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齊萌 張智 深圳報道
近日,OpenAI發推文稱,將在本周向所有ChatGPT Plus用戶開放聯網功能和眾多插件。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有一個名為Portfolio Pilot的插件,可以比較兩只股票的預期收益,同時還會給用戶上傳的投資組合打分并給出改進建議,還可查詢上市公司股價、市盈率、公司新聞等。
同時,招商證券傳媒首席、TMT大組聯席組長顧佳的“AI數字分身”上周也正式與公眾見面。對此,受訪專家均認為,目前AI技術在投資領域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潛力和影響,但也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技術對投資的建議及決策的數據質量及準確性存疑,且缺乏解釋能力,同時,AI在分析市場和趨勢的時候無法明確捕捉到非理性行為的影響,此外還可能引發了一系列倫理和法律問題。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對本報記者指出,AI決策之后的投資風險到底該誰來承擔也是待解決的問題。
就相關法規方面,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律師向本報記者指出,“對于金融機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目前已經有部分相關規范,如《資管新規》,但是AI給金融監管等方面帶來挑戰,仍然需要立法的進一步完善。”
對此,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趙天驕律師建議,人工智能的規制可從全周期、分層分類、技術認證、組織架構的思路進行監管,“可在數據源收集、標注及模型訓練、部署應用、成果輸出、再次加工等方面進行全流程監管;可將主體責任分為源數據及基礎設施提供者、模型算法等技術開發者、應用服務提供者等。”
AI進軍金融投資領域
在OpenAI開放的眾多插件中,Portfolio Pilot引起大眾注意。有了該插件后的ChatGPT,可以比較兩只股票的預期收益,同時還會給用戶上傳的投資組合打分并給出改進建議,還可查詢上市公司股價、市盈率、公司新聞等。
據資料顯示,該插件早在5月初就發布,號稱是首個官方認證的“投資Plugin”,是由AI軟件企業家Alex Harmsen聯合創建的。他曾表示,該軟件得到了對沖基金模型的支持。
此外,AI在進軍投資領域方面,招商證券傳媒首席、TMT大組聯席組長顧佳的“AI數字分身”近日刷屏網絡。據介紹,這個AI數字分身具有顧佳的聲音和容貌,同時具有源自大模型的多模態交互和生成能力。她可以24小時不眠不休,化成億萬分身,同時出現在路演現場、新聞發布會、研報解讀、分析師電話會等任何客戶需要的地方。據悉,顧佳將從本周開始,通過數字分身分享傳媒互聯網行業研究周報。
實際上,近年來,數字化轉型成為各行各業創新的重要方向。在金融領域,不僅中金財富推出了“數字員工”,興業證券、同泰基金也推出了數字分身虛擬員工及基金經理“數字分身”。
去年10月,中金財富“數字員工”Jinn首次亮相,作為數字顧問小助手,陪伴用戶加深對投資知識的了解;去年12月,同泰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王小根的“數字分身”也正式亮相。其主要工作職責也是投資者的陪伴和服務。
今年2月,興業證券發布以自有員工為原型、集“播報+服務”于一體的全真化數字分身虛擬員工“小知”,其定位是集行情資訊播報、投資者教育和業務咨詢辦理服務于一體的數智服務官,不但能夠一鍵化內容生產鏈路,秒級生產視頻,以應對證券行情波動,還可同時支持團隊云端查詢、管理、分享、編輯和共同創作。
機遇與挑戰并存
對此,受訪專家均表示,目前AI技術在投資領域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潛力和影響。
在安光勇看來,AI技術由更快的數據處理和決策能力,可以生成智能投資建議,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管理及風險。
同時,江瀚也表示,AI技術在投資領域的運用可節省大量人力資源,還可幫助投資者查疑補缺金融知識。他表示:“投資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等基礎性工作,目前這些工作由初級分析師或實習生完成,如使用AI,可節省大量人力資源;第二,不少投資者對于金融知識掌握程度相對有限,AI可以起到查遺補缺或科普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AI技術在投資領域的運用也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
在安光勇看來,AI技術對投資的建議及決策的數據質量及準確性存疑,且缺乏解釋能力,同時,AI在分析市場和趨勢的時候無法明確捕捉到非理性行為的影響,此外還可能引發了一系列倫理和法律問題。
他表示,在數據方面,AI的投資建議和決策依賴于大量的數據輸入,如果數據質量不好或不準確,將導致錯誤的預測和投資決策;在決策方面,因AI通常以黑盒子的形式提供決策,很難解釋其背后的邏輯和決策依據,這使得投資者很難理解和信任AI的建議,同時,投資市場會受到情緒、非理性行為和群體行為的影響,AI在分析市場和預測趨勢時可能無法準確捕捉到這些非理性因素,從而導致錯誤的預測和決策。
“在倫理方面,AI在投資領域的應用引發了一系列倫理和法律問題,如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人工智能決策的責任等;在風險管理方面,AI在決策中不應只關注利益而忽視風險,這樣可能會導致投資組合的不穩定性和潛在的損失。”安光勇認為。
江瀚也指出,AI決策之后的投資風險到底該誰來承擔也是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以上問題,安光勇建議,需使用高質量的數據源,進行數據清洗和驗證,并建立準確的模型;可開發透明的AI模型和算法,能夠提供解釋和可解釋性,使投資者能夠理解決策的依據;可將行為金融學原理和心理學因素納入模型,以更好地理解投資者行為;可開發風險管理模型,利用歷史數據和市場指標來評估風險,并采取適當的風險控制策略;建立合適的監管框架,確保AI的使用符合倫理和法律要求,并保護用戶的權益。
法規待完善
具體在法規方面,就金融行業“AI數字人分身”合規性問題,趙天驕律師表示,需根據該類產品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行為屬性來看,如果AI數字分身并未直接向客戶提供投資顧問服務并獲利,例如僅提供一般的投資資訊匯編,則從理論上分析只需要滿足我國對于互聯網信息內容傳播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要求。我國關于人工智能監管方面法規和標準尚在不斷完善中,已生效的有《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尚在征求意見的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另一方面,如果AI數字分身所從事的行為已經屬于法律上所規定的‘投資顧問’業務范圍,則除了上述要求應當同時遵守我國《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的相關規定,例如有關機構應接受證監會、證券業協會的監督管理,有關人員應當在中國證券業協會注冊登記為證券投資顧問。”趙天驕表示。
“同時,從主體性質來看,利用AI數字分身提供服務的主體本身應是滿足法規監管要求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等金融機構,同時,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履行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的相關監督管理義務,例如產品認證、外部評估、自律管理等要求,具體參見央行《金融科技( FinTech )發展規劃(2019—2021年)》等文件精神。”趙天驕進一步指出。
就相關法規方面,付建指出,目前已經有部分相關規范,“《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投資者適當性、投資范圍、信息披露、風險隔離等般性規定,不得借助人工智能業務夸大宣傳資產管理產品或者誤導投資者。’但是AI給金融監管等方面帶來挑戰,仍然需要立法的進一步完善。”
那么,當金融機構AI數字人分身表達的信息觀點出現糾紛或問題,如何追責?
付建表示,目前相關責任承擔的法律規范目前并不完善,但AI數字分身相當于是有資質的從業者和機構開展的一項特殊的投顧服務業務,因此如果出現糾紛問題,提供AI分身服務的機構和從業者應該作為責任主體。
AI給金融監管帶來巨大挑戰,據悉目前我國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尚未建立分行業、分級監管的體系。
對此,趙天驕建議,人工智能的規制可從全周期、分層分類、技術認證、組織架構的思路進行監管。
他建議,可在數據源收集、標注及模型訓練、部署應用、成果輸出、再次加工等方面進行全流程監管;對主體責任進行分層,可分為源數據及基礎設施提供者、模型算法等技術開發者、應用服務提供者等;對應用場景進行分類,分為信息咨詢類、輔助決策類等。
“對技術進行評估及標準認證,長期對新技術、新應用開展安全評估,并在此基礎上更新相關政策,完善相關數據標準、技術標準、服務標準、處罰標準,開發產品及服務認證,提供安全服務產品;在組織架構方面,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監管機構及相應管理辦法,鼓勵行業組織、專業機構等參與協同治理,市場主體內部建立相關委員會,自律管理;司法部門完善相關認定標準。”趙天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