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tGPT是什么?
ChatGPT是一個人工智能聊天程序,網站:https://chat.openai.com,它是由美國著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開發,它的核心技術是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中文: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模型,是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GPT模型具有自我學習海量知識,并擁有強大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ChatGPT就是在GPT模型基礎上開發而來,可以實現人機對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聊天一樣,本質上就是一個智能化的聊天機器人。

2、OpenAI公司介紹
OpenAI是美國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網站:https://openai.com,它于2015年12月成立,其主要創始人有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彼得·泰爾(Peter Thiel)、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等。其中埃隆·馬斯克已于2019年辭去了OpenAI的董事會成員職務。
創始人們是美國的一群科技精英領袖,個個都是牛逼大佬,馬斯克自不必說,大家都熟知,其中貝寶Papal,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特斯拉TSL都是他創立的公司。而山姆·阿爾特曼8歲就學會編程,斯坦福大學輟學后創辦社交網絡公司,市值高達1.75億美元。里德·霍夫曼則是LinkedIn領英創始人,全球知名的職場社交平臺,覆蓋全球超8億會員。彼得·泰爾也曾是貝寶Papal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OpenAI目前主要有三大系列產品:GPT、DALL-E和Whisper。其中,GPT是面向自然語言預訓練大模型;DALL-E基于GPT-3,可以通過自然語言生成圖像;Whisper是一個自動語音識別模型。當下最著名的就是GPT系列產品。
3、ChatGpt發展歷程
截至目前為止ChatGpt已經先后發布了5個版本,包括GPT-1、GPT-2、GPT-3、GPT-3.5/ChatGPT、GPT-4等,詳細發布時間如下:
- 2018年6月,OpenAI發布GPT-1模型,擁有約1.17億參數,主要應用于文本生成、文本分類等任務。
- 2019年2月,OpenAI發布GPT-2模型,擁有約15億參數,可以用于生成自然語言文本、機器翻譯、語言模型微調等任務。
- 2020年5月,OpenAI發布GPT-3模型,擁有約1750億參數,不僅能夠完成上述任務,還可以進行問答、摘要生成、語言推理等更加復雜的自然語言處理任務。
- 2022年11月,OpenAI正式推出了基于GPT-3.5(擁有約2000億參數)的對話交互式的ChatGPT,引入了基 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RLHF)技術以及獎勵機制。
- 2023年3月15日,OpenAI發布GPT-4,主要 在識別理解能力、創作寫作能力、處理文本量以及自定義身份屬性迭代方面取得進展。GPT-4重要的是還開啟了多模態(多模態指的是多種模態信息,包括: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等)布局,具有強大識圖能力,文字輸出限制提升至2.5萬字,部分學術和專業考試水平堪比人類。
2023年3月23日,OpenAI宣布ChatGPT4支持第三方插件接入,通過接入插件,ChatGPT終于接入網絡,獲取最新資訊,訪問最新信息、進行計算或使用第三方服務。這些插件的具體功能包括推薦餐廳、制定出游計劃、網上商店購物、企業辦公、信息檢索、語言教學等,涵蓋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4、ChatGPT迅猛發展幕后推手
ChatGPT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生成內容的一種模型,是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最新發展代表。它是繼專業生成內容(PGC)、職業生成內容(OGC)和用戶生成內容(UGC)之后,互聯網時代內容生成的第四個階段,是從機器學習發展到神經網絡深度學習,集成了多重、高效的Transformer模型,并通過大規模預訓練形成的重要科研成果,這是一場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天翻地覆的科技革命。

ChatGPT之所以能夠生成文字、語音、代碼、圖像、視頻等多態內容,并擁有腳本編寫、文案撰寫、翻譯等多種技能,這與當下的數據、算法和算力的高速發展分不開的,數據、算法和算力正是ChatGPT迅猛發展的幕后強大推手。
根據OpenAI測算,自2012年來,全球頭部AI模型訓練算力需求每隔3至4個月翻番,算力增長幅度高達10倍不止。以Transformer為架構的大型語言模型機器學習系統,采用的神經網絡學習能力和模型的參數規模成正相關。GPT-2大約有15億個參數,而GPT-3就有1750億個參數,而當下正在應用的GPT-4的參數預計達到100萬億規模,與人類大腦神經觸點規模處于同等水平。而ChatGPT主要依靠深度學習幾乎所有人類知識和信息,建立起復雜和龐大的神經網絡,從而擁有堪比人腦的智慧。
5、全球類ChatGPT競爭格局
隨著ChatGPT的迅速爆火,它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全球,掀起一場新的產業技術革命,國內外互聯網大型科技企業、機構都爭先恐后的紛紛入場,參與競爭,選擇宣布或發布類ChatGPT相關產品,以求在將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重點分享以下幾家:
谷歌Bard:https://bard.google.com
2017年谷歌最早發布神經網絡架構Transformer模型,它是一個開源模型,任何人或公司都可以免費使用。
2018年10月,谷歌發布Bert,該大模型就是基于Transformer架構,在斯坦福大學機器閱讀理解水平測試中,Bert在全部兩個衡量 指標上,全面超越人類表現。同年OpenAI公司發布了GPT-1,同樣基于Transformer模型架構。
2021年5月18日谷歌發布LaMDA大模型。2023年2月6日,谷歌發布Bard聊天應用程序,Bard即由谷歌的大型語言模型LaMDA提供支持。
微軟New Bing:https://www.bing.com/new
2023年2月8日,微軟推出了由OpenAI提供最新技術支持的新版搜索引擎必應NewBing和Edge瀏覽器。(微軟公司與OpenAI公司的關系,詳見文章“重磅!ChatGpt4與微軟office365深度綁定,AI智能辦公時代到來”)
2023年3 月 16 日,微軟正式宣布推出 Microsoft 365 Copilot,Copilot基于ChatGPT4功能,Microsoft 365 office辦公系列軟件開啟AI智能辦公新時代。
2023年3 月 28 日,微軟又將GPT-4技術應用在了網絡安全領域,推出了名為Microsoft Security Copilot的新產品。
百度文心一言: https://yiyan.baidu.com
2023年3月16日,百度正式發布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2023年3月27日,百度文心一言升級,企業級大模型服務平臺文心千帆發布。
清華大學ChatGML: https://chatglm.cn
2023年3月16日,文心一言發布同一天,清華大學推出了類 ChatGPT 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并宣布推出開源版中英雙語對話模型 ChatGLM-6B,該模型支持在消費級顯卡上使用,為 AI 聊天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
據介紹,ChatGLM不僅支持英文,專門針對 中文進行了優化,尤其還支持文言文,可以說是對國人非常友好。
除此之外,國內公司華為、360、騰訊、網易、阿里、京東、美團、字節跳動以及清華、復旦等院校都相關類ChatGpt產品將要推出。
6、ChatGPT帶來的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
ChatGPT作為一種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個人來說,可以高效的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處理信息,制訂決策,提高工作效率。對于企業而言,則能夠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和優化服務。
在教育領域,可以通過智能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文化領域,則可以通過機器翻譯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理解。醫療行業,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智能診斷,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精度。它的廣泛應用,可以覆蓋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和方方面面,能夠有力的推動社會整體效率的提高和巨大進步。
同時,ChatGPT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也面臨著一些未知的潛在風險。主要有:一道德風險,如信息隱私泄露、人權侵害等;二行業替代風險,伴隨著ChatGPT的大規則發展和應用,社會上的一些行業及工作崗位可能面臨被淘汰,必將造成部分行業消失、破產及個人失業等情況。三技術和安全風險:ChatGPT由于高度依賴計算機系統和網絡技術,勢必會帶來技術風險和安全問題,如黑客攻擊、數據泄露、信息篡改、算法失誤等。四失控風險,由于人工智能具有自我強化學習的能力,未來一旦產生自我意識,對人類可能產生巨大威脅,面臨失控風險。
3月29日,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公布了一封公開信,呼吁所有AI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至少6個月。辛頓、馬庫斯和馬斯克等約1079人簽署了這封公開信。這封公開信題為“暫停巨型AI實驗:一封公開信",公開信寫道:廣泛的研究表明,具有與人類競爭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統可能對社會和人類構成深遠的風險,這一觀點得到了頂級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承認。公開信表示,只有當我們確信它們的影響是積極的并且風險是可控的時候,才應該開發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
由此可見,科技大佬們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的潛在巨大風險,所以未來如何推動ChatGPT這種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可控、綠色、健康發展將成為人類所面臨的最大難題。