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網絡上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就是: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
從最初的聊天機器人,到秒出圖的AI繪畫應用,再到各類AI專業小模型產品的研發,大批內容生產從業者都在面臨人工智能帶來的“替代”挑戰。
ChatGPT-4發布剛過半月,金融圈就推出了第一款行業AI應用BloombergGPT。“傳統權威領域正在AI技術基礎上自我革新。”基金經理、自媒體人李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盡管對ChatGPT賦能行業早有預料,他仍感嘆于專業小模型的開發速度,隨之而來的感慨是,“有了AI輔助,那些只會做資料整理的數據助理怕是要失業了。”
“如果用人工智能來管理銀行,說不定硅谷銀行就不會倒閉了。”3月25日下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人工智能引領新產業革命”主題會上,主持人的這句玩笑話,或許不用多久便可成真。
“未來全球平均18%的工作崗位或可由AI自動化完成,約有3億個全職崗位或將受AI影響。”高盛研究部最新報告預測,現有的勞動力市場或許會重新洗牌。
但人類的自信也從來不會輕易消失。“AI可以工作,但沒有我會舔老板”??在社交媒體的段子之外,不少受訪者普遍認為,AI替代的不是簡單的某個行業,而是不會使用AI的從業者,“從來不是AI替代人,而是會使用AI的人替代不會使用AI的人。”
圖/視覺中國“AI可以替代所有60分以下的新手”
AI技術迭代和商業化的速度都讓劉駿感到驚訝。
去年年底,聊天機器人模型 ChatGPT和AI繪畫軟件陸續上線,“那時GPT生成的文字還是東拼西湊的,毫無邏輯。”從事動畫執行導演和編劇工作的劉駿是“AI代入黨”,向來對前沿科技產品保持好奇與歡迎,“現在GPT-4已經深入結合到我的寫作過程中,它可以和我一起頭腦風暴,幫我潤色文本,GPT比我想象中好用,甚至比我本人寫的初稿還要好。”
從胡說八道“進化”到邏輯自洽,ChatGPT只用了三個半月。學習速度驚人的還有各類AI繪畫軟件,兩個月前它們還無法準確地生成“目標”圖片,比如“畫出”的貓可能有五個爪子、兩條尾巴,而現在不但能高水平文字轉圖像(Text2Image),還能按照樣圖模仿(image2image)。
恰好與前東家合約期滿,劉駿打算創業“做點有趣的事兒”。一開始隨大流“煉丹”,用AI創作出不同風格的人物角色,“既然可以煉人臉,能不能煉家具?煉衣服?讓AI模特換裝?”3月15日凌晨,劉駿將一段AI換裝的視頻上傳到B站,播放量很快突破30萬,當天夜里就有淘寶商家和服裝廠商留言談合作。
劉駿自我剖析,他的無意之舉恰好解決了服裝商的痛點。此前拍宣傳照,需要花大量溝通成本預約模特,花幾周、幾個月拍片,結果還不一定符合甲方訴求,AI模特將整體成本降到原來的1/4,平面模特不再是稀缺資源。
同樣面臨失業風險的還有游戲公司的原畫師們。入行三年的周克正在考慮轉行,他用過AI繪畫后的感受是,如果給美術頂級大佬打99分,那么AI可以替代掉所有60分以下未達到入行標準的新手。
3月2日,日本東京漫畫出版商Shinchosha的辦公室里,工作人員在檢查日本第一部完全由AI繪制的漫畫《賽博朋克桃太郎》。圖/視覺中國“AI已經實際開始影響到很多人的工作崗位了。”心動網絡創始人黃一孟3月2日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當時他和兩個游戲團隊聊天,團隊一把原畫外包公司給砍了,團隊二把翻譯外包公司給砍了。
“內容價格正在急劇下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降至零。” 硅谷知名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 (a16z)的合伙人James Gwertzman 等人則針對生成式AI在游戲行業的影響發表了《The Generative AI Revolution in Games》(游戲中的生成式AI革命)一文。文章指出,藝術家現在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創建高質量的圖像,而手動繪制這些圖像則需要數周時間。
這篇深度文章舉例稱,《荒野大鏢客2》,作為有史以來制作成本最高的游戲之一,幾乎耗費了5億美元。它擁有領先市場任何游戲的最美麗、最完整的虛擬世界,花費近8年的時間構建,囊括超過1000名NPC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個性、概念藝術和配音演員),一個近30平方英里的世界,分布在6個章節中超過100個的任務數量,以及由100多名音樂家創作的近60小時的音樂集。游戲在所有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將生成式AI整合到游戲開發管線時,時間和成本將急劇降低。有開發者說,他們為單張圖像生成概念藝術的時間,已經從三周降至一個小時:降幅達到120比1。我們相信,在整個生產流程中都可以實現類似的節省。”
新一代人工智能還會顛覆哪些行業?3月25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就“人工智能引領新產業革命”話題,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分享,“搜索行業,游戲、小說、劇本等內容生成行業,教育行業等都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技術正在加速落地,讓這些改變更容易發生。北京時間3月17日凌晨,微軟發布了基于ChatGPT及語言大模型GPT-4的新一代office辦公套件Copilot,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套“智能副駕”系統可以幫用戶秒做PPT、記錄和梳理在線會議內容、制定工作計劃、寫郵件、分析數據、制作圖表等多項工作。
高盛最新的報告認為,當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范圍普及后,美國和歐洲約三分之二的工作將在某種程度上受到AI影響,多達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可能被取代,而發展中市場受此影響相對較小。從行業來看,以美國為例,行政(46%)和法律(44%)類職業受影響的程度較高,而建筑(6%)和維修(4%)等勞動密集型職業受影響的程度則比較低。
美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總結:“使用編程和寫作技能的角色最符合 GPT 的能力,受到沖擊的職業包括區塊鏈工程師等技術工作;數據密集型角色,如數學家、財務定量分析師、會計師和報稅員,以及傳播職業,如作家、公共關系專家、口譯員和筆譯員、詩人和作詞家。”
應用AI技術沖擊下,泥水匠比律師“活得更久”?半個多月前,ChatGPT開發主體OpenAI聯合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預測約80%的美國勞動力至少有10%的工作會受到GPT的影響。研究人員認為,擁有高收入工作或者具有高等教育和專業學位的人,更容易“暴露”在GPT技術之下。這篇引發爭議的論文發表在預印本平臺arXiv上,并未經過同行評審。
“相比于具體數字多少,更值得關注的是AI替代人力的大趨勢。”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周廣肅分析說,從前討論AI替代作用,更多是替代一些重復性、有規律、低人力資本的勞動,而ChatGPT誕生后,人們驚訝地發現,AI還能替代非重復性、具有一定程度創造性的腦力勞動,高人力資本從業者似乎也難逃被替代的命運,因而引發了較為廣泛的擔憂。
不過,周廣肅也指出,“實際工作中,AI的應用速率還取決于人工智能技術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之間的對比關系。”換句話說,“AI廣泛替代”不會那么快發生,就像自動化、數字化生產技術誕生多年,依舊能在很多工廠看到人力勞工。
“AI讓每個使用者成為全能戰士”
4月初,國家地理中文網發布了一組“櫻花季”大片。有讀者“看著紅燒排骨的圖片”評論說“都能感覺到焦糊糊的甜醬了”,但沒想到圖片全是AI畫的,自然光影和人物表情就像現場抓拍的一樣逼真。實際上,這19張“照片”的制作只用了一個晚上,是劉駿和AI繪畫應用共同完成的。
“就像鋼鐵俠胸前的方舟反應爐,讓每個使用者都像全能戰士一樣,身兼多職,極大地解放個人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劉駿的一個終極暢想是,在AI的輔助下,未來可以一個人完成一部獨立電影,沒有其他人員參與,不必混雜過多商業因素,從而最大程度地保留創作者意圖。
2月6日,日本東京設計學院內參加漫畫藝術設計課程的學生們。圖/視覺中國他的設想中,AI甚至還可能改變電影盈利結構,因為降低了成本,或許未來能達到“即使很少人觀影也能盈利”的狀態,從而刺激更多人去嘗試更有趣的創作。
“AI還將通過優化流程來幫助使用者提高效率。”私募基金經理李剛說,以查找金融資料為例,由于金融信息擺放邏輯異于尋常,使用者要么熟悉操作系統,知道目標數據屬于哪個板塊,要么就只能每個板塊都搜一遍,最后通常還要抻出兩條數據線進行交叉對比,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以后有了金融專業GPT模型,用戶輸入自然語言,AI直接出結果,省去上述復雜過程,原來半小時才完成的工作,AI幾分鐘就能搞定。
“生成式AI的出現給小型游戲工作室發展創造了更多生存機會。”一位獨立游戲制作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盡管AI無法替代藝術家,但AI繪畫在節省時間、金錢的基礎上,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降低門檻將導致更多冒險性和創造性的探索行為。”《游戲中的生成式AI革命》一文分析,我們可能很快就要進入一個游戲開發的新“黃金時代”,低門檻將導致更多創新和創意游戲的爆發。“不僅因為較低的生產成本會大大降低風險,還因為這些工具將解鎖創造高質量內容以吸引更廣泛受眾的能力(制作主流類型游戲的能力)。”
劉駿將AI助手的強大功能總結為“內容創意者實現腦中所想的捷徑”。在AI的協助下,內容生產行業可能會進入“生產爆發期”,不論游戲、劇本還是不謀求文學獎的小說,每年發布的新作品數量快速增加,甚至創造出以前沒有的類型。受眾也不必過分擔憂作品質量,經過時間沉淀,好的作品總會留下,就像當年網文給出版業帶來的變化。
類似的顛覆性創新已經在游戲領域出現了。全AI繪圖游戲Arrowmancer 的最大賣點就是所有角色均由AI 生成,玩家可以生成自己喜歡的二次元形象,導入游戲使用,也可以在游戲中融合不同角色,產生新的游戲形象,而玩家們還在研發更多玩法。
“理論上,成本降低將刺激規模擴張,提供更多崗位,眼下游戲公司裁員并不完全是技術原因,行業正處在出清的特殊時期,AI只是背了鍋。”李剛分析說,游戲行業在發展巔峰期推高了用人成本,隨后因版號等原因進入行業寒冬,公司原本就在縮小規模,AI技術的出現最多是加速了裁員進度。
游戲也并不是第一個經歷AI替代的行業。早年從事廣告工作的李剛從2014年起見證了AI對廣告行業的改造,當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針對淘寶賣家的“魯班AI”,使用者只需定義幾個關鍵元素,系統便會自動生成一系列的廣告橫幅(Banner),最先干掉了“設計師和文案”的工作。同時,這套系統還能提供流量測試環境,用戶可以選擇點擊率高的或轉化率好的方案,來實現不同的廣告傳播意圖,這基本就能取代“創意總監”的職位。
這套系統讓一部分人失業的同時,又創造了新的崗位需求,比如訓練AI定義更精準的關鍵詞,或是AI設計后端的測試評估工作,都需要專人操作。盡管這些“新職位”可能很快因為AI的自學能力而被取代。“總的來看,AI每攻陷一個工作環節,都會在這環節的上下游產生一些新的職位,以便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李剛說。
“勞動力市場無需過多擔憂AI的沖擊,技術替代人工的同時,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高盛最新的研究報告認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在2018年與人合著的一篇文章《人與機器之間的競爭:技術對增長、生產要素分配和就業的影響》中曾統計,1980年到2007年間,美國的總就業人數增長了17.5%,其中的一半是由新職業帶來的。
“短期來看,教人如何使用AI或許會成為一個熱門工作。”李剛半開玩笑地預測。另一方面,任何一個行業的資深人士都是從助理一類工作開始做起的,當AI替代了大量基礎工作后,未來人力培養機制一定也會面臨改變,只是技術發展太快,誰也無法準確描繪出行業未來的樣子。可以確定的是,AI時代已經到來,新的人機交互方式正在出現,使用AI將成為個人必備技能,就像互聯網誕生后人們要學習辦公軟件一樣。
由日本奈飛?.NETflix JP)和日本WIT工作室、微軟小冰公司日本分部(rinna)共同制作的的動畫《犬與少年》,是歷史上第一部用AI技術生成背景的商業動畫片。新技術將帶來極化效應?
“人工智能對勞動力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替代、互補和創造。”周廣肅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替代作用最先出現,影響范圍大,社會關注度高。
而隨著技術發展,AI在一定程度上與勞動力結合,會帶來新的就業增長,技術普及推高了社會整體生產力,社會總需求增加,消費水平和層次隨之提高,同樣會刺激就業,技術的互補作用逐漸顯現。
與此同時,新技術帶來的一系列創造性作用也將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人工智能產業自身的崗位,另一類是產業智能化,新技術不一定給每個行業都帶來顛覆性變化,但一定會有所改造,使傳統行業以一種新面目出現在經濟體中。“AI與傳統產業的結合會帶來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周廣肅說。
事實上,多家傳統企業已經開始快速擁抱新技術。可口可樂正加速推動基于人工智能的營銷新策略,這家百年老店發起了一項名為“創造真正的魔力”(Create Real Magic)的比賽,參賽者可以在GPT-4和DALL-E驅動的定制沙盒中進行創作。如教程視頻中提示,用戶輸入“宇航員在太空中拿著可口可樂、電影般的燈光、渲染、紅色、鏡頭閃耀”等多個關鍵詞,幾秒鐘后,Dall-E 2生成了一系列圖片,隨后,用戶用GPT-4創作“一首在太空中享受可口可樂的詩”。最后,上傳選定的詩句和圖片,提交作品。
“這是一次實驗,看看共創能把我們帶到哪里。”可口可樂全球創意戰略和整合內容主管普拉提克·塔卡爾在3月20日發表的一篇博客中說。
據路透社報道,通用汽車副總裁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表示,目前,通用汽車正在探索如何在未來的車輛中使用這項技術。通用汽車幾乎是國外第一家正式宣布引入ChatGPT的車企。
“ChatGPT將無處不在”,通用汽車副總裁斯科特米勒在接受采訪時說,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用于如何使用通常在用戶手冊中找到的車輛功能信息、車庫門代碼等程序功能,或集成日歷中的時間表。
“目前各家品牌結合ChatGTP的嘗試更多體現在營銷上,而付費是有門檻的,未來真正產生經濟效益的方式很可能會突破想象,創造出現在沒有的使用場景,創造消費需求。”李剛舉例說,比如與電影《流浪地球》中數字生命相似的產品,伴隨新產品、新使用場景和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出現,很可能會出現新的與產品適配的付費方式。
有分析指出,在AI時代,巨頭把通用智能做到像自來水和煤氣,會有無數的AI武器誕生。“更好地使用AI的能力,將成為大量中小傳統企業領先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
問題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利好并不均衡,大部分收益流向了技術擁有者“資本方”,對比大部分人面臨失業,技術的使用如果不加限制,很可能造成極度貧富分化。
“要想使新技術發揮出普遍性的、共享性的效用,還需要設計新的體制機制。”周廣肅舉例說,大數據正在創造價值,但數據創造的價值卻沒有反饋給每個提供者,而是集中在數據銷售者手中。因此,有人提出設計一種新的“數據稅”,以某種方式向資本方征收,最終反饋給社會,比如被AI替代而失業者可以領取相關補助。在動蕩的產業革命浪潮中,每個失業個體都可能背負著一個家庭的生存重擔。
技術在資本的作用下對勞動力因素有著復雜的影響,但達龍·阿西莫格魯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中仍表達了一種“樂觀的”預期。阿西莫格魯建立的分析模型中,AI導致的失業率上升只是勞動力市場動態平衡過程中的陣痛,因勞動效率提高,AI取代的職位可能多于AI創造的新職位,但由于資本回報率升高,企業盈利將通過稅收等方式惠及大眾,全社會總的勞動時間減少,平均收入卻上升了。
“具體到現實中,很多人可能是被平均的那一個。”周廣肅介紹,學術界有一種討論觀點是“新技術將帶來極化效應”,金字塔尖的資本方和技術大佬一定不會被替代,塔底的體力勞動者不會被AI替代,但可能被其他自動化技術取代。占比最多的中產階級最慘,投入了大量教育成本,還將面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
不得不承認,新技術解放了雙手,也加劇了內卷。“相比于經驗積累,未來的公司更需要有持續學習能力的員工。”周廣肅說。
催生世界級企業,改變國家競爭力
“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微處理器、個人電腦、互聯網和手機的發明一樣重要。它將改變人們工作、學習、旅行、獲得醫療保健以及相互交流的方式。整個行業將圍繞它重新定位。企業將通過使用它的程度來區分自己。”比爾·蓋茨在最新發布的長文中表示,人工智能時代已經開啟。
很多人將AI技術引領的產業變革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ChatGPT出來以后,可以當之無愧地說人工智能是新產業革命的引領技術。”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此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分享說。
人工智能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主航道,也是將催生世界級企業的沃土,這是當前大部分科技人士的共識。OpenAI CEO山姆·阿爾特曼曾預測,AI大模型技術,將成為繼移動互聯網之后,未來最大的技術平臺;而以聊天機器人為界面,加上圖像、音樂、文本等多模態模型的發展,將誕生世界級大型企業。
“不管你愿不愿意,GPT都將引領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意義超越互聯網和iphone的發明。它將帶來生產力的大幅提升,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中國一定要迎頭趕上。”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表示。
在他看來,中國大語言模型技術水平和GPT-4的差距在2到3年時間。“GPT的技術方向已經明確,不存在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中國應當堅持長期主義精神,迎頭趕上。”
目標已經很明確。“(中國)趕上GPT3、GPT3.5是極大概率的事情。”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因為中國的人才、市場應用、大量投資,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具備一定優勢,出現了“AI四小龍”等一批企業。
但一些分析認為,ChatGPT的到來已經打破了中美在AI領域勢均力敵的幻想。
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不少進步,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移動支付、游戲技術集群等垂直領域,在實際應用方面也已經逐步成熟,以華為、騰訊、阿里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逐步具備和美國巨頭競爭的能力。但ChatGPT等的出現,一夜之間,讓中美數字經濟的差距又引發討論。
以科技資本領域融資為例,根據投融界研究院統計,2022年我國創投市場公開披露融資事件4591起,融資總額8785.43億元人民幣(折算美元也就1000億美元出頭)。OpenAI單次融資規模就接近我國一年的融資總額的十分之一。
“從ChatGPT的‘爆紅’看,我們要處理好科技創新的幾大關系,即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硬科技與軟技術的關系、大企業與科創企業的關系、創新資本與企業資金的關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戰略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曹鐘雄在近期發表的《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業創新與科技未來》中分析,“通常我們一提到卡脖子,就是芯片、光刻機等硬科技、強制造的領域。但從ChatGPT的發展看,操作系統、算法模型、全真互聯技術等,或者說軟技術、底層技術、平臺技術,同樣也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甚至是處于一個統領狀態。”
他認為,硬科技都是為“軟技術”發展提供關鍵零部件和硬件接口,圍繞“軟技術”供應鏈的需求進行創新。“軟技術”才是科技創新的彎道超車、換道超車的 “黃金賽道”。
“人工智能的研發路徑不止一條,跟隨別人的腳步很難實現超越,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條比GPT更好的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人機交互與認知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ChatGPT的誕生確實證明了大語言模型的路徑可行,但這一模型也有先天缺陷,其機理是一個數學模型,而數學模型天然不完備,模型越大,應用的透明性、可解釋性和可信任性越小。
“人類社會經歷這么多年的發展,技術進步是重要的推動力,人類社會從中受益無窮,我想人工智能也是一樣。”薛瀾說,在以樂觀態度擁抱ChatGPT的同時,更要堅持兩個輪子同步推進,一個是發展的輪子,一個是規制的輪子,爭取在發展中不斷引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
(文中周克為化名)
記者:李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