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姿豐、黃仁勛、張忠謀,這場三人局,也是AI行業最具時代特征的縮影。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大模型掀起的算力大戰,背后三位華裔創業者成為主角。
6月14日,全球AI界都在等待一場發布會。發布會現場,AMD董事會主席、CEO蘇姿豐身披藍色立領外套,一頭干練的短發站在聚光燈下,密集地發布了多款AI軟硬件新品,包括針對大語言模型設計的GPU(圖形處理器)新品MI300X,主動向這個領域的王者英偉達發起挑戰。
MI300X可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處理速度,內存高達192GB,超過英偉達H100芯片的120GB內存,這意味著相比英偉達H100芯片,它能訓練參數規模更大的大語言模型。
英偉達憑借其GPU贏得AI計算市場絕大部分份額時,人們總是熱衷于討論AMD何時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如今,蘇姿豐來了,還掀起了一場風暴。
這場風暴將全球三大芯片公司卷入其中:AMD主動邀戰英偉達,英偉達當晚股票大漲,而作為AMD的制造方,“黃雀在后”的臺積電再獲得大量訂單。
這三家公司的掌舵者蘇姿豐、黃仁勛和張忠謀,是全球AI芯片界最引人注目的三位華裔企業家。這場三人局,也是AI行業最具時代特征的縮影。
英偉達的GPU被視為訓練AI大模型的最佳產品,占據市場份額超過60%;AMD被美國投行認為是英偉達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而臺積電則是英偉達、AMD等眾多芯片設計廠商的制造商,其一年的營收占全球半導體產值的30%。
2022年11月至今,隨著ChatGPT的問世,全世界范圍內引發大模型的創業熱潮。而在大模型的狂歡背后,AI算力的角逐正在將這三家公司推向科技舞臺的中央。
半個月前,英偉達市值破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不久前,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上對臺積電不吝贊賞,稱芯片行業沒有企業能與其相提并論。
全球芯片行業主要遵循如下三種發展模式:從芯片設計到制造環節全部自主完成,如英特爾和三星;只做芯片設計和研發,制造由代工廠完成,如AMD、高通、英偉達等;專注為芯片設計公司完成代工制造,自己不做設計,如臺積電、中芯國際(55.060, 0.00, 0.00%)等。
蘇姿豐、黃仁勛和張忠謀,從不同的地方出發,共同走向了世界AI芯片戰場的中心。
蘇姿豐:帶領AMD起死回生
蘇姿豐向黃仁勛發起沖擊是有底氣的。過去十年,她親手挽救了一度瀕臨破產的AMD,并讓AMD股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增長了近30倍。
這是一家比硅谷還要更早誕生的公司。20世紀80年代初,AMD就開始為IBM制造微處理器芯片,并一度超過英特爾的自主處理器,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占據約四分之一的份額。然而,好景不長,2014年蘇姿豐接手時,AMD背負著22億美元的債務,甚至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園區改為租用。
1969年,AMD成立那一年,蘇姿豐出生于中國臺灣臺南市,三歲時隨父親移民美國。1986年,17歲的蘇姿豐考進麻省理工學院主修電機。當別人問起她為何選擇這一專業時,她表示:“因為聽說這是最難的專業。”蘇姿豐從大二開始研習硅技術,大學期間常到各工廠學習與見習晶片制造流程。在麻省理工,蘇姿豐一直讀到了博士。
1994年博士畢業后,蘇姿豐進入德州儀器半導體制程與元件中心,擔任技術專員。一年后進入IBM研發部門,負責研發銅晶片制程,之后擔任IBM研發部門主管、CEO特別助理,在IBM工作了13年之久。
蘇姿豐很早就表現出她在芯片設計領域的天賦。IBM工作期間,她作為研究員協助設計了使用銅電路而不是傳統鋁電路的半導體芯片,使得芯片的運行速度提高了20%,IBM高層迅速發現了她的才華。1999年,也就是銅電路技術推出一年后,IBM時任CEO路易斯·郭士納決定讓她擔任技術助手。
2012年1月,蘇姿豐加入AMD,先后擔任首席運營官、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業務總經理等職務。2014年6月,在AMD改組中蘇姿豐成為CEO,主管AMD大市場部業務,也成為AMD歷史上首位女性CEO。
蘇姿豐被AMD的工程師們親切地稱為“蘇媽”。在成為CEO的第二天,蘇姿豐在一次全員電話會議上,向沮喪的AMD員工發表了一番演講。她說:“我相信我們能夠打造出最好的產品。”
這是蘇姿豐整頓AMD的第一步,她心中已經想好了必須要做的三件事:創造偉大的產品、加深客戶信任和簡化公司。“只做這三件事,就是為了保持簡單,”她說,“因為如果是5件事或10件事,那就很難了。”
AMD在服務器市場的份額持續下滑,但蘇姿豐還是決定將大部分精力都聚焦在設計芯片產品上。她決定優先發展名為Zen的新芯片架構。
這一決策在Zen2017年最終推出時取得了成功。到2020年發布第三代Zen時,它在速度方面已經成為市場的領導者。Zen架構現在是AMD所有處理器的基礎。即使在AMD沒有芯片可賣的時候,蘇姿豐也花了數年時間來向客戶解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機會往往偏愛有準備的人。2019年,英特爾由于生產延遲和失去蘋果這一客戶陷入困境,蘇姿豐敏銳地抓住了這次機會,帶領AMD拿下了聯想、索尼、谷歌以及亞馬遜等客戶,也讓AMD得以重回巔峰。
2021年,蘇姿豐成為第一位榮獲IEEE最高半導體獎Robert N. Noyce獎的女性。2022年,她帶領AMD以488億美元收購了芯片公司賽靈思,該公司主要生產可編程處理器,有助于加快視頻壓縮等任務的速度。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賽靈思CEO彭明博成為AMD總裁兼AI戰略負責人。這也讓蘇姿豐對黃仁勛發起挑戰,有了更多的籌碼。
2020年6月,美聯社的一項調查顯示:蘇姿豐一年的酬勞為58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19億元),其中基本薪水100萬美元、績效獎金120萬美元、股票價值5600萬美元。蘇姿豐成為全球最賺錢CEO中的第一位女性,也成為芯片市場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黃仁勛:進入萬億美元俱樂部
蘇姿豐去美國那一年,9歲的黃仁勛也被家人從臺北送到美國,在肯塔基州的一所鄉村寄宿學校就讀。
這是幼小黃仁勛人生中的危險一課。他后來回憶:“這個學校其實更像一所少年教養院,每個孩子都有刀,同學更是全身刺青。”不過,這反而讓黃仁勛學會了堅強和適應環境。
兩年后,黃仁勛進入正規學校讀書。除了學習成績優異外,他的乒乓球也拿過全美雙打第三名。但他更愛技術,16歲便進入俄勒岡大學,讀的是電氣工程,并在大學期間便立志成為全球圖形皇帝。
本科畢業后,黃仁勛在斯坦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后來,他進入AMD和LSI Logic當工程師。1993年,30歲那一年,黃仁勛和兩位工程師共同創辦英偉達。
不同于英特爾和AMD做的芯片,黃仁勛更關注讓游戲、圖像能流暢運行的圖形芯片,因為那時候個人電腦剛剛走進家庭,但娛樂功能依然缺失,無法滿足游戲運行的需求。但當時外界卻沒人看好GPU這個新方向。
1999年之前,黃仁勛推出過兩款芯片。但由于押錯技術方向,黃仁勛耗盡了公司的早期投資,公司從100多人縮減到30多人。2000年底,英偉達以1.1億美元將老對手3dfx收至麾下。同一年,黃仁勛向芯片巨頭英特爾發起挑戰。
對標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的“摩爾定律”, 黃仁勛提出“黃氏定律”,即英偉達的產品每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一番,這樣的技術更新速度比“摩爾定律”快了2倍。
2006年底,黃仁勛向軟件開發者開放GPU,推出了CUDA平臺,允許開發者們將英偉達提供的算力應用于圖形以外的目的。雖然一開始收效甚微,但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很快開發者們便意識到,GPU在支持現代AI系統的復雜計算方面非常出色。
后來,英偉達GPU及CUDA編程語言成為AI開發訓練的基礎和標準。這讓黃仁勛都感到意外。他在2016年接受《福布斯》專訪時就提到,自己曾預期GPU會用在游戲以外的領域,但從來沒有想過會轉向深度學習的應用。
來源:視覺中國(22.320, 0.19, 0.86%)
如今,英偉達的產品成為全球AI算力中的硬通貨。黃仁勛曾親手將全球首款AI超級計算機DGX交給OpenAI,后者開發了ChatGPT。此后,全球AI公司算力的比拼,也變成有多少英偉達GPU的比拼。
近三年內,英偉達的市值從1500億美元一路狂飆至1萬億美元,黃仁勛也被外界稱為“AI教父”。根據市場調研機構集邦咨詢估算,今年出貨的120多萬臺AI服務器中,60%~70%搭載了英偉達的GPU。
張忠謀:制造全世界30%的算力
1997年,在黃仁勛還在苦苦尋找創業生機時,另一個來自中國臺灣的企業家向他伸出了援手。
當時,黃仁勛剛開發出第三代產品RIVA128,并獲得微軟認可。但接下來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快速大批量生產。當時,建設一個晶圓廠需要1億美元,這對一家創業公司來說是天文數字。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答應幫黃仁勛代工生產。
黃仁勛1歲時,張忠謀就已經取得斯坦福大學電機系的博士學位。有意思的是,畢業后本意去福特汽車任職的他,因福特開給他的月薪比一家芯片企業少1美元,他選擇了芯片企業,并隨后進入德州儀器工作,次年升任集成電路部門總經理,此后在這工作20多年。1985年,在落選德州儀器CEO之后,54歲的張忠謀從美國回到中國臺灣,創立了臺積電。
還在德州儀器工作時,張忠謀就有一個激進的想法:當芯片需求上升,芯片設計和制造應該是分離的,因為設計芯片的公司缺乏生產半導體的專業知識。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晶體管的縮小,制造設備和研發成本將上升,只有生產大量芯片的公司才具有成本優勢。
然而,當時德州儀器、英特爾、摩托羅拉都在自研自產。AMD創始人杰瑞·桑德斯甚至喊出經典名言,“真正的男人要有晶圓廠”。張忠謀的想法沒有得到任何支持,更關鍵的是,一部分芯片公司會擔心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創意會被抄襲。
但最終事實證明,真正的男人確實可以沒有晶圓廠。
來源:視覺中國
為打消芯片設計公司們的疑慮,張忠謀承諾,“臺積電永遠不會設計芯片,只會制造芯片。”再加上當時芯片設計革命,使得設計和制造分離變得容易之后,張忠謀趕上了絕佳的機會,行業甚至將此比喻為芯片行業的“古登堡時刻”。
如今,硅谷新一波芯片企業家都沒有晶圓廠。
英偉達、AMD、蘋果等公司的芯片,主要由臺積電制造。也正因為英偉達等一眾芯片設計公司的選擇,成就了臺積電的輝煌。2017年,臺積電市值就超過英特爾,成全球第一的芯片制造企業。也是在一年,張忠謀宣布將于次年退休,不再擔任臺積電任何職務。
《臺積電致股東營業報告書》顯示,2022年臺積電營收占全球半導體(不含存儲芯片)產值達30%。從出貨量上來看,2022年,臺積電提供了288種不同的制程技術,為532個客戶生產了12698種不同產品。
張忠謀榮退后,臺積電乘著AI東風把競對遠遠甩在身后。他的接任者越來越意識到,隨著產業開始邁入AI時代,一個更智能化且更加互聯的世界,將會激起對運算能力及低耗能運算的強烈需求,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