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鄒帥
編輯 | 唐亞華
AI也能瘦臉、祛痘、加濾鏡之后,“美圖秀秀們”的飯碗要被搶了?
近期,有傳言稱某頭部修圖App“因為AI(的沖擊)正處于生死存亡之際”。雖未指名道姓,但行業內給出的反應大多是:AI在“無差別攻擊”各個行業的時候,修圖APP也難逃一劫,因為目前AIGC以圖像生成方面的應用相對最為廣泛。
從C端使用來看,目前國內手機美顏修圖類APP以美圖秀秀、醒圖、輕顏相機等為主流,抖音、快手等社交工具也有類似功能。無論受眾是誰,功能方向大體一致,即美顏、濾鏡、特效三種。業內人士表示,AI技術早在2015年之后就迎來了第一次爆發,當時就對這類圖像處理軟件形成了革命性的顛覆,因為AI能做出以前做不了的事,比如換臉、加面部“返老還童”特效,增加發量、改變發色等等。
如今,生成式AI成為焦點,再一次給修圖類APP帶來了機會和沖擊。技術開源,壁壘消失,新玩家任何時刻都可能入局搶飯碗。同時,內部如何應用技術,如何成功落地,又是新的課題。“美圖秀秀們”多年以來積累的用戶基數,在美顏修圖上建立起的用戶心智,也許會給其筑起護城河,但在今天,技術祛魅,流量的走向誰都難以預估。真正的較量,不在于技術,而在于運用技術,在于審美的獨特性,在于更懂用戶。
AI早就在幫我瘦臉了
市面上,主要面向C端用戶的圖像處理軟件,大致分為幾類。一種是以美圖秀秀為代表的,專門拍攝美顏照片,或處理用戶照片的軟件,包含瘦臉、祛痘、磨皮、美白等基礎功能。另一種是社交軟件中的拍攝功能,抖音、快手、小紅書、微博等都可以直接拍照、處理并發布,也能完成基礎的美顏,還能加濾鏡,加貓耳朵、搞怪臉等特效。此外,還有專門做面向影樓等專業攝影師的軟件,包括小型創業公司,以及美圖也有toB的產品。更專業化的,還有圖像處理行業鼻祖Photoshop、Blender等。
本文將著重討論美圖秀秀這類C端用戶比較熟知的軟件。這類公司的梯隊劃分很清晰。行業第一是創立于2008年的美圖秀秀,最開始做PC端,2011年做APP,2016年上市。第二梯隊里,2015年前后,騰訊推出天天P圖,今日頭條臉萌團隊先后推出Faceu激萌、輕顏相機,那一波也有不少小而美的創業公司推出的產品出現,如B612咔嘰、黃油相機等。2020年之后,字節跳動推出醒圖,快手推出原片。該行業的特點就是向頭部集中,要么是美圖這樣贏在入局早的公司,要么就是背靠互聯網大廠。
美圖是一家完成了圖像處理產品閉環,并以相關業務獲得收入的公司。以它的財報為參考,美圖主要靠VIP用戶收入、廣告、toB業務等賺錢,近五年的總營收在10億元左右,其中去年獲得了20.85億元的總營收,付費會員數560萬。
美圖自稱是一家以人工智能為驅動的科技公司,在國內某大廠從事美顏技術工作的高廣也告訴深燃,業內大多數公司早已能成熟地將AI應用到自己的業務中。AI進入到圖像處理軟件中,主要帶來兩方面的改變。
一是傳統修圖功能的“AI化”。美顏和濾鏡是圖像處理軟件最傳統的兩項功能,高廣解釋,在AI出現之前,在圖片上加濾鏡的技術原理是,做一個濾波,把圖片整體修改成“黃昏”、“陽光”、“油畫”等效果,“人還是人,植物還是植物,只有整張照片的調性發生了改變。”濾波的作用就是把信號中的噪聲和雜波進行過濾,留下有用的信號,這也是長久以來,美顏類軟件的底層技術邏輯。而磨皮就是把分辨率降低,用高斯模糊把細節抹掉。
讓AI來做同樣的事情,邏輯就變了。“用AI來做美顏,原理是訓練各種各樣的模型,把各種數據拿進去處理,然后調參數,調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值。”高廣說,用以前的技術,則要建立一個映射,設置好一套顏色的轉換關系,“比如亞洲人皮膚本來是偏黃色的,要美白,那就要設置好,是把黃色映射到偏暗還是偏亮。”在傳統的技術下,針對不同人種的需求,就要設置多個映射。對比之下,讓AI技術來處理照片,好處在于,不同用戶的需求,只要用一個模型就可以了。
二是純粹基于AI技術的新功能。早年間,用戶瘦臉的操作方式是自行在人臉上定點向內推。原理也很簡單,圖片中的人臉有基本的像素位置,構成一個坐標,用戶拉動原有的像素位置,坐標由此發生變形,也就完成了臉部的放大和縮小。
2017年之后,“面部重塑”問世,這也就是在AI技術下的新功能。修圖時系統先識別臉部信息,點擊放大雙眼、眼瞼下至、縮小鼻頭等指令,就可以完成自然的修圖。
高廣說,類似面部重塑、增加發量等功能,一般都是用AI完成的。面部重塑功能,就需要首先訓練AI什么是人臉部,包括什么是眼睛、鼻子、嘴巴,位置分布在何處,他表示,這些功能在AI出現之前很難實現。“因為要訓練AI,一是頭發的定義,二是頭發的準確性,讓發絲順著自然的紋理向下走,然后在上面著色。傳統方法是做不到的,最多能拿個照片過來做一個濾波,但還是達不到AI的效果。”
從傳統的美顏技術,過渡到AI主導下的產品時代,核心的改變在于識別和內容理解。AI出現之前,顏色轉換、臉部位置的移動、磨皮祛痘,都需要經過前期復雜的設置,而AI只需要接受訓練,就能“一勞永逸”。可以說,AI把傳統的修圖重做了一遍,而且做得更好。
AI修圖,還能怎么進化?
最新一波的AI熱潮涌來,行業玩家也在急著找新的機會。
基于指令生成、基于圖片處理,是AI應用在這一行業的主要技術方向。3月末,Adobe發布了AI模型Firefly,可以用文字生成圖像,微軟、Meta、google等國際巨頭也都有AI圖像生成業務的布局。
回到C端用戶使用的APP,美圖、醒圖、天天P圖等APP不敢掉以輕心。“我們現在基本是按周甚至天為單位在進化。”美圖公司方面向深燃表示,最近他們密集推出了基于AI技術的圖片和視頻方向的功能。
深燃在各大修圖軟件上看到,生成式AI的運用早已細分為幾個功能掛上了首頁供使用。用戶可以上傳一張照片,AI將其轉換為卡通、CG、復古形象,或者完成增加笑容、頭部放大、路人消除等功能。也可以上傳幾張自己的照片,AI可以依照這幾張照片,抓取用戶不同角度的面貌特征,生成不同風格的畫像。甚至還有Midjourney暫時都無法完成的工作,即導入一張簡筆草圖,生成多張完善的圖片。
高廣表示,2015年前后,手機APP的創業熱潮涌來,也是那時,AI也開始大規模地應用到修圖行業。能給人臉加上各種豐富的特效、能近乎無痕地完成美顏的修圖APP,在當年收割了一波年輕用戶。
當下最新的AI技術,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量,兩個趨勢出現了。
一是個性化的訓練。現在AI修臉一般是經過大量的模型訓練之后,得出最折中的經驗值,給用戶一個相對普適的修圖方案。C端用戶也可以感覺到,例如在進行面部重塑的時候,可以選擇向內收下頜線,問題在于,圓臉型和方臉型的下頜走向不同,都由統一的AI識別和面部處理,效果大相徑庭,因此也有很多用戶覺得AI修的臉很怪異。
“做得好一點的話,就是給每個用戶建立數據庫,下發固定的參數模型,針對性地解決每個用戶的需求。”高廣說,用戶也只需要導入一些照片訓練APP,APP就能收集數值,進行分析。美圖方面對深燃表示,從技術上講,讓AI記住用戶特征并不難,原理和美顏參數的設定差不多。
要完成足夠精準的個性化訓練,同時也讓APP在理解大眾需求時更加精準,需要技術和訓練集的加持。在這一點上,用戶規模龐大的頭部修圖類公司,具備一定優勢。
二是理解指令。此前,GAN模型(生成對抗網絡)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精準識別面部,以及圖片中包含的要素。下一步,從業者要做的是,如何基于新一代的擴散模型,充分理解自然語義,給出具體的修圖執行。高廣表示,擴散模型應用的原理差不多,“用戶給出prompt(提示詞),我們可以根據NLP理解指令,之后把它們分化成一個個參數下發并執行。”
長期關注AI領域的從業者Elsa也認可這一趨勢。“AI修圖可能改變的是人機交互模式,現在還停留在自己手動拉一拉點一點的階段,等到AI對自然語義的理解更進一步后,修圖時只要說一句‘我要瘦臉’就可以了。”Elsa說,“AI現在依賴的是低語境,它需要用戶表達得更精準,而中文是一種高語境的表達,習慣模糊、習慣意會。以后的趨勢是指令的可量化,想象一個人在幫你修圖,你要怎么精確簡潔地讓它理解你所說的是哪一種瘦臉。”
也就是說,AI用于圖像生成和圖像處理,都要建立在對文字和圖片的理解上。AI已經可以幫助修圖軟件更好地瘦臉、祛痘、加濾鏡、換背景,也可以生成多種風格的圖片。而未來的趨勢,在于如何在普適完美的基礎上,做到個性化的精準匹配,以及減少用戶自主操作的步驟,聽懂指令,準確執行。
從業者認為,這會帶來未來修圖行業的用戶分化。理解直白指令,修圖過程完全讓AI代勞,這往往是小白用戶的需求,這部分用戶潛力是巨大的,美圖這類公司會獲得新的用戶增量。而對修圖的自主性要求較高的用戶,如B端用戶等,則會慢慢向更專業的軟件涌去,即便Photoshop等軟件也有AI技術的加碼,但這類用戶需要的是“你得懂我,但不能完全幫我做事”。
另一個新的機遇在于,AI還能幫助修圖軟件自身提高生產效率。高廣說,“特效這種功能是需要設計師自己畫圖的,生成式AI可以在這一部分高效地給出解決方案。”他表示,現在AI也可以完善草圖,給一個隨手畫的素描上色、加五官和風格,成稿直接可以用。
AI來了,“美圖秀秀們”為什么顫抖?
傳言中的“生死存亡之際”或許有些夸張,但這一波AIGC對修圖軟件行業的沖擊是事實。技術的發展,讓創業的門檻降低,想要入局“搶飯碗”的人不少。
Tori以前在北美做前端工程師,她剛剛回國,正尋找生成式AI在應用層面的機會。“前段時間有個很火的產品叫Lensa,最高峰時期,一天之內的流水接近100萬美元。它的原理現在看非常簡單,就是設置了幾組固定的prompt,把用戶照片導進去,生成一個圖片。當時收費2-10美元不等,它其實并沒有用到高級的圖像處理技術,只是用了一個API call,在外面綁了一個應用的UI。”Tori的感知是,亙古不變的信息差面前,能踩到風口,就能賺到錢。
AI領域資深從業者趙洋告訴深燃,“中國市場永遠會有這類APP的存在。”趙洋表示,技術是開源的,且可能長時間固化,靠同一種技術吃飯的人會越來越多,而正在吃飯的人,手里的飯碗隨時會被砸。
高廣也認為,“市面上的公司,技術和產品也都大差不差。”技術壁壘不在了,理論上講,誰都有可能造出下一個“美圖秀秀”。說白了,所有修圖軟件,用戶幾乎都是同一撥人,用戶能為一個軟件的濾鏡付費,就也能為另一個軟件更具特點的濾鏡付費。
目前,美圖的第一大收入來源是VIP訂閱。2018年-2021年,美圖公司連續虧損,2022年才扭虧為盈。最新的動態中看,美圖公司極其重視AIGC給其帶來的增長,尤其是在訂閱用戶上的增長。深燃注意到,美圖秀秀APP中涉及AI作圖的幾項功能,大多需要單獨付費,是其拉高收入的重要“武器”。未來在競爭壓力之下,美圖秀秀們在AI上的投入只能多不能少。
當然,對于頭部企業來說,最大的護城河是用戶規模。
有從業者分析,美圖自身坐擁上億用戶,醒圖、天天P圖背靠大廠,有抖音和騰訊的導流,短期內受到的影響或許不太明顯,但怎樣擁抱AI,留住手里的用戶,是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AI的到來,對修圖行業的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廣認為,圖像處理這一行歸根結底還是視覺和創意行業,未來的競爭點在于審美和品位。“AI可以幫忙解決掉最耗時的那一個步驟。以前可能要做兩周,現在幾天就完成了。”所以,企業端可能也更要考量,什么樣的設計師更吃市場,什么樣的設計師更具審美上的優勢。
另一個是技術落地的難度。“AI的上限比較高,下限比較低。”高廣表示,在修圖中,如果使用傳統的CV算法,會比較穩定,“但AI是通過拓展大量的數據標注進行模型訓練的,會導致它在一些情況下應用得比較差。”他舉例,比如瘦臉,“可能會識別錯人臉,或在人臉重疊時只識別部分。”
所以,AI技術很難完全應用于一個包含多項功能的修圖軟件。一方面模型訓練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即使完全訓練好,它也會對手機性能產生極大的耗損。高廣表示,“一些低端機型可能會出現卡頓等問題,如果很長時間加載不出來,也會影響APP打開率。”回到企業層面,這對團隊應用AI技術的能力、訓練集的質量都提出了高要求。
在技術迭代的過程中,新老玩家之間的基礎差距在逐漸消失。像美圖秀秀這樣坐擁強大用戶基數的公司,短期內也許不會受到顛覆性的影響,能做的只有在變化中保持清醒,接受變化,甚至主動帶來變化。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配圖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高廣、Elsa、Tori、趙洋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