管理師為例,當前從業人員已超過70萬人。如今,數據價值充分流通,讓更多行業實現質量、效率、動力變革。
從被信息浪潮推著走,到現在開闊的思維、創新的技術,中國正在引領世界互聯網發展的潮流。可以說,互聯網技術從萌芽到蝶變,數據應用從點燈探路到融入生活,無不有賴于技術的積累、創新與迭代。步入新時代,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數字驅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的需要,數字經濟將推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大數據早已和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提質增效”的宏大戰略緊密相連。不管是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還是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都離不開合理利用大數據。從某種角度來說,大數據就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一條技術路徑,也給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帶來了新的氣象。
當然,對人們隱私權的維護、對社會多樣性的保護等也面臨新的挑戰,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法律來確定信息保護的邊界和管理權限的邊界,用技術手段去主動實現信息保護,使得信息處理過程更透明,保證用戶享有真正的選擇權和知情權,讓社會治理跟得上時代的發展。
只有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和運用數據,遵循信息時代的數據規律與數字邏輯,才能更好書寫未來。前兩次技術革命,我們都是學習者,這次以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是我們與世界距離最小的一次,在某些領域我們已經成為了領先者。抓住大數據時代,創造更多可能性,時不我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 吳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